ArcGIS教程 - 7 空間數據編輯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GOPmftUZAsDPCtmnAzNPZw  提取碼:tyth

第7章 空間數據編輯

空間數據編輯是通過對空間數據進行處理、修改和維護的過程。通過各種方法獲取的空間數據在圖形數據和屬性數據上往往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需要通過後期的編輯工作對其進行修改和處理才能達到使用要求。空間數據編輯包括圖形數據編輯、屬性數據編輯、網絡編輯、拓撲編輯等。本章主要講解圖形數據編輯、屬性數據編輯、註記編輯和拓撲編輯。

7.1 空間數據編輯簡介

ArcGIS的空間數據編輯功能是在ArcMap中完成的。通過ArcMap可以編輯存儲在 shapefile 和地理數據庫中的要素數據,也可以編輯各種表格形式的數據。包括點、線、面、文本(註記和尺寸)、多面體 (multipatch) 和多點。還可以通過拓撲和幾何網絡來編輯共享邊和重疊幾何。

在 ArcMap 中創建或編輯要素之前,必須存在一個可供編輯的現有要素類。如果不存在,您可以在目錄窗口中創建一個新的地理數據庫要素類或 shapefile。

將要編輯的數據添加到 ArcMap 後,數據編輯遵循以下基本工作順序::

(1)選擇要編輯的工作空間和數據框。

(2)啓動編輯會話(開始編輯)。

(3)從【創建要素】窗口中選擇要素模板和構造工具。

(4)設置其他編輯屬性或選項,如捕捉。

(5)創建新要素(如通過在地圖上對其進行數字化)。

(6)添加或編輯要素的屬性。

(7)保存編輯內容並停止編輯。

7.1.1 設置工作空間

工作空間指的是存放地理數據庫或各 shapefile 的文件夾。

7.1.2 啓動編輯會話

編輯操作需要在編輯會話中進行。在編輯會話期間,可以創建或修改矢量要素或表格屬性信息。要進行編輯時需要啓動編輯會話,並在完成後結束編輯會話。編輯操作將作用於單個 ArcMap 數據框中的單個工作空間。如果地圖中含有多個數據框,那麼即使所有數據都在同一工作空間中,也只能編輯一個數據框中的圖層。雖然可以編輯不同座標系中的數據,但通常情況下,最好還是使準備一起編輯的所有數據都與數據框採用相同的座標系。

在多數情況下,數據將在數據視圖中進行編輯,因爲該視圖只會顯示地圖中的數據,而佈局元素將被隱藏。您也可以在佈局視圖中進行編輯,但通常在數據視圖中編輯則通常更簡便、更精確。不過,如果想在地圖佈局環境中對地圖進行少量增改,則可以在佈局視圖中進行編輯。

在選擇保存並永久應用於數據之前,編輯內容爲臨時存儲狀態。也可以退出編輯會話而不保存所做的更改。僅保存地圖文檔並不會將編輯內容保存到要素,而是需要在編輯會話中專門對編輯內容進行保存。保存編輯內容時,會將編輯內容寫入數據源或數據庫。

編輯數據庫中的數據時,編輯操作和保存編輯內容操作屬於針對數據庫的事務。

某些類型的數據(如 CAD或 coverage)在 ArcMap 中可以查看但無法編輯,必須將這些數據轉換爲程序可識別的格式才能編輯處理。例如,雖然可以在 ArcMap 中查看 Coverage,卻只能在 ArcInfo Workstation 中編輯 Coverage。

7.1.3 要素模板

素的創建可通過應用要素模板來完成。要素模板定義創建要素所需的全部信息:存儲要素的圖層、創建的要素所應具有的屬性以及創建要素所使用的默認工具。另外,模板也具有名稱、描述和標籤,這有助於對模板進行查找和組織。如果啓動編輯時未顯示模板,則會在當前編輯工作空間中爲每個圖層自動創建。模板保存在地圖文檔 (.mxd) 和圖層文件 (.lyr) 中。

7.1.4 編輯捕捉

通過捕捉功能,可在創建彼此連接的要素時使編輯操作更加精確、誤差更小。開啓捕捉後,鼠標指針靠近邊、折點和其他幾何元素時便會跳轉或捕捉到這些元素。便可以很容易地根據其他要素的位置定位要素。隨着指針在地圖中的移動,它將自動捕捉到點、端點、折點和邊。使用捕捉時所需的所有設置均位於【捕捉】工具條中,包括啓用和禁用捕捉類型以及設置捕捉選項。主要的捕捉類型是工具條上的按鈕,但【捕捉】菜單中還包含一些其他的捕捉類型。

7.1.5 要素創建

(1)點

點是可創建的最簡單的要素。只需在【創建要素】窗口中單擊點模板,【點】工具便會自動激活。在地圖上想要添加點的位置單擊,可以右鍵單擊地圖或使用捕捉來幫助在準確位置創建點。

(2)線和麪

要在線或面中創建線段,最常使用的是【線】工具(使用線模板)和【面】工具(使用面模板)。要創建線段,只需在地圖上想要放置折點的位置單擊。

通過繪製編輯草圖,可以數字化新線要素或面要素的形狀。繪製草圖時,會看到對該模板使用實際符號系統的所見即所得式預覽,其中的折點也被符號化爲綠色和紅色方塊。

草圖由要素的所有折點和線段組成。折點是使草圖方向發生變化的點,如拐角;而線段則是連接折點的線。

草圖的形狀滿足要求後,需要完成草圖來完成要素幾何的創建,然後使用模板中指定的屬性真正地創建要素。完成草圖的方式有許多種,包括雙擊鼠標、從快捷菜單中選擇命令或使用鍵盤快捷鍵 (F2)。顯示的是通過編輯草圖構造的面要素。添加完所需的所有折點後,草圖創建完畢並將成爲要素。使用【編輯】工具雙擊要素對草圖進行修改,從而更改面的形狀。

要創建新線,至少需要兩個折點(起點和終點)才能完成草圖,進而創建要素。而如果要使用“面”工具創建新面,則至少需要三個折點。線的草圖會記錄進行數字化的方向;如果需要對線進行修剪或延長或者對線執行某種要用到從起點或終點得到的測量值的操作,則這一點很重要。折點標記爲綠色,最後添加的折點標記爲紅色。

爲了提高工作效率,【編輯器】工具條上也設有構造方法選項板,在新線或面中數字化線段時,該工具條將顯示在鼠標指針附近。

7.1.6 屬性編輯

屬性是對 GIS 中地理要素的描述,通常以行存儲在表中。例如,河流的屬性可能包括名稱、長度和平均深度。可以在創建要素時輸入新的屬性值,也可以編輯現有值。創建要素時,最先使用的只能是在創建要素的模板中指定的默認屬性值。

打開屬性表窗口能夠查看有關圖層或表的所有表格信息。要在表窗口中添加或更改值,只需單擊某單元格,然後輸入新值。還可以在屬性表窗口中使用“字段計算器”,它可以更新特定字段中的多個值以及在編輯字段值時使用高級語句。儘管不必在編輯會話狀態下便可計算字段值,但仍建議打開編輯會話,因爲在編輯會話狀態下所做編輯可以撤消。

7.2編輯工具

編輯用戶界面的主要部分包括【編輯器】工具條,以及通過該工具條打開的多個窗口和對話框。

7.2.1 編輯器工具條

【編輯器】工具條包含編輯數據所需的各種命令。通過【編輯器】工具條,可啓動和停止編輯會話、訪問各種工具和命令以創建新要素和修改現有要素,以及保存編輯結果。通過單擊【標準】工具條上的 【編輯器工具條】按鈕來向 ArcMap 添加【編輯器】工具條。

圖標

名稱

功能

編輯器

編輯器菜單

編輯工具

選擇要編輯的要素

編輯註記工具

選擇要編輯的要素註記

直線段

創建直線

端點弧段

通過放置圓弧的起點和端點,並設置半徑創建圓弧

追蹤

追蹤現有要素創建新線段

直角

創建直角

中點

在線段中點處創建中點或折點

距離--距離

在距其它兩點的特定距離處創建點或折點

方向--距離

在沿某一點開始方向上距另一點的固定距離處創建點或折線

交叉點

在兩條線段的隱式相交處創建點或折點

弧段

通過設置曲線起點、通過的位置和終點來創建圓弧

正切曲線段

創建與前一線段相切的圓弧

貝塞爾曲線段

創建一條圓滑的貝塞爾曲線

點工具

創建點要素

編輯折點

編輯折點

整形要素工具

修改選擇要素

剪裁面工具

線要素裁剪選中的面要素

分割工具

分割選中的線要素

旋轉工具

旋轉選擇要素

屬性

打開屬性對話框

草圖屬性

打開草圖屬性對話框

創建要素

打開創建要素對話框

7.2.2 編輯器菜單

7.2.2.1 編輯菜單

功能區

功能

描述

編輯會話

開始編輯、停止編輯

提供編輯功能的啓動和停止功能

保存編輯

保存編輯內容

保存編輯的數據

常用命令

移動、分割、構造點、平行復制、合併、緩衝區、聯合、裁剪

提供常用編輯功能

驗證要素

驗證要素

驗證要素的有效性

捕捉設置

捕捉工具

提供捕捉工具條及捕捉選項設置

窗口管理

更多編輯工具、編輯窗口

管理編輯窗口和編輯工具的顯示狀態

選項設置

編輯選項

提供拓撲、版本管理、單位等選項設置

7.2.2.2 捕捉工具條

    通過捕捉功能,可在創建彼此連接的要素時使編輯操作更加精確、誤差更小。開啓捕捉後,鼠標指針靠近邊、折點和其他幾何元素時便會跳轉或捕捉到這些元素,便可以很容易地根據其他要素的位置定位要素。隨着指針在地圖中的移動,它將自動捕捉到點、端點、折點和邊。使用捕捉時所需的所有設置均位於“捕捉”工具條中,包括啓用和禁用捕捉類型以及設置捕捉選項。

在【編輯器】工具條上,單擊【編輯器】----【捕捉】---【捕捉工具條】,加載【捕捉】工具條。【捕捉】工具條詳細功能。

圖標

名稱

功能

點捕捉

捕捉到點要素

端點捕捉

捕捉到端點

折點捕捉

捕捉到折點

邊捕捉

捕捉到線要素或面要素的邊界

使用捕捉

啓用/停用捕捉功能

交點捕捉

捕捉要素的交點

中點捕捉

捕捉線段的中點

切線捕捉

捕捉到曲線或面要素邊的切點

 

捕捉到草圖

啓用/停用捕捉到草圖功能

 

捕捉到拓撲結點

啓用/停用捕捉到拓撲結點功能

 

選項

捕捉選項設置

在【編輯器】工具條上,單擊【編輯器】----【捕捉】---【選項】;或者在【捕捉】工具條上,單擊【捕捉】---【選項】,打開【捕捉選項】對話框。

功能區

功能

描述

常規

容差、符號顏色、捕捉圖層

捕捉容差、符號和捕捉圖層設置

捕捉提示

顯示提示、圖層名稱、捕捉類型、背景

捕捉時屏幕上提示文字,包括圖層名稱、捕捉類型和背景提示

文本符號

捕捉時提示文本

設置提示文本的顏色、字體、符號和其它屬性

7.2.2.3 高級編輯工具條

在【編輯器】工具條上,單擊【編輯器】----【更多編輯工具】---【高級編輯】,加載【高級編輯】工具條。

圖標

名稱

功能描述

複製要素工具

複製選擇的要素

內圓角工具

創建連接兩條線的正切曲線

延伸工具

延伸所選要素

修剪工具

裁剪所選要素

線相交

分割相交線要素

拆分多部件要素

拆分選擇的多部件要素爲單要素

構造大地要素

構造大地測量要素

對齊到形狀

要素對齊到現有形狀

替換幾何工具

保持屬性值相同的前提下替換要素

構造面

根據線或面要素創建新的面要素

分割面

根據選定要素形狀分割面

打斷相交線

相交位置分割選定要素

概化

簡化所選要素形狀

平滑

將要素的直角邊和拐角平滑處理爲貝塞爾曲線

7.2.2.4 創建要素窗口

每次在地圖上創建要素時,一開始都要用到【創建要素】窗口。單擊【編輯器】工具條上的 【創建要素】按鈕打開【創建要素】窗口。

在【創建要素】窗口中選擇某要素模板後,將基於該要素模板的屬性建立編輯環境;此操作包括設置要存儲新要素的目標圖層、激活要素構造工具並做好爲所創建要素指定默認屬性的準備。

 【創建要素】窗口的頂部面板用於顯示地圖中的模板,而窗口的底部面板則用於列出創建該類型要素的可用工具。要素創建工具(或構造工具)是否可用取決於您在窗口頂部選擇的模板類型。例如,如果線模板處於活動狀態,則會顯示一組創建線要素的工具。相反,如果選擇的是註記模板,則可用的工具將變爲可用於創建註記的工具。

7.2.2.5 模板屬性對話框

在【創建要素】窗口上方工具按鈕中單擊【組織模板】,打開 【組織要素模板】對話框,選擇要進行模板管理的圖層,單擊【組織模板對話框】上方工具按鈕中的 【屬性按鈕】,打開【模板屬性】對話框。

要素模板定義創建新要素所需的全部信息:存儲要素的圖層、將要創建的新要素所應具有的屬性,以及創建要素所使用的默認工具。另外,模板也具有名稱、描述和標籤,這有助於對模板進行查找和組織。

7.2.2.6 屬性窗口

     【屬性】窗口可顯示所選要素的屬性,並允許對各值進行編輯。單擊【編輯器】工具條上的 【屬性】按鈕打開【屬性】窗口。

   【屬性】窗口的面板頂部可顯示所選要素所屬的圖層,面板底部可顯示該要素的屬性值。字段的屬性和順序反映的是【圖層屬性】對話框的“字段”選項卡上的設置。例如,如果關閉了字段的可見性、設置了字段別名或更改了字段中數字的顯示方式,此類更改均會反映在【屬性】窗口中。還可將字段設置爲只讀,即無論擁有文件權限還是數據庫權限,都只能查看而無法編輯該字段。

7.2.2.7 編輯草圖窗口

【編輯器】工具條中的【編輯工具】選中要素並雙擊,然後在【編輯器】工具條上單擊 【草圖屬性】按鈕,打開【編輯草圖屬性】窗口。

折點可存儲除 x,y 位置之外的其他屬性。這些屬性包括常用於存儲有關路徑測量值和高程信息的 m 值和 z 值。使用【編輯草圖屬性】窗口可添加和修改這些屬性。

7.2.2.8 編輯折點工具

在編輯狀態下雙擊需要編輯的要素,就會出現【編輯折點】工具條。

【編輯折點】允許對摺點進行選擇、移動、增加、刪除、縮放等操作,是實際工作中經常用到的工具條。

圖標

名稱

功能描述

修改草圖折點

選擇折點並修改線段

添加折點

在線段上添加折點

刪除折點

在線段上刪除折點

延續要素工具

繼續數字化現有要素,以便繼續草繪其形狀

按比例拉伸

移動折線時保持要素的常規形狀

完成草圖

完成當前編輯工作

草圖屬性

打開草圖屬性對話框

7.2.2.9 編輯選項對話框

在【編輯器】工具條上,單擊【編輯器】----【選項】,打開【編輯選項】對話框。

在【編輯選項】對話框中可以設置設置在 ArcMap 中進行編輯時的首選項。例如可以設置輸入測量值時使用的單位和小數位數,還可以設置進行編輯時需要顯示哪些符號和工具條等等。

7.3 要素編輯

7.3.1 創建新要素

創建新要素是通過創建要素模版進行的,因此首先需要從創建要素模版開始。創建要素包括創建點、線、面三種形式。

7.3.1.1 創建點要素

創建點要素首先需要添加要創建點的圖層,啓動編輯環境,在【 創建要素】窗口中選擇點要素模版,然後在主窗口中繪製就可以了。選擇點要素模版後,在下方後出現點構造工具,包含兩個點構造工具。

(1)【 點】:默認構造工具,通過在圖上點擊或通過座標輸入的方式創建點要素;選取該工具後,在圖上單擊創建點要素,點要素創建完成後處於高亮選擇顯示狀態。

(2)【 線末端的點】:此工具通過繪製一條折線,選取最後一個端點創建點要素。選取該工具後,首先繪製一條草圖線。繪製草圖線可以通過捕捉工具條捕捉到草圖上,或者是要使草圖線有一定的長度,都可以通過點擊右鍵選擇【捕捉到要素】或者【長度】選項,選擇相應的選項,或者彈出對話框輸入相應的數值即可。

(3)如果知道要輸入點要素的座標或座標增量可以直接在圖上空白出點擊右鍵選擇【絕對X,Y】(F6)或者【增量X,Y】(Ctrl+D),打開對話框,輸入相應的座標值或座標增量即可。單擊單位按鈕 ,更改輸入數據單位。

採用絕對座標或座標增量的方式輸入創建點要素主要包含以下方式:創建點要素、在線中創建折點、在面中創建折點。

7.3.1.2 創建線要素

創建線要素首先需要添加要創建線的圖層,啓動編輯環境,在【 創建要素】窗口中選擇線要素模版,然後在主窗口中繪製就可以了。線要素模版包含了線、矩形、圓形、橢圓、手繪曲線五種構造工具。

(1)【 線】:默認構造工具。通過在圖上點擊創建線要素。

(2)【 矩形】:用於創建矩形要素。選取該工具後,首先在圖中單擊矩形一個端點的位置,拖動並單擊設置旋轉角度,或者右鍵單擊選擇快捷鍵輸入XY座標、方向角等創建矩形。

快捷鍵

功能

Tab

使用Tab鍵可以按照豎直方向(水平或垂直)繪製矩形,再次按Tab退出該模式

A

輸入定點的X、Y座標值

D

設置第一個頂點後指定角度方向

L/W

輸入矩形的長、寬值

Shift

創建正方形

(3)【 圓形】:創建圓形要素。選取該工具後,在圖中單擊放置圓心,拖動鼠標設置半徑,或者通過右鍵快捷菜單選擇輸入半徑等繪製圓形。

快捷鍵

功能

R

輸入半徑

A

輸入中心點的座標

(4)【 橢圓】:創建橢圓要素。選取該工具後,在圖中單擊放置橢圓中心點,拖動鼠標設置長半徑、短半徑,或者通過右鍵快捷菜單選擇輸入長短半徑等繪製橢圓。

快捷鍵

功能

Tab

該工具默認方式是從中心點向外創建橢圓。使用Tab鍵更改爲從端點繪製橢圓,再次按下Tab返回默認方式

A

輸入中心點或端點的X、Y座標值

D

設置第一個點後指定角度方向

R

輸入長半徑或短半徑

Shift

創建圓形

(5)【 手繪】:創建手繪線要素。選取該工具後,可以手動創建出隨鼠標指針移動的線要素。使用時只需要按住鼠標左鍵移動鼠標,完成後鬆開鼠標,手繪線會自動平滑爲貝塞爾曲線。

創建線要素除了在【創建要素】窗口中使用【構造工具】,還可以使用編輯器工具條上的要素構造工具創建線要素。

要素構造工具包含以下構造工具:

(1) 直線段:線要素構造默認工具。

(2) 端段:用於創建參數(真)曲線線段。參數曲線並不是由多個折點構成的,它僅具有兩個作爲端點的折點。可使用航空照片影像作爲背景,通過【弧段】構造方法對死衚衕進行數字化。快捷鍵R可以通過輸入半徑快速創建弧要素。

(3) 貝塞爾曲線段:用於構造平滑曲線,其形狀是由兩個折點和一個從這兩個折點延伸出的手柄組成。使用控點更改曲線的角度、高度和形狀。如果旋轉控點,則可創建 S 型曲線。 

(4) 方向-距離:在沿某點開始的方向上並且距離另一點固定距離處創建點或折點。快捷鍵D輸入距離,A輸入方向,Tab在位置間循環。

(5) 距離-距離:可用於在分別以兩個點爲圓心、以指定距離爲半徑的兩個圓的相交處創建點或折點。

(6) 端點弧段:可用於指定曲線的起始點和終點,然後定義曲線的半徑。

(7) 交叉:用於在兩條經適當延長後可相交的線段的相交處創建點或折點。

(8) 中點:通過單擊確定兩個點來放置一個點或折點;新的點或折點將放置在所確定的兩點之間的線段的中點處。

(9) 直角:只能創建與前一線段成 90 度角(成直角)的線段。使用“直角”構造方法可以創建建築物覆蓋區或其他具有方形拐角的要素。

(10) 切線:用於添加與先前草繪的線段相切的線段。要創建正切曲線,首先需要使用其他草圖構造方法中的一種草繪一條線段。

 

(11) 追蹤:可用於沿現有線段創建線段。可沿現有線要素進行追蹤,而無需輸入各線段的角度和長度。

 

7.3.1.3 創建面要素

面要素模版中包含了面、矩形、圓形、橢圓行、手繪曲線、自動完成面、自動完成手繪七種構造工具。前五種構造工具的使用方法同線要素的創建方式相同。 自動完成面工具和 自動完成手繪工具是通過與其他多邊形要素圍合的閉合區域自動完成面要素的創建。

7.3.1.4 利用現有要素創建新要素

要素創建可以利用已有的要素創建,通常包括複製、構造、緩衝區、合併、聯合等方式。

7.3.1.4.1 複製要素

(1)簡單複製

         啓動編輯環境後,在圖上選取要複製的要素,單擊【標準】工具條上的【複製】按鈕複製要素,再單擊【標準】工具條上的【粘帖】按鈕,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要粘帖的目標圖層,點擊【確定】完成複製操作,創建出新的要素。

(2)使用複製命令複製

         啓動編輯環境後,在圖上選取要複製的要素,右鍵單擊選擇【複製】命令複製要素,再空白處單擊選擇【粘帖】,彈出目標選擇圖層窗口,選擇目標圖層後點擊【確定】完成複製操作,創建出新的要素。

(3)使用【 平行復制】命令複製

    該命令用於在指定距離處創建所選線的副本。

啓動編輯環境後,在圖上選擇要平行復制的線要素,選擇【編輯器】工具條上【編輯器】--【 平行復制】命令,打開【平行復制】對話框。

對話框中的設置選項如下:

【模版】:新創建的要素要使用的模版,默認使用當前選擇要素模版。

【距離】:平行復制的距離。

【側】:新要素要創建在哪一側,選項有:兩側、左側、右側。

【拐角】:新要素拐角形式,選項有:斜接角、斜面角、圓角。

將所選線視爲單條線:選擇如何創建偏移線。如果未選中,線將在一側偏移,如果選中,線整體向指定側偏移,同時還可以爲偏移中的每個選定的線創造一個新要素。

移除自相交環:選中該選項後,如果偏移距離足夠大,將移除折點防止產生自相交環。

7.3.1.4.2 使用【 構造點】工具

【 構造點】用於沿所選線以一定的間隔創建新點要素。

啓動編輯環境後,在圖上選擇要平行復制的線要素,選擇【編輯器】工具條上【編輯器】--【 構造點】命令,打開【構造點】對話框。

對話框中的設置選項如下:

【點數】:沿着線等間距創建特定數量的點,輸入要創建的點數。

【距離】:使用地圖單位以一定的間隔創建點。輸入間隔,然後單擊選擇要通過線的起點還是終點開始創建點,會在地圖上繪製箭頭來指示線的方向。

【測量】:沿着線基於  值以特定間隔創建點。輸入間隔,然後單擊選擇要通過線的起點還是終點開始創建點,會在地圖上繪製箭頭來指示線的方向。

7.3.1.4.3 使用【 緩衝區】工具

啓動編輯環境後,在圖上選擇要生成緩衝區的線要素,選擇【編輯器】工具條上【編輯器】--【 緩衝區】命令,打開【緩衝區】對話框。

對話框中的設置選項如下:

【模版】:新創建的要素要使用的模版,默認使用當前選擇要素模版。

【距離】:緩衝的距離。

7.3.1.4.4 使用【合併】或【聯合】工具

使用【編輯器】工具條上【編輯器】--【合併】/【聯合】命令也可以創建新要素。

啓動編輯環境後,在圖上選取需要合併或聯合的要素,選取相應的命令即可。

【合併】命令把在同一圖層上的所選要素合併成一個要素,【聯合】命令則可以把不同圖層上的所選要素合併成一個要素。

  

7.3.1.4.5  使用【 構造面】工具

  【 構造面】根據現有線或面的形狀創建新面。

啓動編輯環境後,在圖上選擇要構造面的線要素或面要素,選擇【編輯器】--【更多工具】--【高級編輯】工具條上的【 構造面】工具,打開【構造面】對話框。

對話框中的設置選項如下:

【模版】:構造面要素要使用的模版,默認使用當前選擇要素模版。

【拓撲容差】:拓撲容差指的是座標之間的最小距離,小於該距離的座標將合併到一起。

  

7.3.1.4.6 使用【分割面】工具

【分割面】工具用於把一個多邊形分割爲多個多邊形。

使用此命令首先選取分割面的線要素,選擇【編輯器】--【更多工具】--【高級編輯】工具條上的【 分割面】工具,打開【分割面】對話框。

對話框中的設置選項如下:

【目標】:設置要分割面要素的圖層。

【拓撲容差】:拓撲容差指的是座標之間的最小距離,小於該距離的座標將合併到一起。

     

7.3.1.4.7 使用【相交】工具

【相交】工具用於根據幾何類型相同的任意兩個所選要素的公共區域或公共邊創建新要素。【相交】工具首先要通過自定義對話框上的命令選項添加到工具條中,相交命令位於編輯器類別命令中。

使用此命令前首先選取需要提取相交的要素,然後點擊工具條上的相交命令。

對話框中的設置選項如下:

【模版】:構造面要素要使用的模版,默認使用當前選擇要素模版。

     

7.3.2 要素編輯

要素編輯包括空間圖形編輯和屬性編輯兩部分。要素編輯全部在啓動編輯環境後進行相應的操作。

7.3.2.1 空間圖形編輯

7.3.2.1.1 折點編輯

 折點的編輯包括添加、刪除和移動三種操作。

(1)添加與刪除折點操作可以通過【編輯折點】工具條的按鈕進行操作。【編輯折點】工具條可以通過鼠標右鍵單擊工具條空白處在快捷菜單裏選擇或者通過雙擊要編輯的要素直接彈出【編輯折點】工具條。

通過【編輯折點】工具條可以進行如下操作:

  1. 手動添加折點

單擊【編輯折點】工具條上的【 添加折點工具】,然後單擊想要插入折點的位置;

按住A鍵並單擊折點。按住A時,加號 (+) 會出現在白色“編輯”工具指針旁邊。如果按住A,然後單擊並拖動,可以插入該折點,同時移動它;

將指針移到想要添加折點的位置,右鍵單擊,然後單擊插入折點。

2)在線段中點處添加折點

在【編輯器】工具條上單擊【 草圖屬性按鈕】, 或着按快捷鍵P打開【編輯草圖屬性】窗口。

在【編輯草圖屬性】 窗口中,在要插入新折點的位置之前或之後選擇折點。在【編輯草圖屬性】窗口中選中了某個折點時,地圖上的該折點將處於選中狀態,並被繪製爲帶有一個空心的白色方框。也可在地圖上選擇一個折點在【編輯草圖屬性】窗口中定位該折點; 右鍵單擊所選折點,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插入其前】在所選折點的前面添加一個折點,或單擊【插入其後】在所選折點的後面添加一個折點。

名稱

功能

插入其前

在選擇折點之前插入一個折點,插入點爲選擇點和該點前面的中心點

插入其後

在選擇折點之後插入一個折點,插入點爲選擇點和該點後面的中心點

閃爍

閃爍選擇折點

縮放至

縮放至選擇折點

平移至

平移至選擇折點

刪除

刪除選擇折點

3)刪除折點

單個折點刪除方法常用的有以下三種:

①單擊【編輯折點】工具條上的【 刪除折點工具】,然後單擊要刪除的折點;②按住D鍵並單擊折點,按住D時,減號 (-) 會出現在白色“編輯”工具指針旁邊;③將指針放置在折點上,直到指針變爲 移動指針,右鍵單擊,然後單擊刪除折點。

多個折點刪除的方法常用的有以下三種:

①單擊【編輯折點】工具條上的【 刪除折點工具】,在折點周圍拖出一個選框;②按住D鍵並在折點周圍拖出一個選框,按住D時,減號 (-) 會出現在白色“編輯”工具指針旁邊;③選擇折點並按 BACKSPACE 鍵。

(2)移動折點

如果需要修改要素的幾何形狀,可以通過移動折點的方式實現。

移動折點通常包含以下幾種形式:

拖動

將指針放到折點上,直到其變成 移動指針;要移動多個折點,可在其周圍拖出一個框,然後將指針放在某個選中的折點上即可;單擊所選折點,然後將其拖動到所需位置。

      

精確XY座標

在獲取到可提供確切的折點所應處座標位置的附加信息時,可通過指定新的 x,y 位置來移動折點(或點)。

將指針放到折點上,直到其變成 移動指針;要移動多個折點,可在其周圍拖出一個框,然後將指針放在某個選中的折點上即可;右鍵單擊,然後單擊【移動至】工具,打開【移動至】對話框,在其中輸入座標值即可。 

相對XY座標

在獲取到可提供確切的折點所應處位置相對座標的信息時,可通過指定新的相對 x,y 位置來移動折點(或點)。

將指針放到折點上,直到其變成 移動指針;要移動多個折點,可在其周圍拖出一個框,然後將指針放在某個選中的折點上即可;右鍵單擊,然後單擊【移動】工具,打開【移動】對話框,在其中輸入相對座標值即可。

移動折點而不改變要素形狀

如果需要移動折點但要保持要素的常規形狀,可按比例拉伸要素的幾何。如果在啓用了按比例拉伸的情況下將折點拖動到新位置,則要素線段的比例將保持不變,從而保留了要素的常規形狀。

  

7.3.2.1.2 線段編輯

(1)更改線段類型

線段類型包括:直線、圓弧和貝塞爾三種類型。

在編輯環境下,單擊【編輯器】工具條上的【 編輯】工具,雙擊要編輯要素;將鼠標指針放在線段上,直到鼠標指針變爲 線段光標, 右鍵單擊線段,指向更改線段,然後單擊直線、圓弧或貝塞爾。當前線段類型將在列表中不可用。

(2)更改線段方向

在編輯環境下,雙擊要編輯的線要素;在草圖上右鍵單擊選擇【翻轉】命令,完成線要素翻轉操作。

  

原始的數字化方向是從左到右(紅色折點表示最後一個折點)。翻轉的數字化方向是從右到左。

(3)修剪線要素到指定長度

在編輯環境下,雙擊要編輯的線要素;在草圖上右鍵單擊選擇【修剪到長度】,打開【修剪到長度】對話框,輸入修剪後線要素的長度。

(4)修整線

【修整要素】可通過在所選要素上構建草圖的方式修整線。要素可獲取草圖與要素相交的起始位置到終止位置之間的那部分草圖的形狀。修整線時,線可獲取所繪製草圖的形狀。

  

具體操作方法爲:

  1. 在編輯環境下,單擊要編輯的線要素;

2)選擇【編輯器】工具條上【 修整要素】工具,單擊地圖根據希望要素被修整的方式創建一條線;

可以使草圖捕捉到所選邊或與其相交,以指示開始和停止修整的位置。草圖必須與邊相交(或與邊接觸)兩次或兩次以上,才能實現修整。

3)要更改草圖線段的形狀,可單擊編輯器 工具條或要素構造 微型工具條上的構造方法類型。可通過多種方法創建線段,例如,使用直線、曲線或追蹤其他要素形狀。還可以使用鍵盤快捷鍵或右鍵單擊訪問命令菜單來幫助您在草圖中放置折點。

(5)分割線

1)手動分割

使用【編輯器】工具條上的【 分割工具】可將一條線在鼠標點擊的位置手動分割爲兩條線。

以指定距離或百分比分割線

使用【編輯器】命令菜單中的【分割】命令可以通過使用指定的距離值、總長度的百分比或 m 值從線的起點或終點進行分割。【分割】操作可更新現有要素的形狀,並使用要素類的默認屬性值創建一個或多個新要素。

【分割】對話框中的詳細參數如下:

【距離】:按距離分割,最後的部分可能小於指定距離,需要指定開始點;

【分成相等部分】:按照指定的數目平均分割;

【百分比】:按指定百分比分成兩段,需要指定開始點;

【方向】選項中需要指定分割方向爲從線的起點開始分割或着從線的終點開始分割。

在交叉點處分割

使用【高級編輯】工具條上的【 線相交】工具可在交叉點處分割線要素。將在鼠標單擊位置處對線進行分割。分割操作會更新現有要素的形狀,並使用要素類的默認屬性值創建新要素。

線要素之間可能存在許多潛在交點,這些交點可能位於這兩條線中間的明顯位置,也可能是位於其中一條或兩條線的延長線上的隱蔽交點。當需要將要素延伸至交叉點時,既可延伸現有要素也可添加新要素。

     

打斷相交線分割

使用【高級編輯】工具條上的【 打斷相交線】在相交處分割已選的所有線。

(6)延伸線

通過在現有草圖的末端對新線段進行數字化處理來延伸線。使用【高級編輯】工具條上【 延伸工具】可以延伸線。單擊一個線要素,然後將其延伸到另一個選中的線要素。要使用【延伸工具】,需先選擇要將線延伸到的要素,然後單擊要延伸的線。

(7)修剪線

使用【高級編輯】工具條上【 延伸工具】可以將單擊的線要素修剪到與所選線要素相交處。要使用【修剪工具】,應選擇要用作剪切線的要素,然後開始單擊要修剪的相交線段,所單擊的線的部分將被移除。

(8)對齊線

對齊線在【高級編輯】工具條中包含兩種對齊方式:對齊至形狀和替換幾何工具。

1)對齊至形狀

【 對齊至形狀】工具將某些圖層中的要素校正至沿現有要素追蹤的線。要使用該工具,需要追蹤希望將其他要素與之對齊的路徑。該路徑是通過追蹤一個或多個現有相鄰要素的邊創建。選擇將校正哪些圖層以匹配該路徑,該操作不會更新其他圖層。要列出的圖層必須是點、線或面,而且是可編輯和可見的。地圖在追蹤路徑周圍顯示錶示當前容差值的緩衝區,並提供所產生的對齊效果的預覽。可更改該容差以找到所需結果。對預覽滿意後,即可進行校正。

    2)替換幾何

【 替換幾何】工具可以爲要素創建全新形狀。使用該工具需要選擇一個點、一條線或一個面。單擊【替換幾何】工具時,系統仍然選擇原始要素,但是它會透明顯示以使您能夠看到其當前位置;然後就可以用新形狀完全替換現有要素的形狀。要繪製其新形狀,可以捕捉到其他要素或者沿其他要素追蹤,其中包括正在修改的要素的原始幾何。所有要素的屬性都被保留;只是更新了要素形狀。

(9)簡化線

使用【高級編輯】工具條上的【 概化】工具可以簡化要素形狀。【概化】工具使用道格拉斯-普克算法,幾何被簡化的程度取決於設置的最大允許偏移量,該偏移量限制了輸出幾何與輸入幾何之間的幾何偏差。對於由線段組成的要素,輸出折點是原始要素折點的子集。

(10)平滑線

使用【高級編輯】工具條上的【 平滑】工具可以平滑要素形狀。【平滑】工具用於對要素的直線邊和拐角進行平滑處理。要素幾何將被一系列經過平滑處理的線段取代。

       

7.3.2.2 屬性編輯

如果需要添加、刪除或更新屬性值,可使用【屬性】窗口或【屬性表】窗口來處理。

7.3.2.2.1 屬性窗口

通過單擊【編輯器】工具條上的【 屬性】按鈕打開【屬性】窗口。

屬性窗口可重定向,默認情況下爲垂直。屬性窗口的頂部會列出所選中的要素。要素按顯示錶達式列出,並按圖層進行分組。通過在【圖層屬性】對話框的【字段】選項卡中設置字段別名、隱藏字段以及更改字段順序,可自定義字段的顯示方式。

【屬性】窗口底部包含兩列:正在查看的圖層的屬性字段和這些屬性特性的值。出現的屬性值取決於在頂部樹中單擊的內容。

具體操作方法爲:

  • 要修改單個要素的值,可單擊該要素並在屬性值列中進行更改;

②要同時修改某一圖層中所有選中要素的值,可單擊該圖層名稱並在屬性值列中進行更改;

③要僅修改圖層中的某幾個所選要素,可單擊需要更新的各個要素以使該要素在【屬性】窗口中高亮顯示,然後進行編輯。

④要編輯與所選要素相關的要素或記錄的屬性,可單擊並遍歷目錄樹,然後編輯各值。

⑤要修改多個相關要素或記錄的屬性,可單擊需要更新的各相關項以使其在【屬性】窗口中高亮顯示,然後進行編輯。

7.3.2.2.2 屬性表窗口

【屬性表】窗口可以通過在相應的圖層上單擊右鍵選擇【打開屬性表】命令,打開【屬性表】窗口。

圖標

名稱

功能描述

表選項

下拉菜單,對應相應命令

關聯表

顯示錶關聯關係

按屬性選擇

按照屬性選擇要素

切換選擇

切換要素被選擇關係

清除所選內容

清除所選要素

縮放至所選項

縮放至所選要素

刪除所選項

刪除所選要素

通過【屬性表】窗口編輯屬性可以一次性快速更改多個要素(記錄)。可以編輯屬性表中出現的任何值,也可以添加和刪除記錄。還可以使用字段計算器來一次性更改多條記錄中特定字段的值。

如果有一個值列表,則可將這些值複製並粘貼到表中以填充連續的單元格。例如,可以從文本編輯器或 Microsoft Excel 中獲得列表,複製列表中的值,然後在 ArcMap 表窗口中右鍵單擊某個單元格並單擊粘貼。粘貼時,請確保未處於單元格插入模式下(換句話說,光標未在某個單元格中閃爍),這樣值纔會被粘貼到多個單元格,而不只是某個單元格中。

7.4 Shape 要素編輯

7.4.1 啓動/停止編輯

當數據需要進行編輯時,必須首先啓動編輯功能才能進行編輯,編輯完成後同樣也必須結束編輯並保存編輯結果才能完成編輯工作。

啓動編輯功能有兩種常見的方法:

(1)快捷啓動編輯

在ArcMap【內容列表】中需要編輯的圖層上右鍵單擊選擇【編輯要素】----【開始編輯】。

(2)常規啓動編輯

在【編輯器】工具條上,單擊【編輯】----【開始編輯】。

採用常規方法啓動編輯功能後,如果ArcMap中加載的要素文件處於不同的目錄下,ArcMap不能判斷需要編輯的哪一個圖層,需要手工指定編輯圖層,如圖7.16所示。ArcMap在編輯狀態下只能編輯同一個工作目錄下的文件,其它目錄下的文件需要編輯時,需要首先停止現有的編輯,接着在重新開始編輯功能,並選擇新的目錄下的圖層進行編輯工作。採用快捷方法啓動編輯功能的不需要上述步驟,因爲在編輯之前就已經選定了編輯圖層。

【開始編輯】對話框的頂部將列出活動數據框中的可編輯圖層,而底部則將顯示包含這些圖層的工作空間。

單擊列表頂部的某個圖層,並觀察對話框底部,可以以查看存儲該圖層的數據源位置。單擊底部的某個數據源,以高亮顯示對話框頂部所列出的該數據源中的圖層。如果單擊某數據源卻沒有列出任何圖層,則表示該數據源中當前沒有可編輯的圖層。單擊某圖層或工作空間時,對應工作空間中的所有其他圖層也會高亮顯示。

若圖層中列表中出現不能編輯的圖層或其它問題時,ArcGIS會出現提示。

異常提示

描述

 錯誤

圖層將不能啓動編輯功能

 警告

可以啓動編輯功能,但可能無法編輯地圖中的某些項

 消息

提供有關在編輯時如何提高性能的更多建議,但不影響編輯功能

當編輯工作結束後,需要結束並保存編輯結果。結束編輯工作只能通過【編輯器】工具條上的【編輯器】----【停止編輯】命令完成。點擊該命令後會出現【保存】對話框。若需要保存,點擊“是”;若不需要保存,點擊“否”;若要繼續編輯,選擇“取消”。爲了防止在大量的編輯過程中出現程序意外退出的情況,建議在編輯一段時間之後,手工點擊【編輯器】----【保存編輯內容】人工保存。

定位到“\ch7\Shape要素編輯\”,打開“Ex01.mxd”,文檔中加載了“土地利用現狀圖”和“遙感影像”兩圖層。

7.4.2 要素模版組織

(1)在【內容列表】中“土地利用現狀圖”圖層上右鍵單擊--【打開屬性表】。在打開的屬性表中,單擊【表選項】 按鈕,在彈出的下拉菜單中選擇【添加字段】。

  

 

在打開的【添加字段】窗口中,設置如下:

名稱:地類;  類型:文本; 字段屬性:長度爲 20。

   

(2)在【內容列表】中“土地利用現狀圖”上右鍵單擊,選擇【屬性】,打開【屬性】對話框,定位到【符號系統】選項卡,在【顯示】中選擇【類別】--【唯一值】,值字段選擇【地類】。

(3)在【符號系統】選項卡中,單擊下方的【添加值】按鈕,打開【添加值】對話框。在對話中添加如下值:居住用地、道路、水體、農田,每添加一種土地利用類型都點擊一次【添加至列表】添加至列表中。添加完成後點擊【確定】。

 

 

7.4.3 創建要素

(4)啓動編輯功能後,ArcGIS將自動啓動【創建要素】窗口,如圖7.23所示。如果沒有啓動創建要素對話框,可以通過單擊【編輯器】工具條上的 創建要素按鈕打開該窗口。創建要素時都要用到【創建要素】窗口。創建要素時只需點擊【創建要素】窗口中【土地利用現狀圖】圖層中相應的類型即可創建相應的要素。

(5)點擊【創建要素】--【土地利用現狀圖】圖層中的【居住用地】,在主窗口中影像中描繪出建築物的邊界。

邊界描繪完成後通過雙擊鼠標左鍵、右鍵單擊選擇【完成草圖】或者單擊F2鍵結束繪製。如果需要修改繪製完成後的圖形邊界節點位置,可以通過雙擊繪製好的圖形,出現圖形節點,拖動節點進行移動操作,或者在線段上右鍵單擊選擇添加或刪除節點操作;如果繪製圖形過程中出現繪製錯誤,可以通過Ctrl+Z的快捷鍵回退操作。

(6)在遙感影像中依次創建各種土地利用類型。

 

(7)繪製完成的圖中缺少農田地類。農田地類屬於除以上地類外的所有用地,可以採用圖形相減的計算方式獲得。

在右側【目錄列表】的“要素編輯”下的Result文件夾上單擊右鍵,選擇【新建】--【Shapefiles】,名稱:Temp;要素類型:面。

(8)在【創建要素】面板中中選擇“Temp”圖層,然後在主窗口中在影像四角單擊,繪製出整個區域的Temp圖層。繪製完成後保存並停止編輯。

7.4.4 要素編輯

(9)在【目錄列表】中,選擇【系統工具箱】--【Analysis Tools】--【疊加分析】--【擦除】,打開【擦除】對話框,設置如下:

輸入要素:Temp

擦除要素:土地利用現狀圖;

輸出要素:Temp1.shp

(10)經過擦除操作後的結果就是農田的範圍。

 

(11)把“Temp1.shp”圖層中的圖形複製到“土地利用現狀”圖層中。

啓動編輯環境,打開“Temp1”圖層屬性表,單擊選擇圖形中的唯一面,使其在主窗口中高亮顯示。在主窗口中右鍵單擊選擇【粘帖】,打開【粘帖】窗口,在其中選擇目標爲:土地利用現狀圖。

  

(12)上一步中只是把圖形複製過來,還缺少土地利用類型編碼。

在【內容列表】中,【土地利用現狀圖】上單擊右鍵選擇【打開屬性表】,在打開的屬性表(圖7.31),定位到最下面的屬性記錄,在其後的代碼中填入“農田”。

(13)在屬性表中同種土地利用類型包含多個,可以進行合併。在屬性表中選擇代碼爲居住用地的圖形;在【編輯器】工具條中選擇【編輯器】--【合併】,打開【合併】對話框,單擊【確定】完成合並操作。 其它地類可以採用相同的方法處理。合併後的最終結果如圖7.35所示。

  

  

     

     

 

7.5 GeoDatabase要素編輯

GeoDatabase(地理數據庫)是各種類型那個地理數據集的集合。ArcGIS主要包含3種主要的數據集類型:要素類數據集、柵格數據集和表。

要素類數據集是指具有相同空間位置和通用屬性要素的集合,要素數據集包含點、線、面和註記等要素。

柵格數據集是以行列排列的一組像元,是GIS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數據集。每個像元都具有一個值,用於表示某個具體的特徵,例如溫度、高程或光譜值等。、

表是ArcGIS中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用表中的行存儲所有地理對象的屬性。地理數據庫中表屬性是基於關係數據庫中的一系列簡單而且必要的關係數據概念進行存儲的。

7.5.1 數據庫設計

   GeoDatabase中存儲多種數據集,在創建數據庫時需要確定需要存儲的數據集類型。本例數據庫中需要存儲的數據包含:遙感影像、土地利用數據(面)、土地利用屬性(表),同7.4例子中的數據一致。

7.5.2 創建數據庫

ArcGIS中GeoDatabase數據庫包含3種類型:

(1)個人地理數據庫:所有的數據集都存儲於 Microsoft Access 數據文件內,該數據文件的大小最大爲 2 GB。數據庫後綴名爲mdb。

(2)文件地理數據庫:在文件系統中以文件夾形式存儲。每個數據集都以文件形式保存,該文件大小最多可擴展至 1 TB。建議使用文件地理數據庫而不是個人地理數據庫。數據庫後綴名爲gdb。

(3)ArcSDE地理數據庫:也稱多用戶地理數據庫。數據庫使用 Oracle、Microsoft SQL Server、IBM DB2、IBM Informix 或 PostgreSQL 存儲於關係數據庫中。這些地理數據庫需要使用 ArcSDE,並且在大小和用戶數量方面沒有限制。

通常單機所用的數據庫多爲個人地理數據庫或者文件地理數據庫。

數據庫創建過程如下:

(1)在ArcMap中【目錄列表】中定位到“\ch7\GeoDatabase要素編輯\Data”,在【GeoDatabase要素編輯】文件上單擊右鍵,選擇【新建】--【文件地理數據庫】,新建文件地理數據庫,在新建的數據庫上輸入數據庫的名稱爲:Landuse.gdb。

  

(2)在數據庫中存儲的數據主要爲土地利用(面)矢量圖形,按照城市規劃土地利用類型的劃分,土地利用類型爲確定的值,這種情況可以在屬性域(Domain)中事先設置好,方便後面的調用。

7.5.3 屬性域設置

   在Landuse.gdb文件數據庫上右鍵單擊,選擇【屬性】,打開數據庫屬性對話框,定位到【屬性域】選項卡。

1 )在屬性域選卡中設置如下

屬性域名稱:Landuse,描述:土地利用類型

2)屬性域屬性中設置如下

字段類型:文本,屬性域屬性:編碼值,分割策略:默認值,合併策略:默認值

3)編碼值屬性中設置如下:

編碼

H1

H2

E1

E2

描述

城鄉居民點建設用地

區域交通設施用地

水域

農林用地

 

屬性域相關知識:

(1)名稱和描述

創建新域時,需要指定一個用於描述該域所控制的參數的名稱。

(2)字段類型

字段類型是可以與域關聯的特性字段的類型。

Short - 短整型 ;Long - 長整型 ;Float - 單精度浮點數 ;Double - 雙精度浮點數 ;Text(僅限編碼域)- 字母數字字符 ;Date - 日期和時間數據

(3)域類型

①範圍域:範圍域用於指定數值特性的有效值範圍。創建範圍域時,需要輸入一個最小有效值和一個最大有效值。可將範圍域應用於短整型、長整型、浮點型、雙精度浮點型和日期特性類型。

例如如果要輸入輸水管道的壓力值,就可以利用範圍域進行界定。

  • 編碼域:編碼值域可以應用於任何類型的特性 - 文本、數值和日期等。編碼值域用

於爲特性指定有效的值集。

例如本例中把土地利用類型按照城市土地利用分類標準分爲上述類型。

(4)分割策略域合併策略

在編輯數據時,經常需要將一個要素分割成兩個要素,或將兩個單獨的要素組合(或合併)爲一個要素。每個屬性域都有分割策略和合並策略。對要素進行分割或合併時,地理數據庫會參照這些策略以確定最終所得要素對於某個特定屬性具有哪些屬性值。

分割策略具有以下三種選項:

i默認值:兩個最終所得要素的屬性使用給定要素類或子類型的默認屬性值。

ii複製 :兩個最終所得要素的屬性使用原始對象的屬性值副本。

iii幾何比 :兩個最終所得要素的屬性是原始要素值的比率。該比率取決於原始幾何的分割比率。如果幾何被分割成相等的兩部分,則每個新要素的特性值將是原始對象特性值的一半。幾何比策略只適用於數值字段類型的域。

     

合併策略具有以下三種選項:

i默認值:最終所得要素的屬性使用給定要素類或子類型的默認屬性值。這是唯一適用於非數值字段和編碼值域的合併策略。

ii總和值:最終所得要素的屬性使用原始要素屬性值的總和。

iii幾何加權:最終所得要素的屬性使用原始要素屬性值的加權平均值。此平均值取決於原始要素的幾何值。

7.5.4 要素數據集創建

(1)在Landuse.gdb數據庫上右鍵單擊,選擇【新建】--【要素數據集】,打開【新建要素數據集】對話窗口,在【新建要素數據集】窗口中的名稱中輸入:LandUsing,單擊下一步。

     

 

(2)打開座標系統設置對話窗口。根據實際的座標位置選擇投影座標信息。但是實際上如果所處的位置爲城市中心城區區域,地形圖比例尺大於等於1:5000的城市座標系區域,一般可不選,留空就可以。在本窗口中不進行設置,直接單擊下一步。

(3)在打開的容差設置對話窗口中,設置XY、Z和M值容差大小,默認值均爲0.001單位,在地形圖中默認單位爲m,所以默認值爲1mm。保留默認設置值,單擊“完成”,完成要素數據集的創建。

容差的相關知識參見第8章《空間數據拓撲處理》章節中的詳細介紹。

7.5.5 要素類數據創建

(1)要素數據集創建完成後,接下來就可以創建要素類,在要素類數據集Landuesing上右鍵單擊,選擇【新建】--【要素類】,打開新建要素類對話框。

(2)在打開的【新建要素類】對話窗口中,輸入要素類名稱:Landuse;別名:土地利用類型;要素類型選擇:面要素;幾何屬性“把座標M值”和“座標包括Z值”前面對勾選上,單擊下一步。

(3)在打開的M容差設置窗口中,保持默認設置0.001,單擊下一步。

(4)在打開的制定數據庫配置選項中,保持默認設置,單擊下一步。

(5)在打開的字段創建窗口中,進行如下設置:

字段名中添加字段:Landuse,數據類型:文本

在下方的字段屬性中:

別名:土地利用類型

允許空值:

默認值:默認,不更改

屬性域:通過下拉列表選擇在數據庫屬性域中設置的“Landuse”字段

長度:64

 

(6)設置完成後,單擊【完成】按鈕。

7.5.6 柵格數據集

(1)在Landuse.gdb數據庫上單擊右鍵選擇【導入】--【柵格數據集】,打開【柵格數據至地理數據庫(批量)】窗口,點擊輸入柵格右側的打開按鈕,定位到:ch7\GeoDatabase要素編輯\Data\遙感影像.img,添加該柵格數據。

   

7.5.6 要素模板組織

(1)定位到“ch7\GeoDatabase要素編輯\”目錄下,加載landuse.gdb數據庫下的 “土地利用類型”和“遙感影像”兩個圖層。

(2)在【內容列表中】右鍵單擊【土地利用類型】,選擇【編輯要素】--【組織要素模版】,打開【組織要素模板】窗口。

 

(3)在打開的【要素組織模板】中單擊工具條上的【新建模板】,打開【創建新模板嚮導】窗口,在窗口中選擇“土地利用類型”圖層,點擊【完成】按鈕完成要素模板的創建。

(4)在右側【土地利用類型】上單擊右鍵,選擇【屬性】,打開【模板屬性】對話窗口。在【模板屬性】窗口中設置:

名稱:居住用地

在下方土地利用類型中單擊右側箭頭,在下拉列表中選擇:“城鄉居民點建設用地”。

(5)利用相同的方法爲其它土地利用類型添加要素模板,最終結果。

(6)在【內容列表中】右鍵單擊【土地利用類型】,選擇【屬性】,打開【圖層屬性】窗口,定位到【符號系統】選項卡,選擇【顯示】--【類別】--【與樣式中的符號匹配】,在右側值字段選擇【土地利用類型】,與樣式中的符號匹配選擇:“ch7\GeoDatabase要素編輯\”目錄下的“城鄉建設用地圖例.style”,在下方點擊【匹配符號】按鈕,添加所有匹配符號,完成後的結果。

7.5.7 要素編輯

(1)在【內容列表】中【土地利用類型】圖層上右鍵單擊選擇【編輯要素】--【開始編輯】,啓動編輯環境。

(2)在【創建要素】列表中選擇“城鄉居民點建設用地”類型,然後在主窗口區域遙感影像範圍內繪製居住用地範圍。繪製完成後,右鍵單擊選擇【完成草圖】或者按F2鍵完成草圖繪製。

(3)按照上述方法繪製各種地類,最終結果,此結果設置透明度爲50%。

(4)具體的要素編輯過程見7.4Shape要素編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