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P

IOCP全稱I/O Completion Port,中文譯爲I/O完成端口。IOCP是一個異步I/O的API,它可以高效地將I/O事件通知給應用程序。與使用select()或是其它異步方法不同的是,一個套接字[socket]與一個完成端口關聯了起來,然後就可繼續進行正常的Winsock操作了。然而,當一個事件發生的時候,此完成端口就將被操作系統加入一個隊列中。然後應用程序可以對核心層進行查詢以得到此完成端口。

  這裏我要對上面的一些概念略作補充,在解釋[完成]兩字之前,我想先簡單的提一下同步和異步這兩個概念,邏輯上來講做完一件事後再去做另一件事就是同步,而同時一起做兩件或兩件以上事的話就是異步了。你也可以拿單線程和多線程來作比喻。但是我們一定要將同步和堵塞,異步和非堵塞區分開來,所謂的堵塞函數諸如accept(…),當調用此函數後,此時線程將掛起,直到操作系統來通知它,”HEY兄弟,有人連進來了”,那個掛起的線程將繼續進行工作,也就符合”生產者-消費者”模型。堵塞和同步看上去有兩分相似,但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大家都知道I/O設備是個相對慢速的設備,不論打印機,調制解調器,甚至硬盤,與CPU相比都是奇慢無比的,坐下來等I/O的完成是一件不甚明智的事情,有時候數據的流動率非常驚人,把數據從你的文件服務器中以Ethernet速度搬走,其速度可能高達每秒一百萬字節,如果你嘗試從文件服務器中讀取100KB,在用戶的眼光來看幾乎是瞬間完成,但是,要知道,你的線程執行這個命令,已經浪費了10個一百萬次CPU週期。所以說,我們一般使用另一個線程來進行I/O。重疊IO[overlapped I/O]是Win32的一項技術,你可以要求操作系統爲你傳送數據,並且在傳送完畢時通知你。這也就是[完成]的含義。這項技術使你的程序在I/O進行過程中仍然能夠繼續處理事務。事實上,操作系統內部正是以線程來完成overlapped I/O。你可以獲得線程所有利益,而不需要付出什麼痛苦的代價。

  完成端口中所謂的[端口]並不是我們在TCP/IP中所提到的端口,可以說是完全沒有關係。我到現在也沒想通一個I/O設備[I/O Device]和端口[IOCP中的Port]有什麼關係。估計這個端口也迷惑了不少人。IOCP只不過是用來進行讀寫操作,和文件I/O倒是有些類似。既然是一個讀寫設備,我們所能要求它的只是在處理讀與寫上的高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