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銷存系統的設計

 

 1、財務存貨成本計價方法

a、個別計價法

      分批按照不同的批次計價。
b、加權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和移動加權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進貨數量加上月初存貨數量作爲權數,去除本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作爲本,以此爲基礎計算本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存貨單位成本=[月初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各批進貨的實際單位成本*本月各批進貨的數量)]/月初庫存存貨數量+本月各批進貨數量之和。

     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指以每次進貨的成本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成本,除以每次進貨數量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數量,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作爲在下次進貨前計算各次發出存貨成本依據的一種方法.。存貨單位成本=(原有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次進貨的實際成本)/(原有庫存存貨數量+本次進貨數量)。
c、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假定先收到的存貨先發出,或先收到的存貨先耗用,並根據這種假定的存貨流轉次序對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進行計價。
具體的做法是:接收有關存貨時,逐筆登記每一批存貨的數量、單價和金額;發出存貨時,按照先進先出的原則計價,逐筆登記存貨的發出和結存金額。

d:後進先出法
      假定存貨成本按照其發生的相反次序流動,即首先發生的成本作爲期末存貨成本:先買進來的後賣出去。付出存貨成本計算的後進先出法:是在存貨的流動中計算銷售和耗費的存貨成本時,以最後收進存貨成本作爲最先付出存貨成本的原則,依次類推,用對確定本期付出存貨成本總額的方法。

2、財務銷售計價方式

a、權責發生制:是以權利和責任的發生來決定收入和費用歸屬期的一項原則,指凡是應屬本期的收入和費用,不論其款項是否收到或付出,都作爲本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反之,凡不屬於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應作爲本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

b、收付實現制:又稱現金制或實收實付制是以現金收到或付出爲標準,來記錄收入的實現和費用的發生。按照收付實現制,收入和費用的歸屬期間將與現金收支行爲的發生與否,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換言之,現金收支行爲在其發生的期間全部記作收入和費用,而不考慮與現金收支行爲相連的經濟業務實質上是否發生。(例如會員卡充值)。

3、具體案例1

首先以汽車行業整車爲例子來說明。一輛汽車作爲一個整體會有一個唯一的編碼也就是底盤號,這個號是唯一的不重複的,然後一輛車會屬於某一種車型代碼。例如可以認爲奔馳S600-***就是一種車型,這些車具有相同的顏色,發動機,變速器,軸距之類的。因爲整車數據量不大,所以就不討論表分區的模式了。先說下四種經營方式:經代聯租。汽車行業中多是經銷和代銷模式。在說下在途庫存的歸屬問題:從經銷的定義來說,只要付了款經銷模式下,財產的歸屬權就屬於買入方的了。但是具體實際運作中一般是庫存歸屬於上級。舉個例子:生產廠家、經銷商、終端用戶。現在給生產廠家做系統,生產廠家向經銷商發貨,在途庫存只要是還沒到經銷商手中,這部分資產歸屬到上一級(這塊有點違背經銷模式)。本文就以生產廠家、經銷商、終端用戶來說下庫存系統的設計。

a、入庫:

入庫單主表、入庫單明細表、庫存明細表(存放具體一輛車的信息。例如編號LSCABN3R0CE******就代表一輛整車)、庫存彙總表(存放某一種車型代碼的信息。例如A車型有10輛車)。有些小型系統庫存明細、彙總表一般是是去統計的入庫的表,而不是具體存在的數據表。建議還是採用具體的表去存放這些信息,不去統計入庫表。

具體業務:做入庫保存操作的時候,同時把唯一的底盤號寫入到庫存明細中,根據某一種車型代碼寫入到庫存彙總表中。

庫存明細主要字段:所屬單位、庫房名稱、車型代碼、底盤號、庫存狀態、入庫庫房等;

庫存彙總主要字段:所屬單位、庫房名稱、車型代碼、賬存數量、實存數量、可用數量、預分配數量、已分配數量、待發數量、出庫在途數量、入庫在途數量;賬存數量=可用數量+已分配數量+待發數量+出庫在途數量。實存數量=可用數量+已分配數量+待發數量=賬存數量-出庫在途數量。

b、銷售(經銷商)

經銷商首先下訂單,生產廠家根據訂單轉換成【銷售單(經銷商)】,由於經銷商提的訂單可能庫存不足需要拆分訂單,或者訂單量太少爲了方便發車合併訂單的情況。【銷售單(經銷商)】根據客戶按照車型代碼提的需車從庫存明細中選擇,同時更新預分配數量。接着財務審覈經銷商的款項,審覈通過之後補全對應的底盤號,同時更新彙總表預分配數量爲0,已分配數量增加。庫存明細表底盤號對應的庫存狀態變成可用。然後安排承運單位發車,同時更新庫存彙總已分配數量=0,待發數量增加,庫存明細庫存狀態爲待發。確認發運後,庫存彙總待發數量=0,出庫在途增加。入庫的庫房入庫在途數量增加,庫存明細變成在途。然後經銷商簽收車輛,生產廠商的庫存減少,經銷商庫存增加。上面的步驟比較多顯得比較複雜,可以省掉中間的一些步驟根據自己的情況定。

c、調撥(設計到廠商各個庫房之間的調撥,經銷商與經銷商之間的調撥,經銷商的退庫)模式和上面的差不多。

d、銷售(終端用戶)車輛銷售給了終端的用戶,車從經銷商庫房中轉換到客戶手中了。

e、經銷商(內部調撥):經銷商自己庫房之間調撥或者一級經銷商調給二級經銷商。

f、用戶退貨:用戶把車輛退換到經銷商庫房中。(這種情況很少出現)

g、用戶換車:把用戶的車從一個底盤號換到另外一個底盤號。(這種情況很少出現)

其實上面的車輛轉來轉去的,總量沒有少,就是一個零和遊戲。整車數量不多,可以把銷售給用戶的那部分數據放在庫存明細、彙總的表中,也可以單獨存放這些數據。庫存明細、彙總表需要做權限控制,生產廠商可以看全部的車輛信息,經銷商只能查看自己和自己二級或者三級的經銷商數據。 汽車作爲有單獨的底盤號一般不會有先進先出或者後進先出,但是作爲一個車型代碼可以有先進先出或者後進先出。

4、具體案例2

以零售行業舉個例子你去超市買東西,每個商品上面都會有一個13位的條形碼,這個碼就是一個庫存代碼,然後有對應的商品名稱,商品大類、小類之類的。

入庫的時候13位條形碼對應的有多少數量入庫,銷售出庫的時候,因爲同一個商品有一個相同的條碼沒有在細分到具體一個商品一個代碼了,所以有先進先出、後進先出、個別計價法之類的出庫方式。因爲零售行業每天的銷售量都很大,所以銷售表、庫存表都是可以採用表分區的模式進行設計。表分區總共分爲3種模式:range、list、hash。然後range可以分別和list、hash組合進行分區設計。銷售數據都是有日期、時間的概念,可以採用range分區模式,按照日期來進行分區。按照一定的日期規則設計好表結構,過期的數據做歸檔處理。零售行業的一些商品受季節、原材料、物流等因素價格波動很大,所以會經常涉及調整進價、售價、調歷史庫存進價、售價之類的。掌握好進銷存三級帳,你的系統就不是一筆壞賬了。

在數據量很大的時候表分區模式是一種很普遍的設計模式,大家可以多瞭解瞭解表分區的技術。

不同的公司、不同的業務模式採用的設計模式不一樣,沒有最好的技術,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纔是王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