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8 vs. Android 5.0:功能相同,區別卻更加明顯

在安卓和 iOS 的移動戰爭中,過去六個月裏發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以往,這兩個操作系統在功能和外觀上的差別很大。安卓擁有更多功能,定製性也比 iOS 強,但 iOS 的完成度卻要更高一些。

這一切都隨着iOS 8和Android 5.0 Lollipop 的推出改變了。iOS 8 現在擁有的功能和Android差不多,而Lollipop的新Material Design也達到了iOS的外觀水平及完成度。從表面上看,iOS 和Android現在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相似。但實際上,兩者的整體體驗究竟有多大差異呢?

結果顯示,iOS 和Android的相似性和差異性要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大。因此,值得重新審視一番這兩個平臺。

功能趨同

從功能上來看,iOS 8與Android差不多了。數年來,iOS 用戶都希望應用間通信能變得更好,希望能給系統安裝插件以及第三方鍵盤。蘋果最終提供了這些功能,當然是以蘋果的方式。同時,Android採用了與 iOS 類似的 UI 範式和通知系統。兩者都從對方那裏借鑑了一些功能,這對大家來說都是好事。

的確,iOS 和Android的功能依然存在差異,但這種差異越來越多地和系統哲學有關。比如,兩個平臺對待默認應用的態度就不同。在Android上,用戶可以選擇其他瀏覽器、郵件客戶端或聊天客戶端來取代Google內置的工具。

而在 iOS上,用戶可以安裝額外的瀏覽器、郵件或聊天應用,它們能與默認應用通信,但蘋果的核心應用永遠是默認應用。換句話說,並不是 iOS 不能提供與Android一樣的功能,而是蘋果不選擇這麼做。

除此之外,應用世界也在發展。如果必須要做出選擇,大部分開發者還是會以 iOS 爲先。不過第三方應用同時在 iOS 和Android上發佈並保持同步已成爲標配。

應用曾經是 iOS 和Android最大的差別所在,但隨着這兩個操作系統的趨同,以及實際的操作系統功能接近一致,在這兩個系統之間選擇的理由也發生了變化。

外觀和感覺

從設計角度看,由 Material Design 支撐的Lollipop是Google最具雄心的系統版本。數年來,Android外觀變化了很多次。最開始只是作爲黑莓和 Windows Mobile競爭對手的Android已經進化成了一個以觸摸爲中心的操作系統,並逐漸發展出了自己的風格。

Android的困難之處在於,大部分用戶使用的並非Google提供的原生界面,而是使用三星TouchWiz、HTC Sense,小米MIUI等UI 皮膚。

這很遺憾,因爲Lollipop在外觀上一點不差,透明效果、圖層、陰影和紋理都經過了精心設計。好消息是,Google正與大的 OEM 製造商合作,讓這些皮膚也採用 Material Design。這一合作的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但至少Google對此事有所考慮。

讓大家都用上同一個版本的系統很重要,因爲這會讓人們覺得Android有史以來第一次有了清晰的用戶界面和體驗願景。更重要的是,這一設計會很輕鬆地擴散到平板電腦手機、電視和可穿戴設備上,這能從Android Wear的卡片視圖上的圖層和紋理看出來。Android TV 的顏色機制和整體設計語言也表現得很明顯。終於,所有東西看起來都是同一個陣營的產品了。

蘋果在這方面一直都做得很好。而且,蘋果通過 OS X Yosemite 將其 UI 和 UE 目標的最好部分整合到整個生態系統中,同時又不讓人覺得笨拙。

iOS 8 本身是 iOS 7 的一次小完善。蘋果在 iOS 7中引入了大量改變,並用了去年一年時間將這些改變帶到其他產品上,其中最主要的就是 OS X Yosemite。即將發佈的蘋果手錶上也有這些設計元素存在。

從視覺上看,iOS 和Android擁有類似的視覺語言和色彩搭配,但還是存在着巨大差別。這些差別主要體現在應用內的導航方式,以及返回主屏幕的方式上。蘋果以其 Home 鍵而著稱,導航通常在應用內進行,且多存在於屏幕下方。

而在Lollipop 中,軟菜單欄獲得了更新,可以隨時隨地進出應用,不過應用內的導航還是要取決於應用的設計。

體驗

然而,iOS 和Android更大的差別還是在使用體驗上。

通過對 iOS以及整個蘋果生態系統的研究,可以發現蘋果想要讓用戶儘可能簡單、順暢地完成任務。這一點在 iOS 8一些最好的功能上表現得最明顯,包括全新的“今日”屏幕插件、連通性和Handoff功能。只需往下一滑,用戶就能獲取天氣、股票情況或進行計算。還可以輕鬆地在 Mac、iPad 或 iPhone 之間傳遞電子郵件或網站

iOS 在過去一年的變化,讓用戶能更快地完成工作,而且整個過程更順暢了。

而Android給人的體驗則很不同。Lollipop給人最大的感受是,Google想要預判你的下一步行動,以及在你想到自己要什麼之前猜到你需要什麼。因此,Google Now 在Android體驗中扮演了重大角色。Android現在不僅識別“OK, Google”等關鍵詞(iOS 設備插入電源線時也可以通過“Hey Siri”來激活Siri)來搜索或執行簡單任務,Google Now 已經接管鎖屏和通知視圖,與整體體驗融爲一體。

這與Android Wear上的Google Now體驗一致。Android TV 上也有類似的基於上下文的預識別元素。在可穿戴設備和客廳中,Google Now 並不是很合適。它奏效,但給人的感覺依然有點與整體體驗脫節,而且太侷限和太寬泛的感覺並存。而且,Google Now 給出的信息有時候很不精確。

Lollipop 中的Google Now 體驗已經提升到處於整個操作系統的核心。相反,Siri 更多的是作爲後臺應用存在,需要通過命令喚出。蘋果的確用了一些 Siri 的技術在今日視圖中顯示預約、旅行時間和天氣信息,但在預測性分析上要保守得多。

長遠計劃

在我看來,iOS 和Android的體驗差異顯示了蘋果和Google在長遠願景上的差異

Google希望能預測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它能節省時間,並讓人感覺理所當然。而蘋果的關注重點是易用,讓用戶無需思考就能完成一項任務;以及讓設備無縫配合,這樣所有事情看起來都能行得通。

兩家公司的根本目標都是讓生活變得更容易,但研究兩家公司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也很有趣。

展望未來

Google通過 Lollipop對UI 進行了大改,類似於蘋果對 iOS 7所做的事情。

蘋果的用戶和開發者能更快速地採用新產品和設計範式。所以雖然iOS 8 的採用速度不像 iOS 7 一樣快,但開發者和用戶肯定會過渡到 iOS 8。

而Android要實現這一點則有點困難。Google自去年開始加大對Android UI、UX 和功能的控制力度,但它還是要解決大部分用戶不會使用Lollipop 的問題。問題是有多少Android應用會採用 Material Design 的UI 指南,以及這些應用如何集成或呈現Android系統中的預識別數據?

除此以外,iOS 和Android系統在可穿戴計算上的表現也令人期待。Android已經推出了適合智能手錶的 Android Wear,但還處於初始階段。

回顧過去一年中iOS 和Android生態系統的變化,未來的一年更令人期待。



原文地址:http://www.adminso.com/articles/view/91840
(站長搜索- http://www.adminso.com/yuanma -源碼下載,更新快,最專業的網站源碼下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