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完美主義和拖沓症

        今天無意中閱讀了了google reader中的一篇文章:拖沓和完美主義的思考章,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很有啓發性。

        想想自己就是這樣幻想着不切實際的把每件事都做得很完美,打算做很充分的準備工作,最後deadline鄰近,也沒有做出什麼實質性的工作。最後終於慌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做得“差不多”,能交差就行了,終於在deadline前完成了。可是如果一開始就放棄不切實際的完美主義,花相同的時間,或許會做得比“差不多”好很多很多。比如,一月前老師安排給我的項目,我裝了myeclipse、mysql和tomcat,做好一切準備工作,然後一直處於閱讀代碼的準備階段,到現在都沒有熟悉之前別人寫的不算太多的代碼……可能一部分原因是自己對java以及jsp的抵觸情緒。

       完美主義的特點:

  1. 不捨得,不果斷,沒主見。完美主義者的一個特點就是,什麼都想做,而且想做得非常好。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太多事想做反而不知道從何做起,不知道怎麼開始。比如我拿到一本好書的時候,總是從前言、致謝、目錄一字不落漫漫看,可最後的結果往往是隻看了個開頭就被我遺忘在角落了。
  2. 目標過高。完美主義者往往是給自己制定了過高的目標,當發現自己無法按照目標行動的時候就變得失落,從而走向另一個極端——應付了事,甚至半途而廢。
  3. 拖沓,沒有控制力。因爲完美主義者打算把事情做得非常完美,因此往往會做充分的準備工作,以至於知道deadline也沒有實質性的進展。比如剛開始寫代碼的時候,先不要考慮設計模式、異常處理等特殊情況,先把核心代碼完成再完善。否則將會陷入細節,而缺乏對事情有一個宏觀的戰略把握!

       覺得要克服拖沓的性格,就要改變不切實際的完美主義傾向:

  1. 有舍有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舍纔有得。所以做一件事之前要考慮清楚是否真的有意義,要懂得捨棄那些無意義的事情。
  2. 量力而行。制定切合實際的目標,往往能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不致於半途而廢。
  3. 懂得拒絕。答應別人之前,一定要慎重考慮這件事自己是否有時間和精力完成,否則最後很可能會失信於人。
  4. 當即行動。決定了那些事情要做,就不要以完美主義爲藉口來拖延。既然早晚都要做,何必要在deadline之前手忙腳亂的完成草草了事呢?要剋制自己的完美主義的想法,先做出個“差不多”的能交差的版本,然後循序漸進的去改進。
這是一個與完美主義綜合徵不斷鬥爭的時候,但你要堅持,幾個星期之後,你會發現自己慢慢的變得有主見,控制力增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