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A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SOA是面向服務的架構,沒有人不同意。但對於SOA究竟是什麼,每個廠商都有自己的定義和解釋。有人說是一種架構,有人說是一種方法論,卻沒有幾個人能給出一個大家都信服且簡單易懂的解釋。SOA將應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單元(稱爲服務)通過這些服務之間定義良好的接口和契約聯繫起來。接口是採用中立的方式進行定義的,它應該獨立於實現服務的硬件平臺、操作系統和編程語言。這使得構建在各種這樣的系統中的服務可以以一種統一和通用的方式進行交互。

  SOA給整個IT機構都提出了技能挑戰,而不僅僅是架構師團隊。特別是,SOA---就像其它任何架構一樣,給應用開發團隊帶來了很多困難。畢竟,開發人員都是有創造性的精英,他們喜歡自由自在,不欣賞太多的結構。然而,作爲一種架構,SOA給開發人員帶來了太多地限制。

  重量級SOA的部署可能涉及到很大的團隊進行參與,並且責任分工很廣泛,而中型SOA項目一般都是由規模較小、比較靈活的開發團隊完成的,在部署過程中,架構師可直接與開發人員、測試人員和其它日常工作人員直接打交道。此外,如果企業能夠利用可以支持如此廣泛專業的工具,那麼,這樣的一個以團隊爲基礎工具可以緩解許多架構師和開發人員之間的矛盾。

  其實上,這些衝突往往歸結爲治理(governance)問題---當開發人員在創建、發佈、發現以及重用服務時,應該使用什麼策略,誰負責制定和執行這些政策。中型SOA工具因此應該還具備對於這種治理能力的支持,從而使得應用程序開發團隊與架構師可以一起參與策略的制定和執行,而不是僅僅讓架構師負責制定這些策略,這種做法是不切實際的,通常會引起開發人員的抵制。

  在闡釋SOA的理念上,各家廠商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些廠商不僅有IBM、BEA等老牌廠商,還有IONA、普元、TmaxSoft等市場新秀。在一些傳統老牌中間件廠商推進SOA的同時,一些市場後進者也開始提出自己對SOA的定義,由此引發用戶對SOA美好前景的期待。

  沒有選擇是一種無奈,有選擇是一種痛苦:在市場只有一家壟斷廠商具有發言權時,用戶就沒有選擇。選擇很多時,用戶往往又會無所適從。目前,SOA已經成爲全球IT市場的焦點,中國也成爲SOA最大的潛在市場。對處於摸着石頭過河的SOA產業來說,市場的培育需要概念開路。名目繁多或過於超前的概念,其好處是可以讓更多的廠商在市場上取得發言權,讓用戶有更多的選擇,可謂一件好事;其壞處是,很容易讓用戶在對SOA創造商業價值抱以幾許期待的同時,不免多了幾分困惑,同時,也不利於SOA的落地。

  不論廠商宣稱自己的SOA理念多麼超前、落地方法如何敏捷,對於用戶CIO來說,實施SOA的目的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實現以業務爲核心,提高IT系統擴展的靈活性以及IT資產的複用,達到業務靈活組合的狀態。

  雖然不同廠商或個人對SOA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對SOA所能實現的目標卻沒有太大的爭議,那就是實現企業IT資產的最大化重用,讓IT變得更有彈性,更快地響應業務單位的需求,實現實時企業。從這個角度看,SOA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滿足用戶的需求。不論黑貓還是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不論是市場的先行者,還是市場的後進者,不論它宣稱的SOA是框架還是方法論,有一點不變的是,誰在中國樹立了最有說服力的SOA樣板用戶,誰將吸引更多的新用戶。

  正確認識SOA的兩大竅門:架構及規劃。

  SOA是個好東西,但還有點撲朔迷離,就像一座山,遠看鬱鬱蔥蔥,近看荊棘叢生,真想登上去的時候不知道哪一條路可行。對於實施團隊,SOA不是一個產品而是一個架構;對於管理團隊,SOA不是一個項目而是一個規劃。如果企業是從架構及規劃的角度來考量SOA,那麼它們會對其優點有更踏實的認識。

  企業信息化服務體系要對傳統應用和治理模式進行改造。

  中國企業信息化工程最重要的就是透過全面開放的應用服務體系對傳統體系進行應用模式和治理模式的改造。這是中國企業,不但是中小企業在進行信息化過程當中可能最需要的,也是我們國家在所有企業實施信息化的過程當中最有效的一種實施模式。

  安全隱患成爲移動信息化的一個難解的心結。

  隨着移動信息化的深入發展,許多專家預測未來會有更多的病毒和蠕蟲蔓延到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嚴重威脅移動信息化的安全。如今擺在用戶單位面前的當務之急是如何最有效地保護所有移動設備上存儲的各種敏感信息。

  最準確的解釋,SOA將不會僅僅作爲一套架構存在,而是在整個執行過程中的一套政策,實踐做法,甚至是遵從的框架。

  我可能並沒有正面指出SOA帶來什麼。但是,我所能明確的是,對於最初的彙編語言,其後的結構化編程,以及風靡的面向對象理念,SOA的出現是發展的必然,同時也是對以往最強力的衝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