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技術大戰:移動支付之前沿

Apple,Google,Facebook,Amazon同籠競技,比一比誰能在創新的競技場上拔得頭籌。

其中最大的爭鬥之一即將火熱登場:控制移動支付市場。爲什麼四大巨頭爲此搏鬥?看看下面一個數字:預計到2016年,移動支付自身將是一個萬億美元的行業。

硝煙已處處皆是。比如Square公司,其歐洲的競爭者:支持chip-and-PIN(密碼刷卡)的Payleven,或是擁有QR-NFC 技術的LevelUp,不勝枚舉。

但是,以上新興公司沒有一個有可能成爲這場技術大戰的大玩家。

Apple Passbook 是不是序幕?

Apple在iPhone5上配備了移動支付技術,看着是個不錯的長線投資,卻完全沒包含NFC(近場無線通訊技術)技術。Passbook這大概是最接近喬布斯風格的一個產品。

產品雖小, Passbook的一鳴驚人很可能讓用戶們也愛屋及烏,由此傾向於使用移動支付。

Passbook算是半個數字錢包,相當於生活中我們放優惠卡、會員卡、登機牌、記事本的地方。它聰明在能識別當前位置,比如你走進機場,它會迅速把登機牌彈出。這種潮流越來越明顯:星巴克搭上了Passbook這趟順風車,優惠活動可以從apple系統裏查到。麥當勞、Eventbrite、Airbnb等等都加入了。Passbook將供貨商毫不費力的呈現在用戶面前,這將讓消費者前所未有的容易參與到促銷活動中。

只要Apple讓每個用戶都習慣常常使用iPhone——比如買香茶拿鐵時掃一掃條碼,可以想象Passbook 2.0彈出一行字“您願意現在支付麼?”只要輕輕一按,就能完成移動支付。

這其中的技術空白是:支付安全。有傳言說Apple購買了生物安全公司Authentec,這就情有可原了。這家公司專做指紋掃描識別,對於用iPhone付賬是一種快捷的認證方式。

Apple一向對新技術比較謹慎(比如藍光),而是以空間換取時間。也許是因爲移動支付還沒有領軍人物,行業標準也不明確。Apple將會如何做他們的支付系統呢?目前來看肯定不會使用NFC技術,2013年之前也不見得明朗。因爲擁有大量iTune訂閱用戶,Apple有最大的信用卡數據庫,這將變成他們自己的支付結算中心。

Google Wallet和收費牆悖論

Google Wallet已經在某些地方使用一段時間了,但絕對還不算一飛沖天。部分原因是這是第一個在用的NFC支付方式,而消費者和商家都已經非常習慣已有的支付方式。同時,能使用這項服務的移動設備還很有限。

Google剛作出一個重要的舉動,將Wallet擴展到一個新的方向:在線微支付。在一條tweet裏他們這樣說:“我們開始了一項實驗,幫助原創者給網絡帶來高質量的內容。”Google啓動的這個系統讓用戶以0.25到99美元的低價購買網上的內容。除此以外,還有30分鐘的即時退款時間和廣告。這就是Google爲在線內容提供者啓動的微支付收費牆。

收費牆仍然有爭議,或許Google期待微支付系統能做到把分析結果也發送給在線內容提供者,來改變局面。畢竟我們現在已經習慣了花一兩美元在智能手機上買個程序。

伴隨着公司推出更多Nexus牌Android手機面世的傳言,Google正努力讓更多終端用戶用上Wallet。

Facebook Bango和扎克伯格的支付支點

乍一看Facebook似乎沒有參與到移動支付這場遊戲裏。但他們決定開展利用電信運營商賬單的嵌入式支付,預示着不同未來。這套在美國、英國、德國適用的新系統,起初是和Bango做成的,Bango公司本身業務是將數字化服務的費用直接算進電信運營商賬單。這讓付費非常方便,手機用戶早已對交電話輔助費用很熟練了。Facebook希望在自己的生態系統裏,促進嵌入式付費。

正如GigaOm提到的,這確實讓Facebook支付朝着現實邁進了。數字化支付的核心之一是鑑別付款人是本人還是盜賊,識別人物恰恰是Facebook非常擅長的。

Facebook能否利用好特長做出現實生活中的支付系統,由電信運營商來收費呢?鑑於剛上市的公司有盈利資產的壓力,嘗試去做並在萬億美元的移動支付領域嚐到甜頭還是很有可能的。

Amazon會和Square成交麼?

在這次技術大戰中,Amazon目前是最安靜的一個。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在線上既銷售數字化產品也賣平時生活中的商品,不計其數的Amazon出品的Kindle和智能手機程序出售到人們手裏。如果Amazon用自己品牌的手機或程序啓用移動支付,將會推動他們無數的註冊用戶,這點和擁有iTunes的Apple一樣。

現在TechCrunch上有傳言稱Amazon在尋求一種可以和Square匹敵的低費用移動支付方案。加上去年Bloomberg的傳言稱Amazon在尋找NFC支付系統。這可能預示着Amazon已經準備好了在移動支付上放手一搏。


(via fastcompany 文/ Huajie)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