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适配器模式

1. 概述

  将一个现有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Adapter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在一起工作。

2. 解决的问题

  即Adapter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在一起工作。

3. 模式中的角色

  3.1 目标接口(Target):客户所期待的接口。目标可以是具体的或抽象的类,也可以是接口。

  3.2 需要适配的类(Adaptee):需要适配的类或适配者类。

  3.3 适配器(Adapter):通过包装一个需要适配的对象,把原接口转换成目标接口。  

4. 模式解读

  注:在GoF的设计模式中,对适配器模式讲了两种类型,类适配器模式对象适配器模式。由于类适配器模式通过多重继承对一个接口与另一个接口进行匹配,而C#、java等语言都不支持多重继承,因而这里只是介绍对象适配器。

     类适配器模式:当客户端通过接口表达其需求时,通常可以创建一个实现了该接口的新类,同时使该类继承自现有类,从而将客户端的调用转换为对现有类方法的调用。

      对象适配器模式:当客户端通过类表达其需求时,通常可以创建一个继承了该类的子类,同时使用现有类的实例作为其成员从而将客户端的调用转换为对现有类方法的调用。

  4.1 对象适配器模式的类图

  

  4.2 适配器模式的举例

/************************************************************************/
/*                             适配器模式                               */
/************************************************************************/



/*
	当两个不同接口的类需要进行通信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定义一个适配器类
	时两者进行通信,这里举这样一个例子:姚明刚到NBA时不会说英语,此时让他现学英语
	一定是不太现实的事情,所以就可以聘请一个翻译,通过翻译与其他球员进行交流,
	翻译在这里担任的就是适配器的角色
*/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Player
{
public:
	char *name;
	Player(char *name)
	{
		this->name = name;
	}



	//进攻和防守的方法
	virtual void Attack() = 0;
	virtual void Defence() = 0;
};



//前锋
class Forwards : public Player{
public:
	Forwards(char *name) : Player(name)
	{
		this->name = name;
	}


	void Attack()
	{
		cout<<"前锋"<<name<<"进攻"<<endl;
	}


	void Defence()
	{
		cout<<"前锋"<<name<<"防守"<<endl;
	}
};



//后卫
class Guards : public Player
{
public:
	Guards(char *name) : Player(name)
	{
		this->name = name;
	}
	
	
	void Attack()
	{
		cout<<"后卫"<<name<<"进攻"<<endl;
	}
	
	
	void Defence()
	{
		cout<<"后卫"<<name<<"防守"<<endl;
	}
};




//外籍中锋(即没有继承自Player接口),由于这里的中锋是初到NBA的姚明,所以他需要一个翻译
class ForeignCencter 
{
private:
	char *name;
public:
	ForeignCencter(char *name) 
	{
		this->name = name;
	}
	
	
	void AttackInChina()
	{
		cout<<"中锋"<<name<<"进攻"<<endl;
	}
	
	
	void DefenceInChina()
	{
		cout<<"中锋"<<name<<"防守"<<endl;
	}
};



//翻译即适配器
class Translator : public Player   //继承客户端类
{
private:
	ForeignCencter *fc;   //引用适配者类ForeignCencter

public:
	Translator(char *name):Player(name)
	{
		this->fc = new ForeignCencter("姚明");
		this->name = name;
	}


	//为姚明翻译进攻和防守
	void Attack()
	{
		//翻译成姚明能听懂的话
		fc->AttackInChina();
	}

	void Defence()
	{
		fc->DefenceInChina();
	}
	
};



void main()
{


	//教练指挥球员打球
	//前锋
	Forwards *forwards = new Forwards("詹姆斯");
	forwards->Attack();
	forwards->Defence();



	//后卫
	Guards *guards = new Guards("可比");
	guards->Attack();
	guards->Defence();


	//由于姚明听不懂英语,所以它需要翻译
	Translator *translator = new Translator("翻译");
	translator->Attack();
	translator->Defence();
}


5. 模式总结

  5.1 优点

    5.1.1 通过适配器,客户端可以调用同一接口,因而对客户端来说是透明的。这样做更简单、更直接、更紧凑。

    5.1.2 复用了现存的类,解决了现存类和复用环境要求不一致的问题。

    5.1.3 将目标类和适配者类解耦,通过引入一个适配器类重用现有的适配者类,而无需修改原有代码。

    5.1.4 一个对象适配器可以把多个不同的适配者类适配到同一个目标,也就是说,同一个适配器可以把适配者类和它的子类都适配到目标接口。

  5.2 缺点

    对于对象适配器来说,更换适配器的实现过程比较复杂。

  5.3 适用场景

    5.3.1 系统需要使用现有的类,而这些类的接口不符合系统的接口。

    5.3.2 想要建立一个可以重用的类,用于与一些彼此之间没有太大关联的一些类,包括一些可能在将来引进的类一起工作。

    5.3.3 两个类所做的事情相同或相似,但是具有不同接口的时候。(如,方法名不同)

    5.3.4 旧的系统开发的类已经实现了一些功能,但是客户端却只能以另外接口的形式访问,但我们不希望手动更改原有类的时候。

    5.3.5 使用第三方组件,组件接口定义和自己定义的不同,不希望修改自己的接口,但是要使用第三方组件接口的功能。

6. 适配器应用举例

  6.1 使用过ADO.NET的开发人员应该都用过DataAdapter,它就是用作DataSet和数据源之间的适配器。DataAdapter通过映射Fill和Update来提供这一适配器。

  6.2 手机电源适配器

      6.3 Java中Swing图形界面中的JTable组件是运用适配器模式的一个绝佳范例。



参考文献:

http://www.cnblogs.com/wangjq/archive/2012/07/09/2582485.html

http://blog.csdn.net/gotosola/article/details/7583663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