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餘09—中科院博士教你如何查找外文文獻

中科院博士教你如何查找外文文獻? (2012-10-11 10:37:03)
標籤:文獻查找 文獻引用 外文文獻
原文來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56c2ccb01016fgw.html
格式略作修改,內容稍有改動!
NO.1
一、如何進行文獻檢索
1.谷歌搜索......
附加說明:谷歌已經退出中國市場,谷歌學術目前不可用!此部分原文省略!
2.可以直接寫郵件向作者要。一般情況下作者都喜歡把自己的文獻給別人,因爲他把這些文獻給別人,也相當於在傳播他自己的學術思想。下面是本人向老外作者要文獻的一個常用的模板:
Dear Professor ×××
I am in ××× Institute of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 am writing to request your assistance. I search one of your papers:
。。。。。。。。。。。。。。。。。(你的文獻題目)
but I can not read full-text content, would you mind sending your papers by E-mail? Thank you for your assistance. Best wishes !(or best regards)
×××
本人的經驗是講英語的國家的作者給文章的機率會大,一般你要就會給,其它不講英語的國家,如德國,法國,日本等國家的作者可能不會給。出於禮貌,如果你要的文獻作者E-mail給你了,千萬別忘記回信致謝.
3.最後一種方法其實大家都熟悉,就是發貼在小木蟲上求助。我還用另一種方法,就是直接讓我所在的研究所圖書館的管理員幫我從外面的圖書館文獻傳遞。不過有的文獻可能是要錢的。一頁0.3元,由於我們看文獻的錢都是由課題出,所以也就不太考慮錢的問題了。
二、如何快速而準確地獲得最新的科研信息
如何快速準確地從浩如煙海的信息海洋中獲取所需的信息,並學會分析、利用信息資源已經成爲人們立足於信息社會的一個重要技能.提高自己在當今複雜的信息世界中準確、快速地獲取信息的能力,對我們科研人員是至關重要的.我們要時時刻刻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最主要的途徑還是要了解最新的科研文獻,但是對於我們常用的數據庫,我們又不可能每天都去訪問一次數據庫來查看是否有最新的文獻出來,而對於許多國外的數據庫.文章的出版效率非常高,有的是每週出幾篇新的文章,有的是每半月出一次,還有一月出一次的,所以大家發現很難有精力保持每天都去瀏覽數據庫.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國外的數據庫有個很好的服務功能就是如果你在其數據庫的網站上註冊了郵箱,數據庫就會自動在每期有新的文章出來時把文章的內容及鏈接發到你的郵箱裏,直接通知你.這樣就對我們獲取到最新的信息提供了方便.以Elsevier爲例,在數據庫網站上有"Alerts"點點擊進入,要求你輸入"User Name"和"Password",這是對已經註冊了郵箱的人進行的.如果你還沒有註冊,同樣會看到右邊有一行英語"If not, Register Now. It's FREE and allows you to"這時點擊右邊的"Register Now",就可以進入進行註冊,選擇你要求的期刊以及你所研究的領域等等,當然還要填好你接受郵件的郵箱,註冊成功後,以後就可以收到最新的文獻了,同時你可以隨時修改你的接受郵件的郵箱.不僅是象Elsevier這樣的數據庫有這個功能.幾呼所有的外文數據庫都有"Email-Alert"這一功能.大家可以試試.
三、如何進行文獻閱讀
其實做科研,不看文獻要做好科研,可以說一點可能都沒有。只有廣看論文,深入學習,才能厚積薄發,寫出響噹噹的文章出來。讀文獻一定不要心浮氣躁,或者就是想着混個畢業。相反我們要沉下心來,大量閱讀文獻,在讀的過程中有的文獻看懂了,但是看不懂的文獻也可能會居多。看懂的認真學習借鑑,看不懂的 深入探索,實在不行就暫時放下,過一段時間,隨着知識和能力的提高慢慢也就弄明白了一些。即使還是看不懂,但是心裏知道有那麼回事,爲將來的繼續深造做了鋪墊。另外千萬不要只是爲看文獻而看文獻,我們看的目的是爲了能爲我們自己的科研所用,所以看的過程中一定要和你自己的數據相結合,當看完一篇文獻後,要好好總結,如果用自己的數據,又該怎麼樣解釋。還有一些牛刊物上的文章,不但要學習文章裏面的知識,還要學習牛人寫文章的文風。好的文章肯定會有好的文風,這些都是我們將來寫文章要學習的。
另外相信很多搞科研的同行會有個感覺,就是看過的文獻,如果只是做做標記,劃下劃線,還是很容易忘記,過段時間要查詢起來也費事。尤其是看過的文獻有幾百,上千篇時,雖然可以歸類整理,但效果還是不好。
我建議大家邊看一篇文獻時,邊打開word文檔,邊整理文章出彩和重要的部分,然後複製過去,標上文獻的標題和作者等相關信息,把每一類文獻歸爲一組。 方法操作簡單,將來要查詢和反覆的時候會有很大幫助,尤其在寫文章時,相關文獻及其亮點都一目瞭然。這個方法積累久了,對提升寫作和閱讀都有很大幫助,除了這樣,我還有時把一些很經典的段落或都語句翻譯成中文,專門整理在一個本本上,這樣不但在以後寫文章時直接拿出來看,省事省時間,還能錘鍊英漢互譯的能力,很有利於以後你和老外交流時的口語表達。
最後,請大家始終記住,我們查文獻都是爲了科研,千萬不要只查不看,費了那麼大勁查到了就一定要看完.就算是你大概的看了一下也是有用的.同樣對科學問題要辯證的看待,文獻上別人的觀點也只是一家之言,而且不要迷信權威。科學本身是人類的一種實踐。科學研究是一個思考過程。科學行動則是推行某種思考過程的活動,其目的是爲了檢驗這些思考過程的有效性,進而修正和改善這些思考過程,以期達到最高的認識。像一切科學實踐一樣,科學的判斷力取決於個人的經驗、信仰和情緒。 我們中間的許多人,或者說我們全體,在我們的專業經歷中,都犯過這樣或那樣的錯誤。科學工作者應當有虛懷若谷的精神,敢於摒棄先入之見,敢於擺脫對錯誤思想感情上的依附.
NO.2
要在高起點上開展學術研究,閱讀英文原文是不可或缺的環節。英文文獻閱讀的重要性不需贅述,國內多數理工科院校的研究已經實現了和國際的接軌,管理和經濟學科相對滯後,但是部分團隊已經走在前列。
中文文獻看多了之後就會發現很多內容似曾相識,英文文獻在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方面更勝一籌。閱讀英文文獻的目的不是爲了論文增加幾個參考文獻而看上去好看,當然國內有些人是這麼做的,更有甚者爲了增加英文參考文獻而引用二手或者三手文獻,在轉引過程中漏洞百出。廣泛閱讀英文文獻是提高綜合能力及水平,優化知識結構,轉換思維方式,拓展研究視野的必由之路,當然最重要的是將國際先進和中國實際相結合。
一、英文原文讀不懂怎麼辦?
其實我以前也根本沒讀過原文,也看不懂。這兒有個好辦法:找一本中文經典的書籍,僅看某一節你感興趣或與你相關的內容,然後先找一兩篇英文的綜述(review)認真閱讀一下,不會的單詞可用金山詞霸查一查,也許你讀第一篇文章需要花兩天,你過兩天再讀第2遍時,你也許只要一天;然後你再讀第2篇時也許你只要半天!然後你一定會真正發現讀英文文獻的快感!(引用部分)
我和這位作者有相同的體會,剛開始閱讀的時候可能有些困難,當你經過一個時期的訓練之後,就會很快進入狀態,並且感覺受益良多。
二、我們需要閱讀什麼樣的文獻?
雖然英文文獻總體上水平比較高,但並不是所有的文獻都值得閱讀,閱讀文獻的前提是能夠檢索到對你有價值的文獻。第一步知道如何檢索文獻,現在學校的英文數據庫平臺很多,可以嘗試檢索和合理利用。當然機器檢索不能完全找到和主題相關的文章,需要擴大檢索範圍,然後認真閱讀摘要,篩選和自己工作相關的文獻。第二步知道如何確定文章的價值,這和中文文獻閱讀具有相似之處,首先是重要期刊的文章,其次是著名學者的文章。例如在國家創新體系領域,Lundvall\Freeman\Nalson\OECD\Porter等這些重要的作者和機構的文獻是必讀的,不僅要精讀他們的經典文獻,而且要追蹤其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工作論文、討論稿等。通過對重要作者的研究和經典文獻的閱讀能給你打開一扇門,讓你進入一個由核心作者、相關作者、主要期刊和主要研究機構形成的學術網絡。
三、閱讀英文文獻需要持之以恆
英文文獻的閱讀需要持之以恆。不只是爲了寫文章或者做項目纔去檢索和閱讀文獻,而是需要貫穿於研究生學習的全過程。這是選題和把握前沿領域的重要途徑,同時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英文閱讀能力。當然,文獻閱讀的效果不會在短期內顯現出來,不能說讀了幾篇英文文獻就怎麼樣,但是當你把英文文獻作爲主要閱讀對象時,可能會漸漸發生變化。有些中文文獻存在不足之處,例如,數據可靠性差、觀點(判斷)不可檢驗;方法運用存在缺陷;文獻綜述不全面等。對於多數社會科學而言我們最終還是要研究中國問題,中文文獻是入門的基礎,國內重要期刊的文章仍然需要有一個全面的瞭解。
NO.3
少讀中文文獻,多讀外文文獻,國內文獻普遍質量不怎麼高,這不是媚外,是事實。我奉勸大家儘量少查中文數據庫、盡最大可能讀英文文獻,提高綜合能力及水平。
一、如果平時幾乎沒看過英文原文,讀不懂怎麼辦?
其實我以前也根本沒讀過原文,也看不懂。這兒有個好辦法:找一本中文經典的書籍,僅看某一節你感興趣或與你相關的內容,然後先找一兩篇英文的綜述(review)認真閱讀一下,不會的單詞可用金山詞霸查一查,也許你讀第一篇文章需要花兩天,你過兩天再讀第2遍時,你也許只要一天;然後你再讀第2篇時也許你只要半天!然後你一定會真正發現讀英文文獻的快感!人家的文章分析真的透徹,內容豐富,不論是臨牀還是基礎類都非常經典!(與國內文獻相比)。我的許多同學都因爲讀了幾篇外文後便再也不願意,也不想讀中文的東西了!
當然不懂的可向周圍的人請教。一般醫學和生物學文獻專用名詞很有特點,易於記憶,重現性高,一般讀兩遍後便記住了,不要擔心不會讀的問題。讀綜述後,再讀英文文摘,pubmed是無窮無盡的寶庫,免費使用。當很熟練後,再讀研究性的文章,臨牀同志可讀國外一些臨牀研究文章,你會發現目前教科書上的內容幾乎都來自於外文的,只是是十年前的成果。若能讀現在的文獻,你的知識會躍一個臺階的!當你需要重點研究時,一般先通覽一下近期研究的文獻的摘要,有選擇的讀幾篇好文。
二、如果平時讀得多了,自然會有感覺,找更高級別雜誌的文章讀
國外著名的科學家一般都有一個習慣,即每週都認真讀1-2篇Science, Nature, Cell等高級別文章。這個習慣希望每個人都能保持!而且Science對中國人是免費的!Nature中也有許多內容是免費的,即使沒有密碼之類,也能得到大量有用的信息呀。臨牀的同志一定要讀讀The lancet和新英格蘭雜誌!這兩本簡直太經典了!
三、再補充一點
1.中文的數據可靠性嚴重不足,很多實驗不可信,本人曾經嚴重上當,結果我花了近二個月沒有重複出某一實驗,後來一看外文文獻,哎,按人家的一次便成功了。
2.還有外文文獻內容豐富,論文的邏輯性特強,實驗十分具有說服力,很能培養人的科學思維能力。但中文文獻,哎,根本不成邏輯。我測定A,再測定B,二者均升高,於是認爲A與B存在聯繫等等,這樣的文章在國家級雜誌上也經常出現
3.許多人怕專業詞彙,其實英語的專業詞彙都有規律的,四篇文章下來(就打每篇一個星期吧),一個月工夫,英語詞彙能長一千,而且你絕對耳目一新!
NO.4
一、如何閱讀外文文獻?
本人是學經濟的.看了大量的外文文獻.開始時也覺得效率低,不是單詞不認識,而是看了後面忘了前面.後來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和大家共享.
三步驟:
首先,通讀各個小標題.通常英文文獻都很長.拿來文獻,先把各個小標題串一串.弄清楚內在的聯繫.
其次,跳進去讀各個小標題內的內容.標註是必不可少的,就是在必要的段落標示出作者的觀點.這是爲了第三步做準備.
最後,跳出來,再把全文串一遍.根據做好的標示做好閱讀摘要.這樣就完成了.
二、英文不好怎麼辦?
本人英語基礎不好,沒過六級,所以在碩士的時候基本上看的外文文獻很少,現在想想很後悔,2年的時間少學了很多東西。上了博士,自己給自己的定位也高一些了,開始打算硬着頭皮咬着牙很不情願的也要多看些外文文獻,一開始看比較慢,有些很難理解,到現在大約仔細閱讀了100篇外文文獻,泛讀了100篇外文文章,受益匪淺,現在基本不怎麼看中文的了,確實也覺得外文的質量就是高(也有湊數的爛文章),現在自己寫外文的也很順手了。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1.先找5篇跟自己論文最相關的外文文章,花一個月的時間認認真真的看,反覆看,要求全部讀懂,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學和老師交流一下。一個月以後你已經上路了。
2.如何讀標題:不要忽視一篇論文的標題,看完標題以後想想要是讓你寫你怎麼用一句話來表達這個標題,根據標題推測一下作者論文可能是什麼內容。有時候一句比較長的標題讓你寫,你可能還不會表達。下次你寫的時候就可以借鑑了
3.如何讀摘要:快速瀏覽一遍,這裏主要介紹這篇文章做了些什麼。也許初看起來不好理解,看不懂,這時候不要氣餒,不管它往下看,等你看完這篇文章的時候也許你都明白了。因爲摘要寫的很簡潔,省略了很多前提和條件,在你第一眼看到摘要而不明白作者意圖的時候看不懂是正常的。
4.如何讀引言(前言):當你瞭解了你的研究領域的一些情況,看引言應該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都是介紹性的東西,寫的應該都差不多,所以看文獻多了以後看這部分的內容就很快了,一掃而過。有些老外寫得很經典得句子要記下了,下次你寫就可以用了。
5.如何讀材料及試驗:當你文獻看多了以後,這部分內容也很簡單了,無非就是介紹試驗方法,自己怎麼做試驗的。很快就能把它看完了吧
6.如何看試驗結果:看結果這部分一定要結合結果中的圖和表看,這樣看的快。主要看懂試驗的結果,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例如作者用不同的句子結構描述一些數字的結果)。有時看完以後再想想:就這麼一點結果,別人居然可以大篇幅的寫這麼多,要是我可能半頁就說完了?
7.如何看分析與討論:這是一篇文章的重點,也是最花時間的。我一般把前面部分看完以後不急於看分析討論。我會想要是我做出來這些結果我會怎麼來寫這部分分析與討論呢?然後慢慢看作者的分析與討論,仔細體會作者觀點,爲我所用。當然有時候別人的觀點比較新,分析比較深刻,偶爾看不懂也是情理之中。當你看的多了,你肯定會看的越來越懂,自己的idea越來越多
8.如何看結論:這個時候看結論就一目瞭然了,作後再反過去看看摘要,其實差不多
9.把下載的論文打印出來,根據與自己課題的相關性分三類,一類要精讀,二類要泛讀,三類要選擇性的讀。分別裝訂在一起
10.看完的文獻千萬不要丟在一邊不管,3-4個月一定要溫習一遍,可以根據需要,對比自己的試驗結果來看
11.學會記筆記,重要的結論,經典的句子,精巧的試驗方案一定要記下來,供參考和學習
12.有些試驗方法相同,結論不同的文獻,可以批判性的閱讀。我想要是你自己做試驗多的話,你應該有這個能力判斷誰的更對一點。出現試驗方法相同,結論不同的原因有下:試驗方法描述不詳細,可能方法有差別;試驗條件不一樣;某些作者誇大結果,瞎編數據
13.有時間還是多看點文獻吧,最好定個目標:在學術上超過自己的老闆。因爲老闆一般不看文獻,他們都是憑經驗做事,很多新東西他們都不知道,慢慢的你老闆會覺得你很厲害。
總結:反正我覺得多讀了,讀起來就快了,而且也會慢慢喜歡上看外文文獻,收穫自然就多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