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理論的組織啓示

href="file:///c:%5cdocume%7e1%5cadmini%7e1%5clocals%7e1%5ctemp%5cmsohtml1%5c04%5cclip_filelist.xml" rel="file-list" /> href="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5/clip_filelist.xml" rel="File-List" />

 多年前,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詹巴斗進行一項試驗,他找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把其中的一輛擺在帕羅阿爾託的中產階級社區,而另一輛停在相對雜亂的布朗克斯街區。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輛,他把車牌摘掉了,並且把頂棚打開。結果這輛車一天之內就給人偷走了,而放在帕羅阿爾託的那一輛,擺了一個星期也無人問津。後來,詹巴斗用錘子把那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果呢?僅僅過了幾個小時,它就不見了。

  

    以這項試驗爲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理論”。理論認爲: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個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衆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繁榮。

 

    18世紀的紐約以髒亂差聞名,環境惡劣,同時犯罪猖獗,地鐵的情況尤爲嚴重,是罪惡的延伸地,平均每7個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個通緝犯,每20個逃票的人中有一個攜帶武器者。1994年,新任警察局長布拉頓開始治理紐約。他從地鐵的車箱開始治理:車箱乾淨了,站臺跟着也變乾淨了,站臺乾淨了,階梯也隨之整潔了,隨後街道也乾淨了,然後旁邊的街道也乾淨了,後來整個社區乾淨了,最後整個紐約變了樣,變整潔漂亮了。現在紐約是全美國治理最出色的都市之一,這件事也被稱爲"紐約引爆點"

 

還有一個被稱爲校園裏的"破窗現象":班裏新來了一個留級生,由於他的勤奮努力,使得原本想混日子的同學受到震動,學習氣氛開始轉好,有時老師反覆強調的重點,有的人或許不以爲然,但是他的一句話--這個內容要考試--便會立即引起同學們的高度重視,留級生的話比老師的話還有效!這說明及時修好第一扇被打破的玻璃,能有效阻止"破窗現象"於萌芽狀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