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WEB的遠大前程

好消息:它已佔據中國移動互聯網入口的最有利位置;壞消息:它仍未擺脫“另一個網景”的陷阱

 

“有先發優勢的網景( Netscape )最終失敗了,你們如 何保證不成爲下一個網景?”

這個問題已經糾纏了手機瀏覽器 UCWEB 的團隊(優視科技)整 整 5 年,幾乎每次與投資者談融資,對方都會這樣問。“有陣子被問着問着,自己都心虛了”, UCWEB 創始人之一樑捷對 《環球企業家》笑言。

粗看上去,網景與 UCWEB 確有諸多相近之處:

它們分別在電腦瀏覽器和手機瀏覽器上率先確立領先地位—— 1994 年網景面世,第二年 就佔據 80% 以上市場份額且完成 IPO ,上市首日股價即從 28 美元飆升至 75 美元; UCWEB 的成長雖沒有網景驚 心動魄,但易觀國際數據表明,截至今年第二季度, UCWEB 在中國第三方手機瀏覽 器活躍用戶市場佔比已達 64.2% ,第二位的 Opera Mini 僅佔 26.7%

它們同樣在佔據主流地位後仍無法擺脫羣雄環伺的險境——衆所周知,網景在第一輪瀏覽器之爭中徹底敗給了同年誕生的微軟 IE ;目前遙遙領先的 UCWEB 競爭對手更多,不僅 有同爲第三方瀏覽器的 Opera Mini 和火狐,還包括諾基亞、蘋果、微軟和谷歌等,甚至坐擁數億用戶和 多種流行產品的騰訊也蠢蠢欲動。

從其對手就可判斷一個人的地位和強弱,而上述衆多顯赫的名字充分說明, UCWEB 給自己“樹立”了多 少勁敵。時至今日,已沒有人懷疑手機將是培育下一代創新和市場的最大溫牀。在中國, 7 億手機用戶是互聯網 用戶數目的一倍以上,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CNNIC )今年初發布的數字表 明, 2008 年國內手機上網用戶增長 133% 1.176 億人。龐大的用戶基 數自然催生了關於移動互聯網的種種想象和信心, UCWEB 的成長正是依託其上。 過去 3 年,其用戶增長近 50 倍,目前已達 8000 多萬,其中 3500 萬是活躍用戶。 2007 年底, UCWEB 的每月用戶瀏覽網頁 總數開始趕超 Opera Mini ,現已接近 190 億次,後者不到 100 億次。最重要的是, UCWEB 的上位是用戶自然選 擇的結果,來自手機預裝的增長不超過 5%

目前, UCWEB 已完成兩輪共 2200 萬美元的融資。當擁 有了市場和資金後,接下來做什麼?“我們覺得瀏覽器就是大而全的入口,要深化到用戶需求的每個環節中,讓我們的產品和服務嵌入他生活的各個層面。”樑捷如 是描述他們的構想。

但已經退出歷史舞臺的網景也曾有過勃勃野心。當然,移動互聯網的生態模式與互聯網相通卻不同。回溯網景的衰敗史會發現, 深層原因在於微軟和英特爾的“ Wintel ”組合使互聯網基礎軟硬件標準化,在一個通行的平臺上,收費的網 景在免費且與 Windows 捆綁的 IE 面前自然毫無招架之 力。但這一歷史很難在移動互聯網重演。手機硬件和操作系統的非標準化在短期內難以統一,這意味着很難出現一個適用於所有手機硬件、只需升級就可適應不同版 本手機系統的瀏覽器,以 UCWEB 爲代表的各方力量大可依據自己的優勢在這個市場角逐。

UCWEB CEO 俞永福對《環球企業 家》表示,手機製造商有意識地避免落入“ Wintel ”陷阱,因爲這會讓它 們淪爲單純的硬件製造商,從而失去服務這一真正的未來利潤之源。對操作系統將與瀏覽器融合、 iPhone “平臺 + 應用”模式將成主流 的看法,俞也持反對態度:“操作系統與瀏覽器解決的是不同需求,前者解決的是人機交互問題,上網只是功能之一,後者解決的是上網相關問題,二者無法相互取 代。至於 iPhone 之所以還有很多動作不能在瀏覽器中完成而要去 App Store ,是因爲蘋果不允 許,它要把所有流量都圈在 App Store 。但未來的業態必然是開放的。”在與俞看來,這些都是 UCWEB 能夠獨立存在的原因 和價值:“產業的發展趨勢是專業化而非綜合化,綜合化只能在封閉系統中成功,而封閉系統必然是一個小衆市場。”

無論俞多麼自信,也必須承認雖然普遍看好移動互聯網,但至今仍沒人能清晰地勾畫出它的未來圖景。不過,這並不影響決心不 計代價投入移動互聯網的 UCWEB 董事長雷軍將其視爲“下一個 10 億美元公司”:“我 對 UCWEB 的最大貢獻是讓他們相信自己能成爲下一個谷歌或者百度。”

虛席以待

與創始人牢牢把持大局的慣例相比, UCWEB 的管理團隊顯得非常 “異類”:兩名創始人樑捷與何小鵬專注於技術和產品,梳理方向和戰略、管理企業運營的任務落到擁有 6 年風險投資經驗、深 入研究過互聯網的俞永福肩上, 3 名執行董事樑、何、俞加上高級副總裁朱順炎組成“總裁室”,決議所有重大決策。

這一局面的形成可追溯至 2006 年,當時因爲手機瀏覽 器還未證明有規模化的商業模式, UCWEB 失去爭取了大半年的聯想投資的融資,一度面臨嚴重的資金問題,幾乎難以爲繼。但如同塞 翁失馬, UCWEB 失去了聯想投資的資金,卻在 2007 年初吸引到對方副總 裁俞永福加盟。

“其實我很詫異的是,大家爲什麼不願意這麼做(引入 CEO )?我認爲人都有弱 點,也有專長。我可以在我的專長裏把控全局,但不是我專長的,我願意讓別人來做。”樑捷說。他與何小鵬並非沒有能力或者信心學習運營、管理和融資,但學習 和成長需要時間,對經常需要把握住瞬息機會的創業型公司而言,這樣做機會成本太高,需要付出的代價往往超過所得。

技術出身的樑、何專長於把握用戶需求,善於觀察別人的使用習慣並總結成產品邏輯,然後通過技術手段實現。創業前,他們都 是亞信旗艦產品——大容量電子郵件系統的技術骨幹。這樣的背景使他們在 2004 年創立 UCWEB 時自然將做移動郵 件、成爲中國的黑莓當做第一選擇,作爲瀏覽器的 UCWEB 只是早期開發移動郵件 UCMAIL 時的一個副產品。

兩年之後,積累起 200 萬用戶的 UCWEB 迎來需要融資以進行 下一步擴展的關鍵時期。融資和戰略發展方向使樑、何困惑不已。雖然 UCWEB 已初具用戶規模,但旗 下還有 UCMAIL 、手機閱讀和手機社區等多種產品。顯然,外延廣闊的移動互聯網與任何一個產品結合都能 拓展出巨大想象空間,年輕的 UCWEB 覺得每個可能性都難以割捨。

與時任聯想投資副總裁的俞永福的接觸決定了他們的命運。俞並非第一個接觸 UCWEB 的投資人,卻被認爲 是“最談得來的一個”,他在所專注領域的專業性和商業邏輯推演能力都是樑、何二人所不具備的。 2007 1 3 日,未能說服聯想投 資進入這個項目的俞接受邀請,正式成爲 UCWEB 創立以來的首位 CEO 。之前的兩三年,兩 名創始人因爲相信有比自己更適合做 CEO 的人,而始終將此位置留空。

在若干個可能的方向上,俞永福最終通過“數據 + 理論”的方式得出結 論: UCWEB 是用戶增長最快也是用戶最需要的產品,因此必須階段性地放棄其它產品,聚焦手機瀏覽 器。即便在決定只做瀏覽器後, UCWEB 還面臨着企業和個人兩個不同方向——前者是每年能帶來數千萬收入的賺錢業務, UCWEB 在其中的投入也遠多 於後者。對初創公司而言,擁有造血能力是再大不過的誘惑,但在一場兩個多小時的會議裏,問題被簡化爲到底是看現在還是想未來,到底是做小市場還是賭大市 場。答案顯而易見。

“在初創公司裏用中庸的方法非常危險,因爲你在猶豫。你不願意放棄就是不願意追求,所以要讓大家學會放棄。”俞永福對 《環球企業家》表示。看過不下 500 家初創公司的他對年輕公司在青春期的問題看得很清楚——認爲自己什麼都能做,因此衝動 地擴大業務線,失去專注。俞對專注的堅持使 UCWEB 在後來拒絕了很多誘 惑,比如只做導航不做門戶。

據一位接近這家公司的人表示, UCWEB 目前的管理團隊相當有 默契,在發展的大方向上,俞的意見通常佔據主導。“這幾個人都不是明星人物,比較實在。但取勝的往往是像他們這樣能力平均、相互學習、執行力很強的團隊, 而不是個個都聰明絕頂的組合。至於 CEO 與創始人的關係,俞在做投資者時看多了初創公司合夥人間的恩怨矛盾,所以他們三人可能 事先在股權設置和話語權等方面有所約定,明確好各自的位置。”雷軍的話部分印證了這種說法:“我跟 UCWEB 的團隊說,他(俞) 有很強的溝通協調能力,是一個劉備式的 CEO 。他們之間肯定有出現 分歧的時候,但在開董事會前都會解決好,所以我並沒有看到他們的衝突。”

就在俞永福幫助 UCWEB 得到雷軍個人的天使投 資後不久, 2007 7 月, UCWEB 獲得聯創策源和晨興 創投聯合投資的 1000 萬美元。這種不同於初創公司第一輪融資兩三百萬美元、第二輪融資七八百萬美元的融資節 奏並非偶然,而是俞刻意追求的結果。他對所有有意向的投資者要求或者投進 1000 萬美元,或者免談。 在俞看來,充足的資金能保證 UCWEB 不會在幾年內連續兩三次爲融資分心,也不會爲短線指標犧牲長遠利益。至於流行的對賭協 議,“我有經驗,不要跟我玩這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