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一家公司靠不靠譜

經常有讀者問我如何判斷一家創業公司是否靠譜,我給改了改,其實不僅僅是創業公司具備「坑」的特徵,還有很多活了很多年的公司也是「坑」。

爲了節約大家的時間,我先總結一下本文的觀點:

  1. 坑無處不在,不僅僅是創業公司,很多活了很多年的公司也到處是坑。
  2. 坑的定義是你自己給的,所以,是不是坑,還是你說了算。
  3. 判斷是否有坑,可能有祕訣,但坑有多大,往往是沒辦法提前知道的。

如果你看完了上面的觀點,覺得沒必要再看,就可以關閉了,如果你想了解詳情,那麼記得往下看。

何謂「坑」

在亮哥這麼多年的職業生涯中,見過的坑,可謂不計其數,這些坑裏,既有很多人認爲光鮮閃閃的公司,也有很多人一眼望過去就知道絕對是坑的公司。

光鮮的公司,舉個例子,某領域巨頭,曾經亮哥去和他們的面試官去聊天,其實和面試官聊的還行,然後呢,對方就按例請出了 HR。

和 HR 一聊,我就決定不理他們了。爲什麼呢?

HR 和我的聊天過程中,一再強調公司的流程多麼健全,員工的積極性多麼高——譬如,每個會議室每天早上都被產品經理們佔着,大家熱情高漲的討論需求,你看我司有這麼多熱情的產品經理們,這公司的發展怎麼能不好?

出來之後,我和我的獵頭說,這 HR 不知道是是不是傻,因爲全世界都知道他們之所以做到今天這麼大,其實根本不是靠互聯網產品取勝的。

還有另一個光鮮的公司,面試官特別牛逼有意思,騰訊背景——後來知道這哥們其實是,算了,不說了,他先讓我自我介紹,然後我就照例開始說經歷,還沒說一會,打斷了我:哦,所以你從事的是 XXXX。

我心說,拜託你,我剛纔已經說過這段經歷了,你事前不認真去 review 候選人簡歷就算了,人在你面前,你聽都不仔細聽啊?

禮貌的糾正,詢問是否繼續,然後說了沒兩分鐘,又被打斷——這一幕一度讓我錯覺哥們你練的是法師吧,動不動就 cast 個沉默?繼續問我,所以你從事的是 XXXX。

我無語了……

於是我問他,你們招這個崗位是幹嘛的?

他東扯西扯不知所云。

於是我裝作看了看錶——其實手腕是空的,還好是長袖襯衫。

「真是抱歉,我聽下來,貴司需要的人才與我的經歷並沒有相符之處,估計是獵頭搞錯了,浪費您的時間,我接下來還要回公司開會,抱歉,再會。」

出門就給獵頭打電話:「這傻逼如果不走,這家公司不要給我再做任何推薦!」

然後這傻逼大概半年後走了,公司受不了他,讓獵頭把他挖走了。

所謂「坑」,無非是一塊凹陷的地形,這地形之所以凹陷,是因爲你和目標公司或者目標組織並不匹配,這些坑有可能讓你覺得:

侮辱了自己的智商,或者侮辱了自己的能力,或者可能對自己的職業經歷帶來污點。

有些坑,是人爲的,有些坑,是天然的。

對於人爲的坑,通常出現在大公司,而天然的坑,就通常在創業公司了。

世界上可能有類似的「坑」

大公司裏的坑,通常是人爲,最常見的有:

  1. 領導的能力不如你,還不想聽你建議。這本來其實沒啥,但之所以會成爲坑,是因爲可能這位領導對自己迷之自信,於是經常甩一堆鍋給你補,但是自己又沒明白自己沒能力去指手畫腳,於是讓你補還要你聽自己的,最後補不上全賴你。

  2. 業務是大公司正在尋求的方向之一。大公司通常有穩健的現金牛(對,是現金牛,不是流,不要糾正我),而有了現金牛之後,最喜歡四處尋找新的增長點。於是要麼成立新項目,要麼成立子公司,來探索新的方向。但通常,這樣的項目或者公司都不太長命,大公司老闆的耐心通常是 6 個月到 1 年不等,這個時長是要求你明確商業模式並證明其有效的時間。但通常,如果你碰到了一個和原有產品及用戶羣體不匹配的新方向時,幾乎可以肯定是死翹翹的。

  3. 複雜的人事關係或者複雜的價值觀體系。這個不贅述了,人事關係複雜這件事兒,曾經某個跳去了某大公司的朋友曾經評價:在這公司裏,人人都衝你笑嘻嘻,但你卻永遠不知道這哥們轉過身去到底是人是鬼。

  4. 領導是不問青紅皁白奉命領 KPI 的主兒,但 KPI 從來只要求你們去想盡一切辦法來實現,卻要資源沒資源,要錢沒錢。

  5. ……

那麼創業公司的天然坑,又有一堆是可以預見的:

  1. 沒圈到錢,但老闆不說實話只畫大餅。

  2. 產品本身的商業模式有缺陷,賺不到錢,或者在很遠的未來有一點兒可能性賺到錢。

  3. 不以業務爲主軸,整天想着說故事騙投資人或者說情懷騙下面的執行人員。

  4. 老闆不懂業務,但喜歡指導業務。

其實還有很多,我就不多說了,下面來介紹一些識別方法。

認出「坑」並規避它

有很多種方法可以減少掉入「坑」的風險,我瞭解的不多,但是可以介紹一些讓你們瞭解一下。

  • 投遞簡歷前,先了解對方。

話說,相親之前還要看看對方照片,聽說媒的大媽聊聊這位小男孩或者這位小姑娘的工作、薪水、人品之類的。

投簡歷之前,也要先了解對方。

瞭解對方有很多種方法,我最簡單粗暴:

大公司看財報和公開報道;小公司看官網。

看財報和公開報道,是爲了要搞清楚,如果是大公司,這家公司究竟賺不賺錢,賺錢的是什麼業務,自己投遞的崗位所屬的組織和這些業務有沒有關係,有什麼關係。

看官網,是爲了要搞清楚,如果是創業公司,他們究竟在自己的官網上強調什麼,是強調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還是強調自己是一家有希望的公司?

  • 面試時,多問面試官一些你在意的問題。

很多人不知道怎麼去問面試官問題。

我以前會問:這個部門在公司裏是什麼地位,主要幫公司解決什麼問題。

現在會問:你需要我來幫你解決什麼問題。

如果面試官一臉懵逼,那麼慎重。如果面試官笑嘻嘻的和你拉家常,要小心一些。

坦誠的面試官通常更討人喜歡,這和面試官看人的道理也是一樣的。

  • 談薪時,確保價格落在心理價位範圍內。

很多人和我一樣,不太會談薪,不過我雖然不太會談薪,但我知道自己要什麼,我會有一個心理價位,低於這個價位,一定是免談——除非這個領域非常讓我感興趣,那麼我或許會考慮一下。

不過這一點真的很關鍵,很多人不開心,一方面覺得自己掉了坑,另外一方面,薪水還不是很讓自己滿意,那麼就成了一對坑。再多些不滿意,那日子就沒法過了。

所以,談薪是最後環節,一定要把握好。

  • 一旦發現這個坑可能是你不可能填滿的,在未滿 3 個月前,抓緊閃人。

因爲,不滿 3 個月的經歷,可以不寫入履歷。

怎麼避開坑?

嘮叨完這些“坑”,你肯定會問:那我們該怎麼避開不靠譜的公司呢?

很遺憾,我的回答是:沒有!

因爲公司的走向和 CEO 有着密切的關聯。可能公司在發展初期還是小而美,但是隨着業務的激增和資本的介入,也許就會暴露出很多之前沒有遇到的問題,這時創始人稍有不慎可能就會讓公司陷入困境。

這種事情是沒法通過預測或者經驗去避免。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擴大自身的職場邊界技能,掌握更多的職場主動權,不至於踩到坑時還畏手畏腳不敢跳出來。

在如今這樣一個各司其職的標準化過程中,必然會導致的結果就是每個角色都可以被替換,因爲使效率最大化的方法就是每個人都成爲零件。在這種模式下,每個人所處的位置無疑都有着極大的可替代性。

對此,我給出的應對這種焦慮的方式是:“我們要做的就是去了解產品、瞭解技術,做到整合營銷,跨界融合,不斷打破職能邊界。”

那我們應該怎麼打破呢?我的建議是學習一下運營思維,當然不是那種具體方向的深耕專研,而是要了解並會結合自己的職業需求去發揮。

你爲什麼要學運營思維

你會發現,即使你不是一個運營人,但你在工作生活中已經愈來愈多的接觸到一些運營手段。

寫項目報告甚至是工作週報,其實就是內容運營的範疇,更別說在這個“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你的輸出就會用到運營手段,比如怎麼定位內容,怎麼吸粉,怎麼分發…

當你和同事溝通項目進展,或者面對產品經理甚至是運營人的繁多需求時,怎麼去更快速的理解並良好溝通這就是用戶運營的範疇,你需要了解對方的需求本質並快速給出“安撫”方案。

當你作爲一個程序員或者是產品經理,研發出某款產品時,你肯定想第一時間得到更多人的肯定和傳播,那此時你就需要產品運營和市場營銷的手段,比如怎麼獲取第一批種子?怎麼從 1000 人擴大到 100000 人的用戶羣…

尤其是現在產品越來越同質化,差異化越來越小的情況下,運營就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運營無法讓 0-1,但是運營可以讓 1-1000…

當然了,如果你是一個項目經理,需要管理一個團隊,那麼怎麼協調資源按需分配,怎麼運營團隊也需要運營相關的知識。

所以說,如果你也有一顆想突破職位瓶頸,獲取職場主動權的“野心”,不妨訂閱本專欄,我也會在羣裏等你來交流。

作者是誰

我們邀請到的專欄作者是暢銷書《從零開始做運營》的作者張亮。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張亮是誰?

張亮是擁有十五年國內一線互聯網企業運營經驗的行業大佬。曾在盛大集團負責積分體系運營,每年管理過億元人民幣價值積分的發放與兌換,第 26 屆-30 屆集團嘉年華活動負責人,創造過 7 天活動累計充值 2.3 億元人民幣的效果記錄;曾在掃描全能王、名片全能王任高級運營經理,使用 Referral 策略實現全球用戶增長,該體系上線後無迭代持續運營 2 年以上;曾任訂餐小祕書運營副總裁,帶領散單業務團隊,創造過連續 3 月移動端訂單量和銷量環比 100% 增長記錄。

他著有《從零開始做運營》,3 年累計銷售額破 1000 萬元人民幣,這是國內第一本講述互聯網運營的書籍,也是很多運營人職場的啓蒙教科書。

專欄亮點

  • 作者資歷深厚: 曾在多家互聯網公司擔任高管,近 15 年國內一線互聯網企業運營經驗,銷售額破千萬的暢銷運營書作者。
  • 內容更具普適性: 跨界運營怎麼做?遇到問題怎麼思考?作者結合工作場景用案例一一剖析。
  • 收益價值更深遠: 掌握思維方式比簡單的複製方法論更有效。
  • 打破崗位瓶頸,獲取職場主動權

專欄內容

從這個專欄裏,你可能會讀到以下方面的內容:

  1. 日常工作中,我們所接觸到的運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
  2. 運營應當具備哪些思維方式?
  3. 這些思維方式在什麼場景下起作用?
  4. 遇到問題時,我們應該遵循什麼樣的邏輯進行拆解,又如何去得到有效的結論?
  5. 運營工作的各項職能中,需要具備什麼技能,爲什麼是這些技能而不是其他技能?
  6. 這些技能要求的核心能力到底是什麼?
  7. 在不同的場景下,運營思考問題的角度是什麼?

我希望在這個專欄裏,我們可以對「運營」這件事兒,從案例出發,對底層邏輯進行探索,最終,我們可能會得到看待運營甚至看待世界的新鮮視角。

點擊鏈接也可以速達👉《張亮的運營思維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