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家公司靠不靠谱

经常有读者问我如何判断一家创业公司是否靠谱,我给改了改,其实不仅仅是创业公司具备「坑」的特征,还有很多活了很多年的公司也是「坑」。

为了节约大家的时间,我先总结一下本文的观点:

  1. 坑无处不在,不仅仅是创业公司,很多活了很多年的公司也到处是坑。
  2. 坑的定义是你自己给的,所以,是不是坑,还是你说了算。
  3. 判断是否有坑,可能有秘诀,但坑有多大,往往是没办法提前知道的。

如果你看完了上面的观点,觉得没必要再看,就可以关闭了,如果你想了解详情,那么记得往下看。

何谓「坑」

在亮哥这么多年的职业生涯中,见过的坑,可谓不计其数,这些坑里,既有很多人认为光鲜闪闪的公司,也有很多人一眼望过去就知道绝对是坑的公司。

光鲜的公司,举个例子,某领域巨头,曾经亮哥去和他们的面试官去聊天,其实和面试官聊的还行,然后呢,对方就按例请出了 HR。

和 HR 一聊,我就决定不理他们了。为什么呢?

HR 和我的聊天过程中,一再强调公司的流程多么健全,员工的积极性多么高——譬如,每个会议室每天早上都被产品经理们占着,大家热情高涨的讨论需求,你看我司有这么多热情的产品经理们,这公司的发展怎么能不好?

出来之后,我和我的猎头说,这 HR 不知道是是不是傻,因为全世界都知道他们之所以做到今天这么大,其实根本不是靠互联网产品取胜的。

还有另一个光鲜的公司,面试官特别牛逼有意思,腾讯背景——后来知道这哥们其实是,算了,不说了,他先让我自我介绍,然后我就照例开始说经历,还没说一会,打断了我:哦,所以你从事的是 XXXX。

我心说,拜托你,我刚才已经说过这段经历了,你事前不认真去 review 候选人简历就算了,人在你面前,你听都不仔细听啊?

礼貌的纠正,询问是否继续,然后说了没两分钟,又被打断——这一幕一度让我错觉哥们你练的是法师吧,动不动就 cast 个沉默?继续问我,所以你从事的是 XXXX。

我无语了……

于是我问他,你们招这个岗位是干嘛的?

他东扯西扯不知所云。

于是我装作看了看表——其实手腕是空的,还好是长袖衬衫。

「真是抱歉,我听下来,贵司需要的人才与我的经历并没有相符之处,估计是猎头搞错了,浪费您的时间,我接下来还要回公司开会,抱歉,再会。」

出门就给猎头打电话:「这傻逼如果不走,这家公司不要给我再做任何推荐!」

然后这傻逼大概半年后走了,公司受不了他,让猎头把他挖走了。

所谓「坑」,无非是一块凹陷的地形,这地形之所以凹陷,是因为你和目标公司或者目标组织并不匹配,这些坑有可能让你觉得:

侮辱了自己的智商,或者侮辱了自己的能力,或者可能对自己的职业经历带来污点。

有些坑,是人为的,有些坑,是天然的。

对于人为的坑,通常出现在大公司,而天然的坑,就通常在创业公司了。

世界上可能有类似的「坑」

大公司里的坑,通常是人为,最常见的有:

  1. 领导的能力不如你,还不想听你建议。这本来其实没啥,但之所以会成为坑,是因为可能这位领导对自己迷之自信,于是经常甩一堆锅给你补,但是自己又没明白自己没能力去指手画脚,于是让你补还要你听自己的,最后补不上全赖你。

  2. 业务是大公司正在寻求的方向之一。大公司通常有稳健的现金牛(对,是现金牛,不是流,不要纠正我),而有了现金牛之后,最喜欢四处寻找新的增长点。于是要么成立新项目,要么成立子公司,来探索新的方向。但通常,这样的项目或者公司都不太长命,大公司老板的耐心通常是 6 个月到 1 年不等,这个时长是要求你明确商业模式并证明其有效的时间。但通常,如果你碰到了一个和原有产品及用户群体不匹配的新方向时,几乎可以肯定是死翘翘的。

  3. 复杂的人事关系或者复杂的价值观体系。这个不赘述了,人事关系复杂这件事儿,曾经某个跳去了某大公司的朋友曾经评价:在这公司里,人人都冲你笑嘻嘻,但你却永远不知道这哥们转过身去到底是人是鬼。

  4. 领导是不问青红皂白奉命领 KPI 的主儿,但 KPI 从来只要求你们去想尽一切办法来实现,却要资源没资源,要钱没钱。

  5. ……

那么创业公司的天然坑,又有一堆是可以预见的:

  1. 没圈到钱,但老板不说实话只画大饼。

  2. 产品本身的商业模式有缺陷,赚不到钱,或者在很远的未来有一点儿可能性赚到钱。

  3. 不以业务为主轴,整天想着说故事骗投资人或者说情怀骗下面的执行人员。

  4. 老板不懂业务,但喜欢指导业务。

其实还有很多,我就不多说了,下面来介绍一些识别方法。

认出「坑」并规避它

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减少掉入「坑」的风险,我了解的不多,但是可以介绍一些让你们了解一下。

  • 投递简历前,先了解对方。

话说,相亲之前还要看看对方照片,听说媒的大妈聊聊这位小男孩或者这位小姑娘的工作、薪水、人品之类的。

投简历之前,也要先了解对方。

了解对方有很多种方法,我最简单粗暴:

大公司看财报和公开报道;小公司看官网。

看财报和公开报道,是为了要搞清楚,如果是大公司,这家公司究竟赚不赚钱,赚钱的是什么业务,自己投递的岗位所属的组织和这些业务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看官网,是为了要搞清楚,如果是创业公司,他们究竟在自己的官网上强调什么,是强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强调自己是一家有希望的公司?

  • 面试时,多问面试官一些你在意的问题。

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去问面试官问题。

我以前会问:这个部门在公司里是什么地位,主要帮公司解决什么问题。

现在会问:你需要我来帮你解决什么问题。

如果面试官一脸懵逼,那么慎重。如果面试官笑嘻嘻的和你拉家常,要小心一些。

坦诚的面试官通常更讨人喜欢,这和面试官看人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 谈薪时,确保价格落在心理价位范围内。

很多人和我一样,不太会谈薪,不过我虽然不太会谈薪,但我知道自己要什么,我会有一个心理价位,低于这个价位,一定是免谈——除非这个领域非常让我感兴趣,那么我或许会考虑一下。

不过这一点真的很关键,很多人不开心,一方面觉得自己掉了坑,另外一方面,薪水还不是很让自己满意,那么就成了一对坑。再多些不满意,那日子就没法过了。

所以,谈薪是最后环节,一定要把握好。

  • 一旦发现这个坑可能是你不可能填满的,在未满 3 个月前,抓紧闪人。

因为,不满 3 个月的经历,可以不写入履历。

怎么避开坑?

唠叨完这些“坑”,你肯定会问:那我们该怎么避开不靠谱的公司呢?

很遗憾,我的回答是:没有!

因为公司的走向和 CEO 有着密切的关联。可能公司在发展初期还是小而美,但是随着业务的激增和资本的介入,也许就会暴露出很多之前没有遇到的问题,这时创始人稍有不慎可能就会让公司陷入困境。

这种事情是没法通过预测或者经验去避免。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扩大自身的职场边界技能,掌握更多的职场主动权,不至于踩到坑时还畏手畏脚不敢跳出来。

在如今这样一个各司其职的标准化过程中,必然会导致的结果就是每个角色都可以被替换,因为使效率最大化的方法就是每个人都成为零件。在这种模式下,每个人所处的位置无疑都有着极大的可替代性。

对此,我给出的应对这种焦虑的方式是:“我们要做的就是去了解产品、了解技术,做到整合营销,跨界融合,不断打破职能边界。”

那我们应该怎么打破呢?我的建议是学习一下运营思维,当然不是那种具体方向的深耕专研,而是要了解并会结合自己的职业需求去发挥。

你为什么要学运营思维

你会发现,即使你不是一个运营人,但你在工作生活中已经愈来愈多的接触到一些运营手段。

写项目报告甚至是工作周报,其实就是内容运营的范畴,更别说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你的输出就会用到运营手段,比如怎么定位内容,怎么吸粉,怎么分发…

当你和同事沟通项目进展,或者面对产品经理甚至是运营人的繁多需求时,怎么去更快速的理解并良好沟通这就是用户运营的范畴,你需要了解对方的需求本质并快速给出“安抚”方案。

当你作为一个程序员或者是产品经理,研发出某款产品时,你肯定想第一时间得到更多人的肯定和传播,那此时你就需要产品运营和市场营销的手段,比如怎么获取第一批种子?怎么从 1000 人扩大到 100000 人的用户群…

尤其是现在产品越来越同质化,差异化越来越小的情况下,运营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运营无法让 0-1,但是运营可以让 1-1000…

当然了,如果你是一个项目经理,需要管理一个团队,那么怎么协调资源按需分配,怎么运营团队也需要运营相关的知识。

所以说,如果你也有一颗想突破职位瓶颈,获取职场主动权的“野心”,不妨订阅本专栏,我也会在群里等你来交流。

作者是谁

我们邀请到的专栏作者是畅销书《从零开始做运营》的作者张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张亮是谁?

张亮是拥有十五年国内一线互联网企业运营经验的行业大佬。曾在盛大集团负责积分体系运营,每年管理过亿元人民币价值积分的发放与兑换,第 26 届-30 届集团嘉年华活动负责人,创造过 7 天活动累计充值 2.3 亿元人民币的效果记录;曾在扫描全能王、名片全能王任高级运营经理,使用 Referral 策略实现全球用户增长,该体系上线后无迭代持续运营 2 年以上;曾任订餐小秘书运营副总裁,带领散单业务团队,创造过连续 3 月移动端订单量和销量环比 100% 增长记录。

他著有《从零开始做运营》,3 年累计销售额破 1000 万元人民币,这是国内第一本讲述互联网运营的书籍,也是很多运营人职场的启蒙教科书。

专栏亮点

  • 作者资历深厚: 曾在多家互联网公司担任高管,近 15 年国内一线互联网企业运营经验,销售额破千万的畅销运营书作者。
  • 内容更具普适性: 跨界运营怎么做?遇到问题怎么思考?作者结合工作场景用案例一一剖析。
  • 收益价值更深远: 掌握思维方式比简单的复制方法论更有效。
  • 打破岗位瓶颈,获取职场主动权

专栏内容

从这个专栏里,你可能会读到以下方面的内容:

  1. 日常工作中,我们所接触到的运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2. 运营应当具备哪些思维方式?
  3. 这些思维方式在什么场景下起作用?
  4. 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逻辑进行拆解,又如何去得到有效的结论?
  5. 运营工作的各项职能中,需要具备什么技能,为什么是这些技能而不是其他技能?
  6. 这些技能要求的核心能力到底是什么?
  7. 在不同的场景下,运营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什么?

我希望在这个专栏里,我们可以对「运营」这件事儿,从案例出发,对底层逻辑进行探索,最终,我们可能会得到看待运营甚至看待世界的新鲜视角。

点击链接也可以速达👉《张亮的运营思维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