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Boot 國際化踩坑指南

  國際化,也叫 i18n,爲啥叫這個名字呢?因爲國際化英文是 internationalization ,在 i 和 n 之間有 18 個字母,所以叫 i18n。我們的應用如果做了國際化就可以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下,方便的進行切換,最常見的就是中文和英文之間的切換,國際化這個功能也是相當的常見。

  在 Spring 中,就通過 AcceptHeaderLocaleResolver 對國際化提供了支持,開發者通過簡單配置,就可以在項目中直接使用國際化功能了。

  這一支持,在 Spring Boot 中得到進一步的簡化,在 Spring Boot 中,我們也可以通過寥寥數行代碼就能方便的實現國際化功能,接下來鬆哥就來和大家說一說 Spring Boot 中的國際化。

  首先,需要給大家先說明一點,項目中的國際化我們往往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例如後端做國際化、前端頁面也要做國際化,共同搭配,才能真正實現國際化的功能。本文我先來和各位小夥伴們介紹 Spring Boot 中的國際化,後面我們再來介紹 Vue 的國際化,最後,再把這兩個結合應用到我們的 vhr 項目中,所以前後一共可能有三篇文章,本文是第一篇。

  1.基本使用

  Spring Boot 和 Spring 一脈相承,對於國際化的支持,默認是通過 AcceptHeaderLocaleResolver 解析器來完成的,這個解析器,默認是通過請求頭的 Accept-Language 字段來判斷當前請求所屬的環境的,進而給出合適的響應。

  所以在 Spring Boot 中做國際化,這一塊我們可以不用配置,直接就開搞。

  首先創建一個普通的 Spring Boot 項目,添加 web 依賴即可。項目創建成功後,默認的國際化配置文件放在 resources 目錄下,所以我們直接在該目錄下創建四個測試文件,如下:

  


  我們的 message 文件是直接創建在 resources 目錄下的,IDEA 在展示的時候,會多出一個 Resource Bundle,這個大家不用管,千萬別手動去創建這個目錄。

  messages.properties 這個是默認的配置,其他的則是不同語言環境下的配置,en_US 是英語(美國),zh_CN 是中文簡體,zh_TW 是中文繁體(文末附錄裏邊有一個完整的語言簡稱表格)。

  四個文件創建好之後,第一個默認的我們可以先空着,另外三個分別填入以下內容:

  messages_zh_CN.properties

  user.name=江南一點雨

  messages_zh_TW.properties

  user.name=江南壹點雨

  messages_en_US.properties

  user.name=javaboy

  配置完成後,我們就可以直接開始使用了。在需要使用值的地方,直接注入 MessageSource 實例即可。

  在 Spring 中需要配置的 MessageSource 現在不用配置了,Spring Boot 會通過 org.springframework.boot.autoconfigure.context.MessageSourceAutoConfiguration 自動幫我們配置一個 MessageSource 實例。

  創建一個 HelloController ,內容如下:

  在 HelloController 中我們可以直接注入 MessageSource 實例,然後調用該實例中的 getMessage 方法去獲取變量的值,第一個參數是要獲取變量的 key,第二個參數是如果 value 中有佔位符,可以從這裏傳遞參數進去,第三個參數傳遞一個 Locale  實例即可,這相當於當前的語言環境。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直接去調用這個接口了。

  默認情況下,在接口調用時,通過請求頭的 Accept-Language 來配置當前的環境,我這裏通過 POSTMAN 來進行測試,結果如下:

  


  小夥伴們看到,我在請求頭中設置了 Accept-Language 爲 zh-CN,所以拿到的就是簡體中文;如果我設置了 zh-TW,就會拿到繁體中文:

  


  是不是很 Easy?

  2.自定義切換

  有的小夥伴覺得切換參數放在請求頭裏邊好像不太方便,那麼也可以自定義解析方式。例如參數可以當成普通參數放在地址欄上,通過如下配置可以實現我們的需求。

  在這段配置中,我們首先提供了一個 SessionLocaleResolver 實例,這個實例會替換掉默認的 AcceptHeaderLocaleResolver,不同於 AcceptHeaderLocaleResolver 通過請求頭來判斷當前的環境信息,SessionLocaleResolver 將客戶端的 Locale 保存到 HttpSession 對象中,並且可以進行修改(這意味着當前環境信息,前端給瀏覽器發送一次即可記住,只要 session 有效,瀏覽器就不必再次告訴服務端當前的環境信息)。

  另外我們還配置了一個攔截器,這個攔截器會攔截請求中 key 爲 lang 的參數(不配置的話是 locale),這個參數則指定了當前的環境信息。

  好了,配置完成後,啓動項目,訪問方式如下:

  


  我們通過在請求中添加 lang 來指定當前環境信息。這個指定只需要一次即可,也就是說,在 session 不變的情況下,下次請求可以不必帶上 lang 參數,服務端已經知道當前的環境信息了。

  3.其他自定義

  默認情況下,我們的配置文件放在 resources 目錄下,如果大家想自定義,也是可以的,例如定義在 resources/i18n 目錄下:

  


  但是這種定義方式系統就不知道去哪裏加載配置文件了,此時還需要 application.properties 中進行額外配置(注意這是一個相對路徑):

  spring.messages.basename=i18n/messages

  另外還有一些編碼格式的配置等,內容如下:

  spring.messages.cache-duration 表示 messages 文件的緩存失效時間,如果不配置則緩存一直有效。

  spring.messages.fallback-to-system-locale 屬性則略顯神奇,網上竟然看不到一個明確的答案,後來翻了一會源碼纔看出端倪。

  這個屬性的作用在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support.AbstractResourceBasedMessageSource#getDefaultLocale 方法中生效:

  從這段代碼可以看出,在找不到當前系統對應的資源文件時,如果該屬性爲 true,則會默認查找當前系統對應的資源文件,否則就返回 null,返回 null 之後,最終又會調用到系統默認的 messages.properties 文件。

  4.附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