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數據管理(MDM)的成熟度 之三---五個層次

主數據管理(MDM)的成熟度
根據主數據管理實施的複雜程度,大體可以把主數據管理可以分爲五個層次,從低到高反映了主數據管理(MDM)的不同成熟度。

Level 0 :沒有實施任何主數據管理(MDM)

在Level 0的情況下,意味着企業的各個應用之間沒有任何的數據共享,整個企業沒有數據定義元素存在。比如,一個公司銷售很多產品,對這些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由多個獨立的系統來處理,各個系統獨立處理產品數據並擁有自己獨立的產品列表,各個系統之間不共享產品數據。在Level 0, 每個獨立的應用負責管理和維護自己的關鍵數據(比如產品列表、客戶信息等),各個系統間不共享這些信息,這些數據是不連通的。
Level 1 :提供列表

不管公司大還是小,列表管理是我們常用的一種方式。在公司內部,會通過手工的方式維護一個邏輯或物理的列表。當各個異構的系統和用戶需要某些數據的時 候,就可以索取該列表了。對於這個列表的維護,包括數據添加、刪除、更新以及衝突處理,都是由各個部門的工作人員通過一系列的討論和會議進行處理的。業務規則是用來反映價值的一致性,當業務規則發生改變或者出現類似的情況時,這樣高度手工管理的流程容易發生錯誤。由於列表管理是通過手工管理的,其列表維護的質量取決於誰參加了變更管理流程,一旦某人缺席,將會影響列表的維護。
Level1比Level 0的不同就是,各個部門雖然還是獨立維護各自的關鍵數據,但會通過列表管理維護一個鬆散的主數據列表,能夠向其他各個部門提供其需要的數據。在Level 1中, 數據變更決定以及數據變更操作都是由人來決定的,因此,只有人完成數據變更決定後纔會變更數據。在實際情況中,雖然數據變更流程有嚴格的規定,但是由於缺乏集中的、基於規則的數據管理,當數據量比較大時,數據維護的成本會變的很高,效率也會很低。當主數據,比如客戶信息、產品目錄信息等數量比較少時,列表 管理的方式是可行的,但是當產品目錄或客戶列表出現爆炸式增長以後,列表管理的變更流程將變得困難起來。Level 1 依賴於人的協作。在企業範圍內實現客戶或產品列表就如同維護不同部門之間人們的關係一樣。如果客戶或產品存在層次或分組,列表將很難提供,並且通常在Level 1因爲過於複雜難以被管理。
Level 2 :同等訪問(通過接口的方式,各個系統與主數據主機之間直接互聯)

Level 2與Level 1相比,引入了對主數據的(自動)管理。通過建立數據標準,定義對存儲在中央知識庫中詳細數據的訪問和共享,爲各個系統間共享使用數據提供了嚴密的支持。中央知識庫通常會被稱爲主數據主機。這個知識庫可以是一個數據庫或者一個應用系統,通過在線的方式支持數據的訪問和共享。Level 2引入了“同等訪問”,也就是說一個應用可以調用另一個應用來更新或刷新需要的數據。在這個階段,規則管理、數據質量和變更管理必須在企業範圍內作爲附加功能定製構建。在Level 2,數據變更是自動完成的—通過由具體技術實現的標準流程,允許多應用系統修改數據。Level 2可以支持不同的應用使用和變更單一、共享的數據知識庫。Level 2 需要每個同等應用理解基本的業務規則以便訪問主列表、與主列表進行交互。因此,每個同等應用必須正確恰當地創建、增加、更新和刪除數據。授權應用有責任堅持數據管理原則和約束。
Level 3 :集中總線處理

與Level 2相比,Level 3打破了各個獨立應用的組織邊界,使用各個系統都能接受的數據標準統一建立和維護主數據(Level 2的主數據主機上存儲的數據還是按照各個系統分開存儲的,沒有真正的整合在一起)。集中處理意味着爲MDM構建了一個通用的、基於目標構建的平臺。大多數公司發現MDM正在挑戰他們現有的IT架構:他們擁有太多的獨立平臺處理主數據。MDM Level 3 集中數據訪問、控制跨不同應用和系統使用數據。這極大的降低了應用數據訪問的複雜性,大大簡化了面向數據規則的管理,使MDM比一個分散環境具有更多的功能和特點。企業主數據面臨一致性的挑戰。數據在不同的地方存在,數據所代表的含義也是不同的,數據的規則各個系統之間也是不一樣的。集中MDM處理-通過一個公共的平臺作爲一個總線(HUB)-說明一個共識,從多個系統整合主題域數據,意味着使用集中、標準化的方法轉換異構操作數據,不管其在源系統中是什麼樣子,都會被整合起來。在Level 3,公司對主題域內容採用集中管理方式。這意味着應用系統,作爲消費者或使用主數據,擁有一個共識就是數據是主題數據內容的映像,打破了各個獨立應用的組織邊界。在Level 3,一個公司可以讓任意兩個系統共享數據和說對方的語言。Level 3還降低了等同訪問的複雜性。"消費"應用不再需要支持系統定位和操作邏輯。任何與源系統數據相關的分佈式細節都會被MDM總線集中處理。在Level 3自動數據標準意味着:建立目標數據值表示和通過必要的步驟提供精確的主數據值捕獲。在所有的分類中從Level 3開始第一次支持一致性的企業數據視圖。數據質量規則在這裏進行數據清洗和錯誤糾正。
Level 4 :業務規則和政策支持

一旦數據從多個數據源整合在一起,主題域視圖超越單獨的應用並表現爲一個企業視圖,你將獲得事實的單一版本。當事實的單一版本已經能夠提供出來時,來自業務主管和執行人員的必然反應經常是:“證明它”。Level 4可以保證主數據反映一個公司業務規則和流程,並證實其正確性。Level 4通過引入主數據來支持規則,並對MDM總線以及其它外部系統進行完整性檢查。由於多數公司相對比較複雜,影響業務數據訪問和操作的規則以及策略 相對也比較複雜。假定任何一個單一系統可以包含並管理與主參考數據相關的各種類型的規則是不切實際的。因此,如果一個MDM總線真正打算提供企業範圍內數據的精確性,工作流和流程整合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MDM系統必須不僅支持基於規則的整合,還要能夠整合外部的工作流。這些規則可能包括通過總線與臨牀系統交互或等待另一個系統或者人(有權限做出改變的人)審批。通過一個MDM總線,規則定義可以不僅侷限在邏輯上,還可以依賴於其他系統的輸入。當然,協調和審計數據意味着可以回退其他系統(或業務流程)來保證數據變化經過嚴格的審批,這樣錯誤可以被發現並且事務在需要的時候可以被回滾。Level 4提出對規則和策略擴展性的支持。通過總線以一個靈活可持續的方式支持任何面向業務的規則集合這很重要。
比如,如果一個商店經理更新一個產品的價格,總線系統需要能夠和一個可信系統(比如,商品管理系統)進行協商以便使規則生效。詳細規則將支持另一個系統中存在產品價格的變更—總線需要能夠理解能夠處理和批准變更的權限系統或方法。這些規則可能涉及到複雜性或隱私限制,禁止它們直接在總線上存在。在Level 4, 一個企業可以支持一套步驟或任務,在一個特殊的創建、讀取、更新和刪除任務被允許之前這些步驟或任務必須遵守。工作流自動化經常用來支持發生在總線上的事 件或活動的授權。但是變更管理遠遠不僅僅是工作流:它可以包括基於邏輯的流程和基於人的決策。變更管理的存在可以支持動態業務,允許變更。Level 4支持集中規則管理,但是規則本身和相關的處理是可以分開的。換句話說,MDM總線需要保證規則是集中應用的,即便這個規則是在總線外居住的。
Level 5 :企業數據集中

在Level 5 ,總線和相關的主數據被集成到獨立的應用中。主數據和應用數據之間沒有明顯的分隔。他們是一體的。當主數據記錄詳細資料被修改後,所有應用的相關數據元素都將被更新。這意味着所有的消費應用和源系統訪問的是相同的數據實例。這本質上是一個閉環的MDM:所有的應用系統通過統一管理的主數據集成在一起。在這個級別,所有在系統看起來都是事實的同一個版本。操作應用系統和MDM內容是同步的,所以當變更發生時,操作應用系統都將更新。在那些熟悉的MDM架構風格中,持久總線架構,當一個總線更新所有的操作應用系統將體現這種變更,形成改變的直接操作視圖。在註冊環境中,當數據數據更新時,總線將通過Web服務連接相關係統應用事務更新。因此,Level 5提供一個集成的,同步的架構,當一個有權限的系統更新一個數據值時,公司內所有的系統將反映這個變更。系統更新完數據值後不要單選其他系統中相應值的更新:MDM將使這種更新變得透明。
一個公司在完成MDM Level 5後將使他們所有的應用連在一起—既包括操作的也包括分析的—所有訪問主數據是透明的。Level 5是把數據概念作爲一種service來實現。Level 5保證了一個一致的主數據主題域企業映像。定義“客戶”和其他應用接受客戶主數據業務規則變化實際上是一回事。Level 5移走了主數據的最後一個障礙:統一採用數據定義、授權使用和變更傳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