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工程導論第三章需求分析知識點

3.1 需求分析的任務

1、確定對系統的綜合要求,通常對軟件系統有以下幾方面的綜合要求:
①功能需求②性能需求③可靠性和可用性需求④出錯處理需求⑤接口需求⑥約束⑦逆向需求⑧將來可能提出的要求
2、分析系統的數據要求
3、導出系統的邏輯模型
4、修正系統開發計劃

3.2 與用戶溝通獲取需求的方法

1、訪談
訪談有兩種基本形式,分別是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訪談。正式訪談時,系統分析員講提出一些事先準備好的具體問題;非正式訪談中,分析員將提出一些用戶可以自由回答的開放性問題。
當需要調查大量人員的意見時,向被調查人分發調查表是有效的做法。
在訪問用戶的過程中使用情景分析技術非常有效,情景分析技術的用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①它能夠演示目標系統的行爲,便於用戶理解。
②由於情景分析較易爲用戶所理解,使用這種技術能保證用戶在需求分析過程中扮演一個積極主動的角色。
2、面向數據流自頂向下求精
結構化分析方法就是面向數據流自定向下逐步求精進行需求分析的方法。通過可行性研究已經得出了目標系統的高層數據流圖,需求分析的目標之一就是把數據流和數據存儲定義到元素級。爲了達到這個目的,通常從數據流圖的輸出端着手分析。
3、簡易的應用規格說明技術
簡易的應用規格說明技術是一種面向團隊的繼續收集技術,提倡用戶與開發者密切合作。目前,這種技術已經成爲信息系統領域使用的主流技術。
4、快速建立軟件原型
快速建立軟件模型是最準確、最有效、最強大的需求分析技術。
所謂快速原型,就是快速建立起來的旨在演示目標系統主要功能的程序。
構建軟件原型的要點是,它應該能能實現用戶看得見的功能,省略目標系統的“隱含”功能。
軟件原型的第一個特性是“快速”,第二個特性是“容易修改”。
爲了快速地構建和修改原型,通常使用下述3種方法:
①第四代技術②可重用地軟件構件③形式化規格說明和原型環境。

3.3 分析建模與規格說明

這個地方不考,不用看。

3.4 實體-聯繫圖

爲了把用戶地數據要求清楚、準確地描述出來,系統分析員通常建立一個概念性的數據模型(也稱信息模型)。
概念性數據模型是一種面向問題的數據模型,它描述了從用戶角度看到的數據。
通常,使用實體-聯繫圖來建立數據模型,簡稱ER圖
ER圖中包含了數據對象、屬性、關係三種基本成分。數據對象是對軟件必須理解的複合信息的抽象。屬性定義了數據對象的性質。數據對象間相互連接的方式稱爲聯繫,也稱爲關係。聯繫可分爲3種:①一對一聯繫(1:1)②一對多聯繫(1:N)③多對多聯繫(M:N)
通常用矩形框代表實體,橢圓框表示屬性,菱形框表示關係。示例如下:

3.5 數據規範化

不用看,不考。

3.6 狀態轉換圖

3.7 其他圖形工具

3.7.1 層次方框圖
3.7.2 warnier圖

不用看,不考。

3.7.3 IPO圖

3.8 驗證軟件需求

本章小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