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分析師:緒論

總述:系統分析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節點,是一個連接人和計算機的中間代理,直接決定了一個項目的成功和失敗,因爲這是提煉系統需求的關鍵環節。

 

1、數據、信息、知識之間的關係

答:信息是經過加工後的數據,數據是信息生成的材料,是信息存在形式和狀態,即信息是被解釋或被理解的數據。知識是經過加工的信息。

 

2、系統論的任務是什麼

答:改變人類的思維方式,提供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形成統一的系統科學體系

 

3、系統理論的8個基本原理有哪些

答:整體性原理、整體突變原理、層次性原理、開放性原理、目的性原理、系統環境互塑共生原理、秩序原理、生命週期原理(演化原理)。

 

4、系統工程方法論中的霍爾三維結構方法體系和切克蘭德的軟系統方法論分別是什麼

答:霍爾三維結構也稱爲霍爾系統工程,是爲了解決大型複雜系統的規劃、組織、管理問題提供一種統一的思想方法,將系統工程整個活動過程分爲前後緊密銜接的7個階段和7個步驟,同時還考慮了這些階段和步驟需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這樣就形成了由時間維、邏輯維、知識維組成的三維空間結構。邏輯維是解決問題的邏輯過程,一般可以分爲問題確定、目標確定、系統綜合、系統分析、方案選擇、評價決策、實施計劃。時間維就是工程進度,全過程可以分爲規劃階段、制訂方案、研製階段、生產階段、安裝階段、運行階段、更新階段。知識維就是專業科學知識。這個方法的核心內容是模塊化和最優化。

切克蘭德的軟系統方法論主要按照五個步驟分析問題:問題現狀說明、理清問題的關聯因素、建立概念模型、比較、實施。這個方法根源在於人們的立場、利益各異,判斷價值觀不同,很難得到一致的看法,於是採用可行代替最優。

 

5、信息系統的生命週期和建設原則是什麼

答:信息系統的生命週期由系統規劃、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現、系統運行與評價。

信息系統建設的原則有高層管理人員介入原則、用戶參與開發原則、自頂向下規劃原則、工程化原則。

 

6、系統分析師究竟是做什麼的

答:系統業務與IT技術之間的翻譯人員

 

7、信息系統建設中系統分析師在每個階段要完成的任務有哪些

答:系統規劃階段:基於企業內外環境開展信息系統建設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根據企業內外環境和條件,依照目標制定開發策略;編寫可行性研究報告,參與或主持制定信息系統開發計劃。

系統分析階段:瞭解業務需求,建立業務模型,與企業決策者和業務人員達成共識;進行系統分析,建立系統邏輯模型。

系統設計階段:與架構師配合設計系統架構;指導設計工作並對相關問題解釋;建立開發人員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安排,對相關人員的培訓等提出意見和建議。

系統實施階段:對總體方案的軟硬件和網絡配置做出指導、協調、檢查、驗收、評價;組織並指導具體實施工作;組織或指導用戶培訓;指導系統實施的進度、成本、質量等控制;對系統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彙總分析,提出改進意見;對系統實施效果進行評價。

系統運行和維護:主持系統運維制度的建立;指導和檢查運維工作,協助解決運行中的業務和技術問題;從技術和經濟兩方面綜合評價系統的運行效果;制訂信息系統的演化策略和方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