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主動是程序員身上最大的Bug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Mjk2MjYzMQ==&mid=2247484782&idx=1&sn=a4f6892d9f640433b1a14475427c63d7&chksm=e82433c6df53bad064150111db92a8471bde4d2308353056f4f7d7b21fd0c59f0fba8a7ef8cc&mpshare=1&scene=22&srcid=0307rrVWzbeK3m8XdMTY2LhC&sharer_sharetime=1583555247070&sharer_shareid=5c77b7a51335b24599223190bb554fb2#rd

最近有條微博上了熱搜,內容很有意思,總結下來就是一句話:

“沒人喊我去吃飯,孤獨了”。

一個實習生,開始實習之後,因爲內向,並且對陌生環境不適應,導致中午吃飯的時候,沒有同事叫他一起去,隨後還發生了幾件小事,讓他覺得自己被孤立了。

有朋友聽到這個消息,開玩笑說:“能出現這樣的問題,說到底還是工作壓力不夠大,用我們HR的專業術語,這叫‘工作強度不飽和’……”

換個角度,山不過來,你可以過去呀,沒人約你吃飯,可不可以邀請別人呢?之所以沒張開嘴,恐怕還是因爲“不好意思”、“臉皮薄”,於是老老實實坐在那兒,等着別人來主動跟你搭訕,等着別人主動請你吃飯。

推而廣之,懷着這種心態,在職場上,什麼任務都要等着別人來佈置;項目進度等着主管來詢問;出了問題等着別人來解決,這種“不主動”的心態,是程序員身上最大的“Bug”。

“不主動的程序員,在職場中比比皆是”

所謂的“主動”,不是要求程序員有事沒事,就跟設計師運營聊天,也不是下了班,就要號召大家聚餐,而是工作中,要主動溝通、主動學習、主動承擔。

說到溝通,尤其是程序員之間的溝通,總是被當做“老大難問題”。

之前一位同事,工作起來,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代碼世界,有時候到了截止日期,活還沒有交上來,是因爲偷懶嗎?人家每天都在加班啊。

問他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他說:“有個地方有Bug,我已經自己研究了好幾天了,但是還是解決不了……”

他的主管急了:“不懂你就問啊!要是我也解決不了,周圍還有那麼多技術大牛呢!再說這個問題,網上都有現成的方法,你可以去論壇問呀!自己在這兒研究半天,不是做了半天無用功麼!”

別人在工作中,遇到拿不準的事情,肯定要跟主管商量,他喜歡自己做主,勤勤懇懇地敲了好幾天,才發現自己領會錯了精神,敲出來的根本不是領導想要的。

主管分配任務的時候,問他:“這塊沒問題吧?”

他搖搖頭:“恐怕交互那塊有點問題,我做着費勁”。結果到現在,他還在做着基本的切圖,偶爾寫點交互,水平自然也就卡在那個層次。

我問過他:“有的任務更有挑戰性,爲什麼不主動承擔一下?老是在那兒切圖,有什麼意思?”

他搖了搖頭:“我知道自己幾斤幾兩,那塊東西我確實不熟啊,萬一搞砸了,那主管怎麼看我?還不如先乾點自己能做的,準備好了再上,那也不遲啊。”

到現在,他依然沒準備好。

害怕做不好,所以乾脆不去做,能等就等,能躲就躲,這就是程序員經常有的“生怕別人發現自己特別水綜合症”。

“ 不主動的危害 ”

“成功”和“失敗”並不是反義詞,它們是站在一邊的,它們共同的對立面,就是“什麼都不做”。

職場裏一個人做不了整個項目,但凡溝通,肯定有衝突;但凡學習,肯定會遭遇瓶頸;但凡承擔責任,肯定有閃失,相反不主動,不積極,就不會上面的挫折,看起來也足夠安全,但那僅僅是“看起來”而已,不主動的危害,更大。

首先,不主動的程序員,肯定會遭遇“最低要求瓶頸”。

很多互聯網的朋友跟我聊過這麼一個現象:很多人,剛入職的時候,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但到了某個節點,就開始混日子,做事情馬馬虎虎,每個項目得過且過,遇到事情能推就推,敲起來代碼能湊就湊。

我說,這就像很多高中生進入大學的那個狀態,以前的勤奮,都是外力在逼迫,不得已而爲之,外力一旦消失,自己就變得“油了”,新人剛入職場,一切都不熟悉,主動做很多事,生怕保不住自己的位置,這很正常。

但是一旦熟悉了公司,有些程序員,就慢慢按照最低標準來要求自己,他知道只要自己“不犯什麼大事”,就不會有危險,偏偏“主動性”這個指標,很難量化分析。

一旦一個程序員習慣於“被動”、“用崗位最低標準要求自己”,真正的危險就來了。

其次,“被動”的程序員,會做很多無用功。

上面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有些程序員心想:反正我態度到了,領導看我這麼努力,就算做了無用功,沒功勞還有苦勞嘛。

每個月工資是不少發,可時間是你自己的,能力也是你自己的,因爲不主動溝通而做的無用功,真正吃虧的,不是別人。

“ 怎麼做一個主動的程序員"

天下的程序員沒有幾個不喜歡量化,怎麼衡量自己的主動性呢?

是每天敲夠多少行代碼?還是要積累夠“10000小時定律”?還是要在截止日期前三天完活?

都不是,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我表哥在家,經常被嫂子批評“不會做家務”,女人的報怨,總是像滔滔江水,綿延不絕:“你能不能每天吃完飯把鍋洗一洗?”、“沒看見地上那麼髒麼,掃掃好不好?”、“家裏沒電費了怎麼也不去趟物業啊!”

按照程序思維,最好列一個清單,上面寫着“買電”、“掃地”、“接孩子”……然後每天按照清單打勾。

且不說這個清單能不能列完,單說每天看到這張表,心裏就夠累的,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自己眼裏“有活”呢?

很簡單,從另一個維度思考:十分鐘之後,家裏要來客人,家裏現在這樣行不行?

從這個問題主動去想,就能提前想到很多問題:

“客人馬上要來了,被子得疊好吧?”

“客人馬上要來了,看看地板是不是髒了?”

“客人馬上要來了,垃圾簍是不是滿了該扔了?”

……

只需要這一個問題,就不再需要具體的清單了。

回到工作,要經常問自己:“我該怎麼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

這樣就不再會去糾結“我需不需要等着他來找我?”、“問這樣的問題會不會顯得我水平不行?”、“萬一自己盡全力了也沒做好怎麼辦?”

有程序員會問:“我主動把事情承擔下來,有利於把事情做好嗎?我嘴上不說,暗地裏盡全力就不行麼?”

經典心理學《影響力》裏說,人是具有“承諾一致性”的動物,一旦主動承擔了、承諾了,會想盡一切辦法,完成目標。換句話說,不敢承擔,就是想給自己留有餘地,還談什麼“暗地裏全力以赴”呢?

做諮詢的這些年,我越來越感覺到,人有無限的潛力,以後的發展,都無可限量,但看一個人的主動性,就能大概判斷出他未來的出息,不僅適用於事業,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這樣。

不是有了希望之後,纔要主動,因爲主動本身,就是希望所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