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統】常用命令行(二)

寫在最前面的話:學習Linux系統最重要的就是會使用命令行了,雖然我用的是圖形化界面,但是這對於實際開發來說,並沒有什麼幫助,還是踏踏實實學終端操作吧,哈哈哈!!!

首先對於具有圖形化界面的linux系統,怎麼進入到終端呢?方法很簡單,點擊鼠標右鍵,選擇open Terminal,就可以了。此時要注意觀察終端上顯示你的身份,是root用戶還是普通用戶?如果是普通用戶那麼需要切換身份爲root,因爲root用戶是屬於系統管理員身份,權限最大。

切換的做法是輸入 sudo -s 然後就會提示你輸出當前用戶的密碼,注意密碼是默認看不到的
你直接輸入就行,正確就會自動切換爲root身份的了。具體看圖:
切換身份

常用命令

  • type 命令:查看命令的格式
  • help 命令 :幫助文檔
  • pwd :打印當前工作目錄,當前所有文件夾全路徑
  • clear :清除終端窗口的內容
  • cd 路徑 :進入路徑(支持絕對路徑和相對路徑的寫法)
    • cd .... :返回上一級
    • cd 路徑:進入指定文件夾
  • mkdir 文件夾名 : 新建空文件夾
  • ls或ll :查看當前路徑下的文件夾
    • ls是平鋪排列
    • ll是詳細列表
  • touch :創建空文件
  • vi或vim :編輯文件
    • 如果文件不存在,則創建文件再進入編輯
    • vi 是普通編輯,類似於windows上的記事本編輯
    • vim 是高級編輯,類似於某類編輯器,能識別標籤,代碼並帶有顏色
      • :wq 保存並退出
      • :q 不保存退出
      • :q! 強制退出
  • cat : 查看文件的全部內容
  • head [-n] :查看前n行文件內容,默認顯示前10行
  • tail [-n] :查看後n行文件內容,默認顯示後10行
    • tailf :動態(實時更新)顯示文件後n行內容,常用在顯示tomcat日誌文件功能(ctrl+C退出命令)
  • echo ‘內容’ >> 文件名 :向文件中添加一些內容
    • echo $PATH 查看系統環境變量
  • cp [-rRf] 原文件 新文件路徑 :複製文件到新路徑
    • -r 複製文件夾/目錄
    • -R複製子目錄
    • -f 強制複製(-force)
  • ifconfig :打印網卡信息
  • reboot :重啓
  • tar zxvf 文件名 :解壓
    • z 需要用gzip解壓或壓縮,格式爲xx.tar.gz或xx.tgz
    • x 從文檔中釋放文件,相當於拆包
    • v 壓縮的過程中顯示文件,顯示解壓過程
    • f 使用檔名,在f之後必須緊跟文件名
  • mv 原文件 新文件 :剪切
  • rm [-rf] 文件名 :刪除文件
    • -r 刪除目錄
    • -f 強制刪除

所有的命令:
具體操作
動態顯示文件內容:
動態顯示動態顯示
複製文件:
複製前
複製後

剪切與刪除文件:
剪切與刪除

vi編輯時方向鍵出現字母問題

注:第一次使用vi或vim命令行的時候,博主遇到一個問題:vi編輯器方向鍵變成字母,不能實現上下移動光標,解決方案這裏貼出一個文章的方案

  1. 執行命令 sudo apt-get remove vim-common(卸載系統自帶的vi編輯器)
  2. 執行命令 sudo apt-get install vim(安裝最新版的vim編輯器)

vi編輯模式

使用vi或vim時,進入編輯界面的時候,默認是不可編輯的狀態,需要按i 或者 insert 切換到編輯模式,留意到終端下方會出現INSERT纔可以編輯: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當編輯完成之後,需要按
Esc
鍵退出編輯模式,然後再輸入**: wq** 就可以保存並退出了。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定義變量

在終端中可以定義變量,然後使用標準打印輸出語句來輸出變量的內容,注:變量名前面需要帶上$符號:

定義變量,存儲值: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定義數組變量,使用空格間隔而不是逗號: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總結

不定時添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