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Code與equals()聯繫與區別

前言

hashCode的作用是用來方便查找的。它和equals()方法有如下幾個特徵:

  • 如果兩個對象相同,那麼這兩個對象的hashCode也一定相同。
  • 如果兩個對象的hashCode相同,並不代表這兩個對象也一定相同,也就是不一定適用於equals(),只能說明這兩個對象在同一個“桶”中。
  • 如果對象的equals()方法被重寫,那麼對象的hashCode也應該儘量重寫。

下面從網上找到的解釋,例如內存中有這樣的位置

0  1  2  3  4  5  6  7    

而我有個類,這個類有個字段叫ID,我要把這個類存放在以上8個位置之一,如果不用hashcode而任意存放,那麼當查找時就需要到這八個位置裏挨個去找,或者用二分法一類的算法。
但如果用hashcode那就會使效率提高很多。
我們這個類中有個字段叫ID,那麼我們就定義我們的hashcode爲ID%8,然後把我們的類存放在取得得餘數那個位置。比如我們的ID爲9,9除8的餘數爲1,那麼我們就把該類存在1這個位置,如果ID是13,求得的餘數是5,那麼我們就把該類放在5這個位置。這樣,以後在查找該類時就可以通過ID除 8求餘數直接找到存放的位置了。
但是如果兩個類有相同的hashcode怎麼辦那(我們假設上面的類的ID不是唯一的),例如9除以8和17除以8的餘數都是1,那麼這是不是合法的,回答是:可以這樣。那麼如何判斷呢?在這個時候就需要定義 equals了。
也就是說,我們先通過 hashcode來判斷兩個類是否存放某個桶裏,但這個桶裏可能有很多類,那麼我們就需要再通過 equals 來在這個桶裏找到我們要的類。
那麼。重寫了equals(),爲什麼還要重寫hashCode()呢?
想想,你要在一個桶裏找東西,你必須先要找到這個桶啊,你不通過重寫hashcode()來找到桶,光重寫equals()有什麼用啊 。

代碼與運行結果

public class HashTest {  
    private int i;  

    public int getI() {  
        return i;  
    }  

    public void setI(int i) {  
        this.i = i;  
    }  

    public int hashCode() {  
        return i % 10;  
    }  

    public final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ashTest a = new HashTest();  
        HashTest b = new HashTest();  
        a.setI(1);  
        b.setI(1);  
        Set<HashTest> set = new HashSet<HashTest>();  
        set.add(a);  
        set.add(b);  
        System.out.println(a.hashCode() == b.hashCode());  
        System.out.println(a.equals(b));  
        System.out.println(set);  
    }  
}  
true  
false  
[com.ubs.sae.test.HashTest@1, com.ubs.sae.test.HashTest@1]  

以上這個示例,我們只是重寫了hashCode方法,從上面的結果可以看出,雖然兩個對象的hashCode相等,但是實際上兩個對象並不是相等;,我們沒有重寫equals方法,那麼就會調用object默認的equals方法,是比較兩個對象的引用是不是相同,顯示這是兩個不同的對象,兩個對象的引用肯定是不定的。這裏我們將生成的對象放到了HashSet中,而HashSet中只能夠存放唯一的對象,也就是相同的(適用於equals方法)的對象只會存放一個,但是這裏實際上是兩個對象a,b都被放到了HashSet中,這樣HashSet就失去了他本身的意義了。

此時我們把equals方法給加上:

public class HashTest {  
    private int i;  

    public int getI() {  
        return i;  
    }  

    public void setI(int i) {  
        this.i = i;  
    }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ect) {  
        if (object == null) {  
            return false;  
        }  
        if (object == this) {  
            return true;  
        }  
        if (!(object instanceof HashTest)) {  
            return false;  
        }  
        HashTest other = (HashTest) object;  
        if (other.getI() == this.getI())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public int hashCode() {  
        return i % 10;  
    }  

    public final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ashTest a = new HashTest();  
        HashTest b = new HashTest();  
        a.setI(1);  
        b.setI(1);  
        Set<HashTest> set = new HashSet<HashTest>();  
        set.add(a);  
        set.add(b);  
        System.out.println(a.hashCode() == b.hashCode());  
        System.out.println(a.equals(b));  
        System.out.println(set);  
    }  
}  
true  
true  
[com.ubs.sae.test.HashTest@1]

原文地址: https://blog.csdn.net/fenglibing/article/details/8905007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