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中的傳感器

傳感器概覽

無人駕駛作爲高度集成的系統,所使用的傳感器種類繁多、技術跨度較大,如果要做分類,個人認爲可以簡單分爲服務於感知系統的和服務於定位系統的。展開來看,常見的有激光雷達、相機、毫米波、超聲波;組合導航(IMU)輪速計等,但再細分,其實又可以分出很多子類。這裏講一下常用的幾種感知傳感器。

激光雷達按線數分有1、4、8、16、32、40、64、128線等,按工作原理分有機械旋轉式和固態式,而固態又分爲 MEMS 型、Flash 型、相控陣型。因爲機械式技術相對成熟,可選擇的產品豐富,目前大部分還是在用機械旋轉式。但可以預見的是固態激光雷達是未來的趨勢,預計未來1~2年,使用的人會越來越多。

LiDAR 產品,常見關注的技術指標有:測距精度、反射率區分度、有效測距範圍、抗干擾能力等;激光雷達的優點是不依賴環境光源、測距精度高,可以達到 cm 級,缺點是會受雨水、陽光影響,且因爲是主動發射激光,具有鏡面效應。

不同激光雷達輸出效果比對,從左至右,從上至下:單線、64線、128線、固態

相機按工作原理分爲 RGB 相機、紅外相機、事件相機。RGB相機可以構成單目、雙目的應用;紅外相機分爲被動式與主動式;事件相機是一種比較新型的產品。

單目的測距精度一般會比較低爲米級~十米級不等,但測距範圍可以做到很大,只要能檢測到目標就能估計出距離,圖森未來在這點已經做到了1千米,而雙目可以顯著提高測距精度,但測距範圍受基線長度影響,一般可以做到 300~400m 米的距離。

圖森未來已突破千米感知

普通的 RGB 相機在夜晚沒有路燈的情況下,基本是瞎的,此時紅外相機的優勢便突顯出來。被動式紅外相機只能接收由物體散發出來的紅外光,相比與主動式,效果稍差,主動式紅外的感知範圍可以通過調整補光強度來控制,感知距離也可以做到幾百米。

紅外相機下的夜晚道路

事件相機的原理與傳統相機有很大區別,它打破了幀的概念,是以事件(發生變化的像素)爲單位輸出的,也可以硬件直接輸出光流信息,具有很高的動態範圍和非常低的數據量,爲 SLAM 應用提供了很多想想空間。圖森未來非常重視視覺傳感器,也在自主研發高動態、低照度的相機,可以參考我們的歷史文章:圖森未來突破夜間感知,實現無人駕駛卡車全天候運營,不再贅述。相機具有信息稠密且空間連續的優點,但往往對計算量的需求也是很大的,且傳統相機容易受環境光的影響。

傳統相機(左)VS圖森未來自研相機(右)在低光照情況下成像對比

毫米波是目前最成熟的車載傳感器,按測距範圍可以劃分成短距、中距和長距,按頻段劃分國內有24GHz和77GHz兩種,77G相對於24G來說,角分辨率會更高一些。具有極好的可靠性和天氣適應性,但沒有高度信息,且測量精度較低。

綜合來看,每種傳感器都有其優點,也有其不足的地方。無人駕駛傳感器的選擇,需要根據需求定位、業務場景、天氣環境、成本方面綜合考慮,選取出最適合的方案。但一般來說,會是以組合的形式存在,互補、互冗餘,以提供更可靠的感知方案。

多傳感器使用

傳感器有了,爲了能得到更高質量的標定結果和算法融合結果,往往還需要做一些處理,主要是不同傳感器的時間同步和同步觸發。

爲了能夠統一所有傳感器的時間,一般可以將衛星時間作爲所有傳感器的時間源,同樣處理器也使用衛星時間作爲時間源。但如何實現呢?不同傳感器有不同的特點,首先是處理器,處理器之間可以通過 NTP 進行時間同步,處理器和衛星的同步可以通過PPS實現。對於相機往往內部會有一個時鐘,通過內部時鐘,是可以對傳輸耗時進行補償的,然後通過處理器時間和補償時間,可以推算出實際的曝光時間。如果相機自身支持 PTP 或其他時間同步協議,則讓其與對應的服務自協商進行精密時間同步即可。對於激光雷達,大多數都支持 PPS 時間同步,只要給他提供穩定的 PPS 信號即可。而 PPS 信號是可以由組合導航產生的,這往往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很容易實現。這樣,所有傳感器的時間就都統一爲衛星時間了,時間的高精度統一,對於編隊行駛尤其重要。有了時間同步的基礎,就可以實現同步觸發了。

對於相機來說,可以通過發送觸發信號,讓其在特定時間進行曝光,這種信號可以是軟件的,也可以是硬件的,但硬件信號的精度無疑是遠遠高於軟件信號的精度的。對於激光雷達來說,一般都會有相位同步的功能,對於機械式雷達,可以控制其在特定時刻旋轉到特定角度。同理,組合導航的PPS信號是一切觸發源的基礎。

無時間同步

時間同步後

無同步觸發

同步觸發後

傳感器成本考量

不得不說,由於目前自動駕駛的規模還沒有大面積鋪開,硬件成本還是比較高的,一方面需要做好整體方案規劃,合理選型、佈局,另一方面,也要不斷優化算法,提高系統的魯棒性,使用相對低成本的傳感器,雖精度稍差,但在可控範圍內,以節約成本。隨着整個行業的發展,相信會有更多選擇、性價比高的傳感器硬件產品出現。

原文鏈接: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40958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