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青春,除了拼搏別無選擇。

寫這篇文章的緣由是,在老師是一再要求下參評一個獎學金被迫寫的(這個獎學金感覺對自己沒太大幫助,一是審覈時間比較長,考博也用不上;二是,還得準備PPT和現場答辯,頗費精力;三是自己所在學校只是普通一本,所以對於考博院校受重視程度也極低,況且也已經拿到了5項獎學金了),所以內容嘛也僅僅是未來給自己的一個回憶,綜上所述,文筆一般,如能幫助到一些人,給你一點鼓勵,也是我的運氣。

-----------------------------------------------------------------------正文-------------------------------------------------------

我叫杜陽,今年研三,一個在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生活8年的老油條。

現在的偷懶,都是給未來挖的坑。本科期間,學習上“百無聊賴”、生活上“休閒愜意”。這樣的4年沉澱下來的,只有一絲絲的悔意(生活畢竟還得積極樂觀,充滿陽光),更可笑的我還擔任了本科4年的學習委員。“百無聊賴”指的是本人學習上根本沒有走過心,能逃的課程根本看不到我;“休閒愜意”指的是真真正正過的很舒服,由於擔任過院社聯主席,交際、娛樂和虛假的光環讓我當時很滿足。但我所獲得的就是每學期平均掛一科,以及現在想來沒什麼味道的“狂歡”。隨着畢業臨近,逐漸意識到我似乎沒有什麼優點或者能力,可以讓我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當然,如果將扛着儀器與專科生一起在野外工作(有份較好的工資)視爲好工作的,這不在我所說的滿意工作之中。所以,我決定以倒數第六的專業排名去參加研究生考試。我現在是很相信“百因必有果”這句話,備考期間的9.24號,我右肩肌腱斷裂,原因:着急跟一個保研武漢大學的同學去打LOL,故此第一考研失利(憑什麼!你一個倒數第六還逃課的學生,還想考上研究生)。二戰這個名詞,說着可以很灑脫,但經歷過的都知道他的分量,說實話二戰的最後一個禮拜,我哭了(壓力需要發泄)。

當你覺得困難的時候,說明你在成長。終於在第二次考研生考試,我以第15名的初試成績,被遼寧工大測繪學院錄取。爲其兩年的備考,也是使我發生巨大轉變的時間。當然,讀研也要有一個務實、有責任感的老師(我的老師其實更像是朋友)作爲榜樣。碩士畢業之後,個人的選擇,很大程度上會受到你的老師影響,無數的碩士前輩都會很贊同這一點。言歸正傳,由於本科期間幾乎沒有什麼專業知識的積累,所以直接上手科研,其難度是可想而知。所以,第一,必須結合自身的情況給自己制定學習規劃,並堅持執行,大量的重複工作也是必須的。大約在半年之後,我終於可以徒手擼代碼了,實現一些簡單的算法。爲什麼是半年,這半年我需要上課,需要備考英語六級(本科期間四級都沒有通過),以及去南校報銷等等一些打斷你學習規劃而且很費時間的瑣事比比皆是,所以一般情況下,我都是第一或第二個到實驗室,爭取時間去學習。其實,在學編程方面,我跟老師的觀點是不一致的,所以我只要在老師注意力不在我這時,我就按我的方法來。就這樣,C語言的代碼視頻,我重複性的看了4遍。第二,要勇於承擔較爲困難的任務,回報會在將來不期而至。在剛剛結束C語言,我接手了一個科研的新方向-深度學習,這在我們實驗室(研一到博四)還沒有人接觸過。深度學習需要Linux系統和高性能GPU支持,但當時有關深度學習的配置環境相關借鑑資料並不多,所以遇到的問題,只能靠自己一點點積累,通常是10多個相關網頁的結合,才能解決一個問題。所以在前兩個月,由於雙GPU連接的問題,整個Linux系統安裝了不下20遍,才得以解決。整整兩個月,最嚴重的時候是晚上做夢都是配置環境的問題,沒有出乎大家的意外,我年紀輕輕就斑禿了,兩年過去了印記依舊還在。所說的回報,就是取得一點成就之後,我已經報考的博士專業可選擇面很廣:計算機專業、光學工程、地理學、遙感專業。第三,最重要的是學會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這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一條,沒有好的心態,即使活到100歲,也不會快樂。我的基礎差到就連本科畢業論文都是學姐逐句修改才通過的。所以我的第一篇論文,導師給我耐心細緻的改了不下13遍,這三年總共發表了3篇論文,可以想象到老師的容忍度被我“調教”的有多高。每篇論文到最後交稿時,都會是被修改的“面目全非”,在這一過程中,我也會有改稿改的頭髮蒙,偶爾也會有想“錘死”老師的想法,這時候就一定要學會調整自己的狀態,用適合自己的方式給自己解壓,我常用的方式如:深呼吸、洗個澡、散步和尋找比自己更慘的同學。當然不斷的正念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我覺得難受,我在進步”,“只有突破它,才能挑戰下個目標”。

三年的的時光,我努力填坑的過程中,使我在學術方面也取得一點成績,發表了3篇論文,在非985高校中排名前20的211高校,我的綜合博士面試成績排名第三。當然,這中間我認爲存在一定的巧合,但就像一佔考研時摔斷肌腱一樣,這爲什麼不是因爲我平時的努力,而得到的“因果報應”呢。現在我不因我是雙非學校的學生而自卑,相反,我更加感謝我到的所有人,感謝給予我機會的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相比於其他名校,我們確實存在差距,根據自身體驗這種差距不僅僅是物質的,精神層面上更是巨大的,所以更要感謝這種差距給你帶來的動力,至少他給你提供了一個接近差距機會,爲了彌補我們心中的遺憾,在當下我們只能選擇拼搏,除此之外我們別無選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