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nkSize的演化歷史

  • 1913年,F.Auerbach使用歐洲五國及美國的城市人口數據建立了關係式
    PiRi=K P_i*R_i=K
    Pi爲第i級城市的人口規模;Ri爲第i級城市的位序(排名);K爲常數

  • 1925年,E.P.Goodrich使用美國1890-1920的城市人口數據建立了模型
    logP1=logN+loga12log2 logP_1=logN+loga-\frac{1}{2}*log2
    P1是最大城市的人口規模,a是最小城市的人口規模,N是所有大於a的城市總數

  • 1925年,A.J.Lotka使用1920年美國100位城市的人口資料得到
    P1R10.93=5000000 {P_1R_1}^{0.93}=5 000 000
    相比於2模型,該模型允許城市位序變量有一個冪指數

  • 1936年,H.W.Singer提出了一般意義的模型 (稱呼位序規模法則?)
    logRi=logKαlogPi logR_i=logK-\alpha logP_i

  • 1949年,G.K.Zipf提出在經濟發達國家裏,城市體系的城市規模分佈可用簡單的公式表達
    Pr=P1R P_r=\frac{P_1}{R}
    式中R爲城市位序,Pr爲第r位城市的人口

  • 1957年,Aitchison,提出了Singer模型的翻版
    Ri=KPiα R_i=K{P_i}^{-\alpha}
    α在一定條件下被視爲常數,K爲比例係數,但K的地理意義不明確

  • 1958年,F.T.Moore提出更爲準確的模型
    PiRiq=P1PI=P1Riq P_i{R_i}^q=P_1 或 P_I=\frac{P_1}{R_i^q}
    上式可以進行對數變換
    lnPi=lnP1qlnRi lnP_i=lnP_1-qlnR_i
    P1爲最大城市的人口規模
    該式即RankSize的通用公式,很多人習慣上稱爲Zipf公式, 而嚴格意義上講Zipf在1949年給出的模型只是q=1時的一種特例。

參考文獻:

陳彥光, 劉繼生. 城市規模分佈的分形和分維[J]. 人文地理, 1999(02):48-53.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