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学习方法论之笔记工具篇

时隔大半年,又开始更新了,这次应该会坚持得比较久。
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作为一名Java开发者,从最初学习阶段到目前我使用的笔记工具是怎么样变化的,以及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笔记工具。

在日常的Java学习中,我们常常碰到一种情况是:好不容易学会的知识点,没过半个月快忘干净了,于是又捡起来温故知新;有时是知识点太多,代码敲少了没有实践也忘记得快;于是我们依靠笔记和常态的复习以及刻意的代码练习来加强在头脑中的记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使用到的知识点会记忆得特别牢固,因为令我们印象深刻。
而笔记在其中起到很重要的一环,所以这篇来讲讲我自己关于笔记工具的看法。

1. MyBase

数据库有Mysql,数据库中间件有Mycat,笔记工具有MyBase,严格来说:

MyBase是一款用于分类管理自由格式资料的数据库软件

所以把MyBase称呼为笔记工具是合情合理的。
大三的时候有一门数据库的必修课,主讲老师是一名女性,她给我们推荐的笔记工具就是这款MyBase,因为她自己就是用MyBase来记录教学笔记。

MyBase截图
这是我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大三学年)学习Java的所有笔记,大四自己出去实习时用的是另外一个版本的MyBase。
首先,MyBase是一个单机版的PC软件,所有的数据都存储在你本地的电脑上,也就是没有云端,从我自己使用的角度来看,对节点这块的功能做得很好,就是截图左边的区域,一进来软件一目了然,后来慢慢用的少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1. 对于代码文本的支持很少或者不够,和普通的文字文本混在一起,使用习惯Markdown后完全不能忍受没有代码的高亮
  2. 界面很古老,UI很难看,看习惯以后好像也能慢慢适应。

一个很有意思的点是,大四在北京实习的时候,去一个大我十岁左右的表哥家玩,他大学在北京读的,毕业后留在了北京,在北京北五环买的房子,后来把家里人也接到了北京,过年常年也不回来。当大三开始学Java的时候我才知道表哥也是做Java开发的,这次去他家里才知道表嫂是做测试的,那会表嫂还问我的工作情况,还告诉我说趁着年轻多学点东西,有机会最好去大厂锻炼学习下。吃完饭我和表哥交流了下,他打开他的电脑我才看到他也是在用MyBase做笔记。

2. 有道云/印象笔记

大四的时候像印象笔记和有道云这类的工具就很火了,我最开始用的是印象笔记,后来用的是有道云,坚持到最后的还是有道云。
有道云笔记截图
这类的软件功能很强大,有PC端和手机端,数据可以存储在云端,可以使用OCR也就是文字识别,还可以存储语音,没有联网的时候也可以编辑,等到联网后可以进行同步将数据的变化更新到云端,这就很像SVNGit起到的一个版本管理器的作用。
2017年6月毕业以后和同学一起去了深圳,其中一个同学不是做技术方面的,他对Java的了解很多都忘记了,虽然在学校里学过。他在一个公司的总裁办找到一个文员的工作,公司也有接近200人,是做通信方面的软件服务公司,刚开始进去的时候他有培训,其中一项就是SVN的使用,因为他们公司把很多文档都放到了SVN底下,所以他每天回来都开始补习,有时也问问我。
从我自己的经验上来看,在手机上使用APP来查看笔记是很方便的,但是对于代码的修改还有更加复杂的操作而言,手机上的操作性不足。还有一个点是我希望把电脑上的笔记都转移到一个软件上去,所以慢慢地我只在有道云上记录自己日常思考和感触,还有平时看新闻收集到的一些句子。

3. MindManager | XMind

以前在网络上找到的学习资源里,很多老师都在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做笔记,所以自己也试了试,结果是不适合做笔记,因为涉及到文本和图片还有代码,频繁修改很不方便,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很多时候是用的超链接,有时是图片,有时是文本,我自己很不喜欢这种方式,当然对于教学来说,思维导图作为教学的直观显示是很不错的,但是对于软件的使用要比一般的笔记软件要更高。一般是这样:
思维导图截图
用了一段时间发现很不适应,果断放弃这种方式。

4. Typora + Markdown

Typora 本质上是一款Markdown编辑器,Markdown是一种标记语言或者说是标记语法。经常使用Github的人应该对Markdown不会感到陌生了,就像这篇文章就是用Markdown编辑器写的。Typora 长这样:
Typora截图
这是我以前学习Linux时的笔记。我比较喜欢使用Github的主题,非常清爽干净。也可以在网上下载其他各种风格的主题。这次更换一个主题,看起来变化很大。
Typora截图
因为Typora 是一款编辑器,所以你的笔记其实是一个以.md结尾的文件和引用的文件,包括图片等。所以笔记只能保存在本机,如果你把笔记的源文件保存到网盘里,也是可以的,因为这只是起到一个备份的作用,因为你的笔记需要经常更改。
目前为止,这是我自己主力的笔记工具,也推荐大家使用。

5. 微信收藏 + 标签

有时我们在通勤的路上,通过微信公众号查看推送,想必大家至少都关注了那么上十个技术类的公众号了,在收藏即是学习了的年代,有时看到一篇好文章,点击了收藏,在时间了累计下,收藏越来越多,想找到某一篇文章非常费时间,虽然可以在某个具体公众号通过关键字进行搜索,但是很多时候忘记了是谁写的,只记得只言片语。
有时候杂乱的陈列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必要的归类。而微信很好得提供了这个功能。
首先进入到收藏页面:
微信收藏页面
上图每篇文章右下角的标签图标表示这篇文章拥有一个标签,在这个页面可以通过左滑对文章进行标签添加或者删除。而在上图的搜索框点击后即进入下图:
已经创建过的标签
这几个都属于已经创建过的标签。可以选择查询某个或多个标签下的文章或者上述的多媒体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存储在云端,每个人的存储空间有一定的限制。
强烈建议大家使用这种方式归类管理微信上的收藏资源

5. 结语

每个人都有自己做笔记的习惯和使用的工具,而工具的作用是提高我们的学习的效率
我要强调的一点是:

笔记只是对我们学习过程和经验的一种总结,我们需要经常回顾和修改笔记,有时是后来发现需要补充部分知识,有时是文本不够严谨,总之我们要让笔记保持一个动态的变化。做完笔记绝不是我们学习的最后一步,温故知新,经常敲代码,我们才能超越过去的自己。

欢迎大家互相交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