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職不到一年被提名晉升 ,歷經雙十一大考,10 年阿里老兵成長之路

十餘載寒窗,一朝邁入社會,翹首以盼中結束的學生生涯往往也是糾結的開始:目光轉向同學斬獲的各種Offer,兩手空空的不甘與無奈誰人能懂;帶着歡快的心情走向工作崗位,競爭的激烈卻讓自己處處碰壁。

又到一年畢業季,作爲IT新兵的我們或許該學些什麼,爲此我們特別邀請了一位10年老阿里,從爲什麼選擇阿里巴巴、初入職場如何釋放自己的加速度等方面給大家分享,這次分享的嘉賓是阿里巴巴資深技術專家天梧。

天梧2011年畢業於浙江大學,隨後加入淘寶,現就職於阿里雲數據庫部門。天梧一直專注於大數據和數據庫領域的分佈式系統研發與實踐,主導並負責了阿里的上萬臺大數據NoSQL服務發展,目前聚焦於規劃、輸出下一代雲原生的大規模、彈性Serverless、多模型的數據庫產品Lindorm,爲更多企業客戶的數字化發展賦能。

加入阿里的初心

“對於喜歡折騰、好動的同學,強烈推薦選擇一個年輕新鮮的行業,比如雲計算,即使解釋了,很多人聽起來仍然朦朦朧朧,這和早些年解釋淘寶的時候很像,國家正在提新基建,圍繞雲計算、人工智能、5G、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這是未來十年的新事物,非常適合去探索和定義。

——天梧

如許多畢業生一樣,天梧當時拿到了銀行、遊戲、傳統軟件相關的Offer,每個都是完全不同的方向,但最終選擇了淘寶,這並不是源於大量的權衡對比,而是很簡單的跟着感覺走,那什麼是感覺?

新鮮感!

淘寶成立於2003年,天梧是06年大學期間開始接觸網購,最早是虛擬道具,後面實物也敢買了,曾因好奇也嘗試過開店,到11年畢業那會,從使用者的角度,天梧感到了淘寶飛速的發展,但作爲一個普通消費者,也深刻地體會到了許多問題,比如發貨慢、支付不方便、收到的貨離預期差距大等等。

抱着對電商行業的新鮮和好奇,天梧很開心地成爲了淘寶的一員,見證了中國數字商業10年的大變化,包括電商、支付、物流、移動互聯網、盒馬新零售等等,基本每隔2-3年都持續有新鮮但影響生活方方面面的事物蹦出來,而對於他來說,更自豪的是能成爲這場變革的參與者。

回到今天,對於喜歡折騰、喜歡玩耍的同學,天梧強烈推薦選擇一個年輕新鮮的行業,比如雲計算,這幾年每當與他老家的親朋好友聊在阿里雲搞雲計算,他們都會一頭霧水,解釋後也是朦朦朧朧,和早些年說起他在淘寶搞電商的感覺很像。最近,國家在提新基建,圍繞雲計算、人工智能、5G、物聯網、大數據這些技術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這是未來10年的新事物,沒人知道,非常適合去探索和定義。

什麼值得十年 

“十年,從未想過可以在一家公司待這麼長時間,然而從感受上卻是彈指一揮,因爲每年都會發生很多故事,這一路精彩也最不缺枯燥乏悶。

——天梧

九年不枯燥乏味麼?

天梧從來沒有否決枯燥這一點,然而正如他之前說的,阿里的新鮮事是此起彼伏的,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快樂。

天梧表示,在阿里,一直倡導快樂工作的理念,因爲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不管是阿里還是其他公司,生命中大部分時間其實都在工作,因此工作是需要快樂的。每個人對快樂的定義不同,有人覺得“錢多活少離家近”是快樂,但是他表示,阿里卻是截然不同的,這裏需要很大的胸懷和格局去擔當和相信,同時還需要不斷地成長來緊跟公司與團隊的步伐,阿里的快樂工作是“有情、有義、有意義”式的,他通過三個故事來闡述這一點。

故事一:職場上第一次與老闆“親密接觸”

畢業進入淘寶時,天梧所在的團隊叫數據平臺部,當時成立了一個新的Team,主要負責開源數據庫HBase在淘寶的落地,核心同學的精力主要在調研測試和業務落地。

作爲新人,因爲缺少團隊積累的知識,他被安排了份較輕的工作,做一些簡單的周邊監控服務和工具,同時因爲業務規模剛起步,整個工作就比較輕鬆,也無意間透露着無聊。

他當時的老闆很快就覺察到了這一點,所以也就有了天梧職場的第一次約談,當時他老闆主要說了兩點:

第一,工作的首要意義是滿足客戶需求,過去你付學校錢,那是學習,現在公司付你錢,那是工作;同時,簡單不意味着無挑戰,要做精、做出價值

第二,主動學習更多知識,接觸更多問題,交待給你的是任務,你能看到的是空間。

簡單聊完後,天梧心態和意識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雖然做出一個滿足基本使用的監控服務不難(心裏話:實話說過難的不會被安排:)),但離做精還有很大的距離,需要對系統架構、訪問原理等有比較全局的理解,纔能有合理的埋點,還需要考慮服務的可用性、可維護性、易用性等,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當你看到別人類似的作品時,才知道自己原來是井底之蛙,這也只能是阿里這樣才平臺可以給到的。

在問題需求的反饋和同類品的對比下,他的幹勁被大大地激發了,作爲一個年輕人,不服輸的個性是必備,同時隨着業務快速發展,用戶數越來越多,重要性越來越大,收到的點贊也越來越多。

當年年終,入職還沒一年的天梧得到主管提名晉升P6的機會,但事與願違,這次面試並沒有通過

然而天梧認爲,作爲技術人,這是在阿里收穫的最簡單純樸的快樂,來源於別人對你的價值肯定。進入第二年,隨着監控和工具服務的逐漸成熟,他開始有更多時間去投入HBase內核側的研究和改進,並且開始在Apache開源社區進行交流反饋。

在當時,公司內參與開源建設的同學還比較少,周圍團隊也沒有類似經驗,完全憑興趣參與,把發現的問題和解決回饋到開源,和很多專家進行溝通交流,有時候一個問題的最終解決來來回回要Review數十次,但正是經過這樣的過程,不僅在問題認知上更加深刻,也結識了很多同道中人,對技術領域有了更深理解。

那一年他感覺過得非常快,大多縫隙時間都在開源社區進行網聊,在年末很意外的收到了Committer的邀請,成爲Hadoop/HBase社區第一個來自東8區的同學,實話說那時還不懂Committer是啥,做的那些事也不是奔那去的,純粹是新鮮和興趣,新鮮主要是社區裏工作的都是外國人,和他們聊技術的感覺和公司裏的同學不太一樣,但這份榮譽的確是很大的激勵,天梧在潛移默化下融入了一個技術圈,發現原來技術也是可以像遊戲一樣去興趣、去愛好,而公司提供了這樣的一個氛圍環境和平臺,讓員工能有機會把自己工作需要的專業變成一種興趣,這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故事二:挑戰天貓雙11項目中那些“不可能”

雙11是很多同學加入阿里巴巴做技術的原因之一,2015年,首次天貓雙11晚會在北京水立方進行,現場投放了一個超酷炫的數字大屏,實時顯示雙十一交易的全方位情況,面向全球媒體進行26小時直播,那也是第一次雙十一從國內走到了全球,全球都在關注雙11當天的盛況。

但通過天梧瞭解到,很多一線作戰同學都在杭州園區,需要北京杭州兩地協同作戰,困難和挑戰可想而知!

當時,他所在的團隊,就與這塊面向媒體的數字直播大屏慼慼相關,主要需要負責底下存儲的準確和高效。這個直播大屏有兩個最重要的時刻,一個是雙11零點開始的時刻,一個是雙11二十四點結束的時刻,全程要求大屏上跳動的GMV數字儘可能的不延遲。

爲了提升互動,在零點前設計了一個倒計時環節,晚會現場會連線杭州作戰指揮室,大家喊5、4、3、2、1,由CEO揭幕2015雙11啓動,然後直接切換到媒體直播大屏,大屏需要立即顯示GMV成交等數字,基本上是零延遲,這個要求對當時的技術而言非常有挑戰!

然而,第一次全鏈路壓測時卻非常不盡人意,延時在幾十秒以上,當時的總指揮堅決的說:GMV第一個數字跳動必須要在5秒內,既要求5秒內就拿到實時的交易數字,又要求這個數字必須是準確的,所有人都覺得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當時,導演組也提了另外一個預案,可以在雙11零點後,先顯示一個數字跳動的特效,等準備好之後,再切換到真實的交易數字,但對媒體大屏來說所有屏上的數據都必須是真實且正確的,所以根本就不能存在兜底方案,所有人想的都是如何把延遲做到5秒內,當天所有相關的團隊就成立一個大屏技術攻關組,開始封閉技術攻關,別看一個小小的數字,背後涉及應用和日誌的實時計算、存儲和展示等全鏈路所有環節,是真正的跨團隊技術攻關,最終不負衆望,雙11零點GMV第一個數字跳動是在3秒,嚴格控制在5秒內,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

不僅如此,爲了現場直播不出任何意外,保證數字大屏的展示萬無一失,團隊還做了雙鏈路冗餘,類似於飛機雙發動機,兩條鏈路同時計算,並可實時切換。自此之後,媒體數字大屏成爲了雙十一的一個標誌性內容,每一年都要做大量的技術創新,去保證在成交量高速增長後,整個數字的顯示仍然是高效、準確的。談到這裏,天梧說道,作爲其中的一員,他和項目中的很多同學結下了深厚的戰鬥友誼,獲得了情義和意義的雙重快樂。

故事三:Team Leader而非Manager

天梧表示,在阿里,團隊管理方面並不像外企的有技術線和管理線的區分,而是兩個角色都在一個人身上,我們稱之爲Team Leader,而非Manager。

天梧大概在5、6年前開始擔任TL角色,對於之前一直聚焦於技術研發的他來說,管理上的知識和經驗還是比較欠缺的,值得慶幸的是,公司提供了一系列管理技能和認知培訓課程,比如初級課程俠客行,每一個新升任的TL都必須參與。

也是在當上TL不久後,他就收到了隔壁兄弟團隊的“求援”,當時那個團隊要做一個重要的新項目,但缺人手,並且其團隊裏主要是C++同學,項目需要Java研發,如果等招聘的話,進度肯定來不及,所以希望他這邊可以投入一個人幫忙參與項目。

當時,他們本身關係不錯,產品之間也有合作,從整個大團隊的利益角度考慮,並沒有過多權衡,就答應了。

但困難來了,該選擇哪個同學去參與到這個項目中去呢,因爲總不能太影響自己團隊的項目,所以挑選了一個相對沒那麼和進行中項目強綁定的同學,過去之前也和同學做了比較坦誠的溝通,希望站在整個大團隊角度,做完項目就回來自己團隊做大事情,同學也很理解,爽快地答應了。

隨後,那個新項目就開工了,爲了提升效率,項目組在杭州的另一個辦公地工作,基本相當於封閉了,過了差不多三個月,項目接近收尾,兄弟團隊也補充進新同學到項目組,正準備接回那個同學時,天梧收到了離職申請,當時非常驚訝,過去都挺好的,怎麼突然提離職呢,但他仔細想了下就發現了問題,因爲去幾個月時間都沒有很好的關注他,也缺乏很好的進行溝通。

在後來溝通後發現,其實項目一直做得比較痛苦,感覺被老闆放棄,才拉去到那個項目組,但是因爲其本身比較內向,對這種推測也沒有主動發起溝通,現在在外面也找到了非常合適的機會,薪酬上也有很大的提升,(這裏天梧插了一句,在阿里鍛鍊過的同學,在外面還是非常值錢的,但長期看還是留着的人回報更豐足),所以,既然已經提出了離職,就不再退回來,出去轉轉。

最後,外面給的機會對這個同學而言很不錯,因此也沒有做過多地挽留,這個事情讓天梧一直感到內疚,認爲沒有在項目過程中給予該同學足夠的關懷和重視,同時他也明白了一個很大的道理, 對於TL而言,團隊同學是最重要的客戶,服務好團隊成員,並幫助他們取得成績和發展,這是最最重要的職責。

在後面的幾年,他都會投入很多時間去幫助團隊同學規劃成長路徑。天梧表示,看着他們的能力越來越大,看着他們收穫獎項和晉升,對我而言,這是一種愛的快樂。予人快樂,就是予己快樂。

寫在最後

分享的最後,天梧表示,過去,阿里巴巴在商業的創新和佈局上非常成功,大家更多認爲阿里是一家商業公司,一家電商公司,但阿里更是一家技術驅動型公司,是一家科技公司。

猶如人類歷史上的金字塔、萬里長城、三峽大壩,我們的雙十一,可以比擬互聯網時代的超級工程,它集結了互聯網的規模、金融級準確性、企業級的複雜度於一體, 能在阿里參與和推進這樣一項工程,是非常令人興奮的一件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