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複習 物聯網概論

一、物聯網定義

基於射頻識別技術,電子代碼EPC等技術,在互聯網的基礎上,構造一個實現全球物品信息實時共享的實物互聯網,即物聯網。

本質體現

1、互聯網特徵,即對需要聯網的物一定要能夠實現互聯互通的互聯網絡

2、識別與通信特徵,即納入物聯網的“物”一定要具備自動識別、物物通信的功能

3、智能化特徵,即網絡系統應具有自動化、自我反饋與智能控制的特點

定義:

物聯網是一種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設備,按照約定協議,使物體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對物體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網絡。

主要特徵:全面感知、可靠傳送、智能處理

二、物聯網發展歷程

1999年物聯網概念提出

2005年《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

2008“智慧的地球”

2009《歐盟物聯網行動計劃》

2009年8月 感知中國 提出   日本“智慧泛在”構想

2010 中國明確將“加快物聯網的研發應用”明確納入重點產業振興

三、物聯網發展動力

1、政府

2、企業

3、教育界和科技界

背景:

1、以信息技術爲核心,信息資源成爲很重要戰略資源

2、數字化是智能化、信息社會的基礎

3、大數據戰略,加快數字中國建設

1980 1G

1990 2G

2000 3G

2010 4G

2020 5G

可以透徹感知、精準定位、趨勢判斷、科學狙擊

四、架構

軟件:應用服務層

硬件:分爲網絡層和感知控制層

8層架構:傳感層、傳感網層、傳感網管層、廣域網絡層、應用網管層、服務平臺層、應用層、分析優化層

4大技術

RFID、WSN/ZIGBEE、傳感器技術、智能服務技術

應用難點:技術標準問題、數據安全問題、IP地址問題、物聯網終端問題

五、物聯網應用

十大領域:

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環境與安全檢測、醫療健康、國防軍事、精細農牧業、金融與服務業、工業與自動化控制

六、標準體系

應用服務層、網絡傳輸層、感知控制層

應用層:行業應用類、公衆應用類、應用中間件平臺標準

網絡傳輸層:物物通信無線接入標準、電信網增強標準、網絡資源虛擬化標準、環境感知標準、異構網融合標準

感知控制層標準:短距離無線通信相關標準、RFID相關標準、無線傳感網相關標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