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長JVM總結,面試必備

什麼是JVM

JVM 是可運行 Java 代碼的假想計算機 ,包括一套字節碼指令集、一組寄存器、一個棧、一個垃圾回收,堆 和 一個存儲方法域。JVM 是運行在操作系統之上的,它與硬件沒有直接的交互。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我們都知道 Java 源文件,通過編譯器,能夠生產相應的.Class 文件,也就是字節碼文件,而字節碼文件又通過 Java 虛擬機中的解釋器,編譯成特定機器上的機器碼 。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每一種平臺的解釋器是不同的,但是實現的虛擬機是相同的,這也就是 Java 爲什麼能夠跨平臺的原因了 ,當一個程序從開始運行,這時虛擬機就開始實例化了,多個程序啓動就會存在多個虛擬機實例。程序退出或者關閉,則虛擬機實例消亡,多個虛擬機實例之間數據不能共享。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線程

這裏所說的線程指程序執行過程中的一個線程實體。JVM 允許一個應用併發執行多個線程 。Hotspot JVM 中的 Java 線程與原生操作系統線程有直接的映射關係。當線程本地存儲、緩衝區分配、同步對象、棧、程序計數器等準備好以後,就會創建一個操作系統原生線程。Java 線程結束,原生線程隨之被回收。操作系統負責調度所有線程,並把它們分配到任何可用的 CPU 上。當原生線程初始化完畢,就會調用 Java 線程的 run() 方法。當線程結束時,會釋放原生線程和 Java 線程的所有資源。

  • Hotspot JVM 後臺運行的系統線程主要有下面幾個:
  • 虛擬機線程:這個線程等待 JVM 到達安全點操作出現。這些操作必須要在獨立的線程裏執行,因爲當堆修改無法進行時,線程都需要 JVM位於安全點。這些操作的類型有:stop-the-world 垃圾回收、線程棧dump、線程暫停、線程偏向鎖(biased locking)解除。
  • 週期性任務線程:這線程負責定時器事件(也就是中斷),用來調度週期性操作的執行。
  • GC 線程 :這些線程支持 JVM 中不同的垃圾回收活動。
  • 編譯器線程:這些線程在運行時將字節碼動態編譯成本地平臺相關的機器碼。
  • 信號分發線程:這個線程接收發送到 JVM 的信號並調用適當的 JVM 方法處理。

JVM內存區域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JVM 內存區域主要分爲線程私有區域【程序計數器、虛擬機棧、本地方法區】、線程共享區域【JAVA 堆、方法區】、直接內存。
    -線程私有數據區域生命週期與線程相同, 依賴用戶線程的啓動/結束 而 創建/銷燬(在 HotspotVM 內, 每個線程都與操作系統的本地線程直接映射, 因此這部分內存區域的存/否跟隨本地線程的生/死對應)。
  • 線程共享區域隨虛擬機的啓動/關閉而創建/銷燬。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程序計數器( 線程私有)
  • 一塊較小的內存空間, 是當前線程所執行的字節碼的行號指示器,每條線程都要有一個獨立的程序計數器,這類內存也稱爲“線程私有”的內存。
  • 正在執行 java 方法的話,計數器記錄的是虛擬機字節碼指令的地址(當前指令的地址)。如果還是 Native 方法,則爲空。
  • 這個內存區域是唯一一個在虛擬機中沒有規定任OutOfMemoryError 情況的區域。
JAVA虛擬機棧( 線程私有)
  • 是描述java方法執行的內存模型,每個方法在執行的同時都會創建一個棧幀(Stack Frame)用於存儲局部變量表、操作數棧、動態鏈接、方法出口等信息。每一個方法從調用直至執行完成的過程,就對應着一個棧幀在虛擬機棧中入棧到出棧的過程。
  • 棧幀( Frame)是用來存儲數據和部分過程結果的數據結構,同時也被用來處理動態鏈接(Dynamic Linking)、 方法返回值和異常分派( Dispatch Exception)。棧幀隨着方法調用而創建,隨着方法結束而銷燬——無論方法是正常完成還是異常完成(拋出了在方法內未被捕獲的異常)都算作方法結束。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本地方法區(線程私有)
  • 本地方法區和 Java Stack 作用類似, 區別是虛擬機棧爲執行 Java 方法服務, 而本地方法棧則爲Native 方法服務, 如果一個 VM 實現使用 C-linkage 模型來支持 Native 調用, 那麼該棧將會是一個C 棧,但 HotSpot VM 直接就把本地方法棧和虛擬機棧合二爲一。
堆(Heap- 線程共享)運行時數據區
  • 是被線程共享的一塊內存區域,創建的對象和數組都保存在 Java 堆內存中,也是垃圾收集器進行垃圾收集的最重要的內存區域。由於現代 VM 採用分代收集算法, 因此 Java 堆從 GC 的角度還可以細分爲: 新生代( Eden 區 、 From Survivor 區 和 To Survivor 區 )和老年代(jdk1.7)。
方法區/ 永久代 (線程共享)
  • 即我們常說的永久代(Permanent Generation), 用於存儲被 JVM 加載的類信息、常量、靜態變量、即時編譯器編譯後的代碼等數據. HotSpot VM把GC分代收集擴展至方法區, 即使用Java堆的永久代來實現方法區, 這樣 HotSpot 的垃圾收集器就可以像管理 Java 堆一樣管理這部分內存,而不必爲方法區開發專門的內存管理器(永久帶的內存回收的主要目標是針對常量池的回收和類型的卸載, 因此收益一般很小)。
運行時常量池
  • (Runtime Constant Pool)是方法區的一部分。Class 文件中除了有類的版本、字段、方法、接口等描述等信息外,還有一項信息是常量池(Constant Pool Table),用於存放編譯期生成的各種字面量和符號引用,這部分內容將在類加載後存放到方法區的運行時常量池中。 Java 虛擬機對 Class 文件的每一部分(自然也包括常量池)的格式都有嚴格的規定,每一個字節用於存儲哪種數據都必須符合規範上的要求,這樣纔會被虛擬機認可、裝載和執行。
直接內存
  • 直接內存並不是 JVM 運行時數據區的一部分, 但也會被頻繁的使用: 在 JDK 1.4 引入的 NIO 提供了基於 Channel 與 Buffer 的 IO 方式, 它可以使用 Native 函數庫直接分配堆外內存, 然後使用DirectByteBuffer 對象作爲這塊內存的引用進行操作, 這樣就避免了在 Java堆和 Native 堆中來回複製數據, 因此在一些場景中可以顯著提高性能。

JVM運行時內存(jdk1.7)

  • Java 堆從 GC 的角度還可以細分爲: 新生代( Eden 區 、 From Survivor 區 和 To Survivor 區 )和老年代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新生代

是用來存放新生的對象。一般佔據堆的1/3空間。由於頻繁創建對象,所以新生代會頻繁觸發MinorGC 進行垃圾回收。新生代又分爲 Eden 區、ServivorFrom、ServivorTo 三個區。

  • Eden區:Java新對象的出生地(如果新創建的對象佔用內存很大,則直接分配到老年代)。當Eden區內存不夠的時候就會觸發MinorGC,對新生代區進行一次垃圾回收。
  • ServivorFrom:上一次 GC 的倖存者,作爲這一次 GC 的被掃描者。
  • ServivorTo:保留了一次 MinorGC 過程中的倖存者。
  • MinorGC 的過程:(複製->清空->互換)MinorGC 採用複製算法。
  • eden 、 servicorFrom 複製到 ServicorTo,年齡+1
    首先,把 Eden和 ServivorFrom區域中存活的對象複製到 ServicorTo區域(如果有對象的年齡以及達到了老年的(默認15歲,可以通過-XXMaxTenuringThreshold設置),則賦值到老年代區),同時把這些對象的年齡+1(如果 ServicorTo 不夠位置了就放到老年區)。
  • 清空 eden 、 servicorFrom**
    清空 Eden 和 ServicorFrom 中的對象;
  • ServicorTo 和 ServicorFrom 互換
    最後,ServicorTo 和 ServicorFrom 互換,原 ServicorTo 成爲下一次 GC 時的 ServicorFrom區。
老年代
  • 主要存放應用程序中生命週期長的內存對象。
  • 老年代的對象比較穩定,所以 MajorGC 不會頻繁執行。在進行 MajorGC 前一般都先進行了一次 MinorGC,使得有新生代的對象晉身入老年代,導致空間不夠用時才觸發。當無法找到足夠大的連續空間分配給新創建的較大對象時也會提前觸發一次 MajorGC 進行垃圾回收騰出空間。
  • MajorGC 採用標記清除算法:首先掃描一次所有老年代,標記出存活的對象,然後回收沒有標記的對象。MajorGC 的耗時比較長,因爲要掃描再回收。MajorGC 會產生內存碎片,爲了減少內存損耗,我們一般需要進行合併或者標記出來方便下次直接分配。當老年代也滿了裝不下的時候,就會拋出 OOM(Out of Memory)異常。
永久代

-指內存的永久保存區域,主要存放 Class 和 Meta(元數據)的信息,Class 在被加載的時候被放入永久區域,它和和存放實例的區域不同,GC 不會在主程序運行期對永久區域進行清理。所以這也導致了永久代的區域會隨着加載的 Class 的增多而脹滿,最終拋出 OOM 異常。

JAVA8 與元數據

在Java8中,永久代已經被移除,被一個稱爲“元數據區”(元空間)的區域所取代。元空間的本質和永久代類似,元空間與永久代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元空間並不在虛擬機中,而是使用本地內存。因此,默認情況下,元空間的大小僅受本地內存限制類的元數據放入 nativememory, 字符串池和類的靜態變量放入 java 堆中,這樣可以加載多少類的元數據就不再由MaxPermSize 控制, 而由系統的實際可用空間來控制。

垃圾回收與算法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如何確定垃圾

引用計數法
  • 在 Java 中,引用和對象是有關聯的。如果要操作對象則必須用引用進行。因此,很顯然一個簡單的辦法是通過引用計數來判斷一個對象是否可以回收。簡單說,即一個對象如果沒有任何與之關聯的引用,即他們的引用計數都不爲 0,則說明對象不太可能再被用到,那麼這個對象就是可回收對象。
可達性分析
  • 爲了解決引用計數法的循環引用問題,Java 使用了可達性分析的方法。通過一系列的“GC roots”對象作爲起點搜索**。如果在“GC roots”和一個對象之間沒有可達路徑,則稱該對象是不可達的**。要注意的是,不可達對象不等價於可回收對象,不可達對象變爲可回收對象至少要經過兩次標記過程。兩次標記後仍然是可回收對象,則將面臨回收。

標記清除算法( Mark-Sweep )

  1. 最基礎的垃圾回收算法,分爲兩個階段,標註和清除。標記階段標記出所有需要回收的對象,清除階段回收被標記的對象所佔用的空間。如圖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從圖中我們就可以發現,該算法最大的問題是內存碎片化嚴重,後續可能發生大對象不能找到可利用空間的問題。

複製算法(copying )

  • 爲了解決 Mark-Sweep 算法內存碎片化的缺陷而被提出的算法。按內存容量將內存劃分爲等大小的兩塊。每次只使用其中一塊,當這一塊內存滿後將尚存活的對象複製到另一塊上去,把已使用的內存清掉,如圖: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這種算法雖然實現簡單,內存效率高,不易產生碎片,但是最大的問題是可用內存被壓縮到了原本的一半。且存活對象增多的話,Copying 算法的效率會大大降低。

標記整理算法(Mark-Compact)

結合了以上兩個算法,爲了避免缺陷而提出。標記階段和 Mark-Sweep 算法相同,標記後不是清理對象,而是將存活對象移向內存的一端。然後清除端邊界外的對象。如圖: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分代收集算法

  • 分代收集法是目前大部分 JVM 所採用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根據對象存活的不同生命週期將內存劃分爲不同的域,一般情況下將 GC 堆劃分爲老生代(Tenured/Old Generation)和新生(YoungGeneration)。老生代的特點是每次垃圾回收時只有少量對象需要被回收,新生代的特點是每次垃圾回收時都有大量垃圾需要被回收,因此可以根據不同區域選擇不同的算法。
新生代與複製算法
  • 目前大部分 JVM 的 GC 對於新生代都採取 Copying 算法,因爲新生代中每次垃圾回收都要回收大部分對象,即要複製的操作比較少,但通常並不是按照 1:1 來劃分新生代。一般將新生代劃分爲一塊較大的 Eden 空間和兩個較小的 Survivor 空間(From Space, To Space),每次使用Eden 空間和其中的一塊 Survivor 空間,當進行回收時,將該兩塊空間中還存活的對象複製到另一塊 Survivor 空間中。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老年代與標記複製算法

而老年代因爲每次只回收少量對象,因而採用 Mark-Compact 算法。

  • JAVA 虛擬機提到過的處於方法區的永生代(Permanet Generation),它用來存儲 class 類,常量,方法描述等。對永生代的回收主要包括廢棄常量和無用的類。
  • 對象的內存分配主要在新生代的 Eden Space 和 Survivor Space 的 From Space(Survivor 目前存放對象的那一塊),少數情況會直接分配到老生代。
  • 當新生代的 Eden Space 和 From Space 空間不足時就會發生一次 GC,進行 GC 後,EdenSpace 和 From Space 區的存活對象會被挪到 To Space,然後將 Eden Space 和 FromSpace 進行清理。
  • 如果 To Space 無法足夠存儲某個對象,則將這個對象存儲到老生代。
  • 在進行 GC 後,使用的便是 Eden Space 和 To Space 了,如此反覆循環。
  • 當對象在 Survivor 區躲過一次 GC 後,其年齡就會+1。默認情況下年齡到達 15 的對象會被移到老生代中。

GC 分代收集算法 VS 分區收集算法

分代收集算法

當前主流 JVM 垃圾收集都採用”分代收集”(Generational Collection)算法, 這種算法會根據對象存活週期的不同將內存劃分爲幾塊, 如 JVM 中的 新生代、老年代、永久代,這樣就可以根據各年代特點分別採用最適當的 GC 算法。

  • 在新生代-複製算法
    每次垃圾收集都能發現大批對象已死, 只有少量存活. 因此選用複製算法, 只需要付出少量存活對象的複製成本就可以完成收集。
  • 在老年代-標記整理算法
    因爲對象存活率高、沒有額外空間對它進行分配擔保, 就必須採用“**標記—清理”或“標記—整理”**算法來進行回收, 不必進行內存複製, 且直接騰出空閒內存。

分區收集算法

分區算法則將整個堆空間劃分爲連續的不同小區間, 每個小區間獨立使用, 獨立回收.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控制一次回收多少個小區間 , 根據目標停頓時間, 每次合理地回收若干個小區間(而不是整個堆), 從而減少一次 GC 所產生的停頓。

GC 垃圾收集器

Java 堆內存被劃分爲新生代和年老代兩部分,新生代主要使用複製和標記-清除垃圾回收 算法 ,年老代主要使用標記-整理垃圾回收算法,因此 java 虛擬中針對新生代和年老代分別提供了多種不同的垃圾收集器,JDK1.6 中 Sun HotSpot 虛擬機的垃圾收集器如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Serial 垃圾收集器 (單線程、 複製算法 )

  • Serial(英文連續)是最基本垃圾收集器,使用複製算法,曾經是JDK1.3.1之前新生代唯一的垃圾收集器。Serial 是一個單線程的收集器,它不但只會使用一個 CPU 或一條線程去完成垃圾收集工作,並且在進行垃圾收集的同時,必須暫停其他所有的工作線程,直到垃圾收集結束。Serial 垃圾收集器雖然在收集垃圾過程中需要暫停所有其他的工作線程,但是它簡單高效,對於限定單個 CPU 環境來說,沒有線程交互的開銷,可以獲得最高的單線程垃圾收集效率,因此 Serial垃圾收集器依然是 java 虛擬機運行在 Client 模式下默認的新生代垃圾收集器。

ParNew 垃圾收集器 (Serial+ 多線程 )

  • ParNew 垃圾收集器其實是 Serial 收集器的多線程版本,也使用複製算法,除了使用多線程進行垃圾收集之外,其餘的行爲和 Serial 收集器完全一樣,ParNew 垃圾收集器在垃圾收集過程中同樣也要暫停所有其他的工作線程。ParNew 收集器默認開啓和 CPU 數目相同的線程數,可以通過-XX:ParallelGCThreads 參數來限制垃圾收集器的線程數。【Parallel:平行的】ParNew雖然是除了多線程外和Serial收集器幾乎完全一樣,但是ParNew垃圾收集器是很多java虛擬機運行在 Server 模式下新生代的默認垃圾收集器。

Parallel Scavenge 收集器 (多線程複製算法、高效)

  • Parallel Scavenge 收集器也是一個新生代垃圾收集器,同樣使用複製算法,也是一個多線程的垃圾收集器,它重點關注的是程序達到一個可控制的吞吐量(Thoughput,CPU 用於運行用戶代碼的時間/CPU 總消耗時間,即吞吐量=運行用戶代碼時間/(運行用戶代碼時間+垃圾收集時間)),高吞吐量可以最高效率地利用 CPU 時間,儘快地完成程序的運算任務,主要適用於在後臺運算而不需要太多交互的任務。自適應調節策略也是 ParallelScavenge 收集器與 ParNew 收集器的一個重要區別。

Serial Old 收集器 (單線程標記整理算法)

Serial Old 是 Serial 垃圾收集器年老代版本,它同樣是個單線程的收集器,使用標記-整理算法,這個收集器也主要是運行在 Client 默認的 java 虛擬機默認的年老代垃圾收集器。在 Server 模式下,主要有兩個用途:
1. 在 JDK1.5 之前版本中與新生代的 Parallel Scavenge 收集器搭配使用。
2. 作爲年老代中使用 CMS 收集器的後備垃圾收集方案。
新生代 Serial 與年老代 Serial Old 搭配垃圾收集過程圖: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新生代 Parallel Scavenge 收集器與 ParNew 收集器工作原理類似,都是多線程的收集器,都使用的是複製算法,在垃圾收集過程中都需要暫停所有的工作線程。新生代 ParallelScavenge/ParNew 與年老代 Serial Old 搭配垃圾收集過程圖: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Parallel Old 收集器(多線程標記整理算法)

Parallel Old收集器是Parallel Scavenge的年老代版本,使用多線程的標記-整理算法,在JDK1.6纔開始提供。在 JDK1.6 之前,新生代使用 ParallelScavenge 收集器只能搭配年老代的 Serial Old 收集器,只能保證新生代的吞吐量優先,無法保證整體的吞吐量,Parallel Old 正是爲了在年老代同樣提供吞吐量優先的垃圾收集器,如果系統對吞吐量要求比較高,可以優先考慮新生代 Parallel Scavenge和年老代 Parallel Old 收集器的搭配策略。新生代 Parallel Scavenge 和年老代 Parallel Old 收集器搭配運行過程圖: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CMS 收集器 (多線程標記清除算法)

Concurrent mark sweep(CMS)收集器是一種年老代垃圾收集器,其最主要目標是獲取最短垃圾回收停頓時間,和其他年老代使用標記-整理算法不同,它使用多線程的標記-清除算法。最短的垃圾收集停頓時間可以爲交互比較高的程序提高用戶體驗。CMS 工作機制相比其他的垃圾收集器來說更復雜,整個過程分爲以下 4 個階段:
1.初始標記:只是標記一下 GC Roots 能直接關聯的對象,速度很快,仍然需要暫停所有的工作線程。
2.併發標記: 進行 GC Roots 跟蹤的過程,和用戶線程一起工作,不需要暫停工作線程。
3.重新標記: 爲了修正在併發標記期間,因用戶程序繼續運行而導致標記產生變動的那一部分對象的標記記錄,仍然需要暫停所有的工作線程。
4.併發清除: 清除 GC Roots 不可達對象,和用戶線程一起工作,不需要暫停工作線程。由於耗時最長的並
發標記和併發清除過程中,垃圾收集線程可以和用戶現在一起併發工作,所以總體上來看CMS 收集器的內存回收和用戶線程是一起併發地執行。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G1 收集器

Garbage first 垃圾收集器是目前垃圾收集器理論發展的最前沿成果,相比與 CMS 收集器,G1 收
集器兩個最突出的改進是:

  1. 基於標記-整理算法,不產生內存碎片。
  2. 可以非常精確控制停頓時間,在不犧牲吞吐量前提下,實現低停頓垃圾回收。
    G1 收集器避免全區域垃圾收集,它把堆內存劃分爲大小固定的幾個獨立區域,並且跟蹤這些區域的垃圾收集進度,同時在後臺維護一個優先級列表,每次根據所允許的收集時間,優先回收垃圾最多的區域。區域劃分和優先級區域回收機制,確保 G1 收集器可以在有限時間獲得最高的垃圾收集效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