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種技術思維:給業務新人的分享

這兩週比較驚訝的發現,團隊裏的小夥伴們都開始主動去用配置化、標準化的思路做事了,很高興。

比起HOW、我更願意講WHAT,今天我主要想講開發在意識和思路上的一些東西,花10分鐘列十條吧。

 

1、​以終爲始:價值是一切的起點。

技術的表面上看是職能線,但技術的本質不是完成需求,而是在一起創造價值。有個二八原則,說的是80%需求都沒啥用,其實這個數字實際可能更大。因此業務上要從起點考慮。

 

2、重視數據。

但凡不能被數據考量的,基本都沒啥價值。這不是一個絕對的判斷,但實際上適合大多數場景。

 

之前我發現做很多事,看似出不來數據,譬如服務化等。後來仔細想想,做得太早了。指標很難弄出來的技術項目,一般都是形式化、漂亮的,好看不好吃。

 

3、打不打、打哪裏比怎麼打更重要。

這句話是英文DO RIGHT THING,RIGHT DO THING的翻譯。實際上是在談選擇。WHY、WHAT都沒想清楚,一定是在瞎忙。

 

4、技術方案的前提是問題實際存在,是個問題、是個大問題。

很多技術方案之所以看上去很好看、但不好吃,是因爲這個問題是人主觀上創造出來的,或者問題不夠大、不夠疼。

 

5、業務、技術兩條腿走路。

做底層一般都靠技術一條腿,做業務一般都靠業務這條腿。沒有業務壓力,就容易划水。而業務壓力大的,很容易被業務需求爆倉,欠很多技術債。一瘸一拐的走路,最後的結果不是走得慢、而是系統被推倒重建。

 

6、重視系統運營。雪崩面前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如果一個團隊的系統掛了,這個團隊裏頭的人沒有一個是無辜的。一定要有系統運營的思維,還有責任心、Owner感在裏頭。

 

7、邊幹活邊優化。

技術和業務的比例一般應該在20%、30%。投入少了就有問題。如果沒資源怎麼辦?

 

有一個很重要的思維是把一件事做完整、做漂亮,而不是用最快的臨時方案交付。把技術成本平攤在日常需求裏去,這就像民兵組織一樣、散到每個人頭上。

 

8、對於歷史包袱要敢於亮劍。膽子要大、心要細。

如果是很有歷史的系統,但凡沒有演進思維去運營的,一定包袱很重。

 

這裏有一個膽量問題。敢不敢動?收益如果大,別怕改、別怕變化。問題在哪,早一天解決困難少一點,責任、風險總要有人背的。

 

9、拒絕做重複的事情。重複的事情讓機器做。

產品讓程序猿幹活,程序猿讓機器幹活。複用這是降低成本十分有用的一個思維。它的困難不在於技術方案有多複雜,而在於有沒有這個意識,有沒有將事情做得更好的意望。

 

10、學會用基本原則去構建技術的大廈。

其實軟件設計上真正基本的原則沒有幾條。沒有原則,就沒有判斷。推薦的幾個基本原則:高內聚、低耦合,或簡單性原則,SOLID原則,還原與整體綜合原則等。

 

ps:腐化是一點點從內部開始的,作業交的越來越遲。從週六到周七、週一、週二。

 


=>更多文章請參考《中國互聯網業務研發體系架構指南》

https://blog.csdn.net/Ture010Love/article/details/104381157

=>更多行業權威架構案例、領域標準及技術趨勢請關注微信公衆號 '軟件真理與光':

公衆號:關注更多實時動態
更多權威內容關注公衆號:軟件真理與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