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服務器被無限分化:每個人都擁有服務器!邊緣計算帶來個性化

一說到計算能力的提升,可能老IT就會從十幾年前說起:十幾年前的一臺PC的計算能力只是相當於現在的一部智能手機,而對於我們現在來說,PC的計算能力的提升以及智能手機的普及,只是在於用戶體驗的不斷提升,或者說我們所關心的是技術的不斷革新能否給我們帶來越來越好的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最終落在了”個性化“,當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處理器,個人需求對應最適合的計算能力,比如說當你看視頻時,就會對應帶寬高,內存大的處理器,當你看新聞時會把服務器資源給需要的人,把資源智能分配,即時處理,當你需要時給你最好體驗,同時也不會浪費資源。

對於現在的服務器廠商而言,在日益競爭激烈的行業態勢下,大家都明白必須在產品上做到差異化纔可以增強用戶粘性, 但是從CPU到內存、硬盤、網絡的連接等都有“標準”,如果不能擺脫這一“束縛”,而只是在諸如遠程管理、降噪節能等方面“小打小鬧”,總給人一種“隔靴搔癢”的感覺,服務器廠商的技術能力不能得到充分施展。

而最近很火的邊緣計算,突破了單一硬件的束縛,這一趨勢決定了我們不能把眼光只聚焦於數據中心內部,從數據中心到智能終端,計算的範圍在迅速向外延展,計算的邊界正變得越來越模糊。“邊緣計算”的出現,正是要徹底打破束縛計算的所有條條框框,爲智能社會的實現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爲”個性化“提供技術支持。

據預測,到2025年,全球將產生1000億的連接、65億的互聯網用戶、176ZB的數據量。如此龐大的數據量,不僅來自於數據中心內部,還廣泛分佈在各種終端和設備上,這些數據將如何存儲和處理、傳送和分佈、獲取和呈現?

邊緣計算,其中一層含義就是,數據在哪裏產生,就在哪裏先行計算和處理,而不必都匯聚到數據中心。那麼,邊緣計算設備的形態還是傳統的服務器嗎?這可不一定。它就是工作在自然環境中的一個‘鐵盒子’。那也是一個計算設備。”如下圖。

最終,邊緣計算所追求的是打破數據中心及服務器集羣的束縛,讓計算真正走近數據源。在最需要的地方進行計算、存儲和分析。邊緣計算簡單說就是邊緣智能,即提供符合邊緣嚴苛工況要求的高效計算平臺,使能中心-邊緣協同(網絡協議)。在5G的傳輸速度下,邊緣計算大有可爲。在技術的不斷革新下,用戶的體驗感不斷地提升,邊緣計算之於用戶,最高境界是讓每個人擁有“自己的服務器”。

想了解更多有關服務器的知識和內容請關注我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