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配置优化和使用

一、redis编码使用优化

1、尽量使用短的key

当然在精简的同时,不要为了key的“见名知意”。对于value有些也可精简,比如性别使用0、1。

2、避免使用keys *

  keys *, 这个命令是阻塞的,即操作执行期间,其它任何命令在你的实例中都无法执行。当redis中key数据量小时到无所谓,数据量大就很糟糕了。所以我们应该避免去使用这个命令。可以去使用SCAN,来代替。

3、在存到Redis之前先把你的数据压缩下

redis为每种数据类型都提供了两种内部编码方式,在不同的情况下redis会自动调整合适的编码方式。

4、设置key有效期

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利用key有效期。比如一些临时数据(短信校验码),过了有效期Redis就会自动为你清除!

5、尽可能地使用hashes哈希存储

6、想要一次添加多条数据的时候可以使用管道

二、Redis 配置优化

1、选择回收策略(maxmemory-policy)

当Redis的实例空间被填满了之后,将会尝试回收一部分key。根据你的使用方式,强烈建议使用 volatile-lru(默认) 策略——前提是你对key已经设置了超时。但如果你运行的是一些类似于 cache 的东西,并且没有对 key 设置超时机制,可以考虑使用 allkeys-lru 回收机制,具体讲解查看 。maxmemory-samples 3 是说每次进行淘汰的时候 会随机抽取3个key 从里面淘汰最不经常使用的(默认选项)。

maxmemory-policy 六种方式 :
volatile-lru:只对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进行LRU(默认值)
allkeys-lru : 是从所有key里 删除 不经常使用的key
volatile-random:随机删除即将过期key
allkeys-random:随机删除
volatile-ttl : 删除即将过期的
noeviction : 永不过期,返回错误

2、当业务场景不需要数据持久化时,关闭所有的持久化方式可以获得最佳的性能

  数据持久化时需要在持久化和延迟/性能之间做相应的权衡.

3、限制redis的内存大小(64位系统不限制内存,32位系统默认最多使用3GB内存) 

 数据量不可预估,并且内存也有限的话,尽量限制下redis使用的内存大小,这样可以避免redis使用swap分区或者出现OOM错误。(使用swap分区,性能较低,如果限制了内存,当到达指定内存之后就不能添加数据了,否则会报OOM错误。可以设置maxmemory-policy,内存不足时删除数据)

4、配置SLOWLOG [get/reset/len]

5、修改linux内核内存分配策略

错误日志:WARNING overcommit_memory is set to 0! Background save may fail under low memory condition.
To fix this issue add 'vm.overcommit_memory = 1' to /etc/sysctl.conf and then reboot or
run the command 'sysctl vm.overcommit_memory=1

 redis在备份数据的时候,会fork出一个子进程,理论上child进程所占用的内存和parent是一样的,比如parent占用的内存为8G,这个时候也要同样分配8G的内存给child,如果内存无法负担,往往会造成redis服务器的down机或者IO负载过高,效率下降。所以内存分配策略应该设置为 1(表示内核允许分配所有的物理内存,而不管当前的内存状态如何)。
内存分配策略有三种
可选值:0、1、2。
0, 表示内核将检查是否有足够的可用内存供应用进程使用;如果有足够的可用内存,内存申请允许;否则,内存申请失败,并把错误返回给应用进程。
1, 不管需要多少内存,都允许申请。
2, 只允许分配物理内存和交换内存的大小(交换内存一般是物理内存的一半)。

3、关闭Transparent Huge Pages(THP)

THP会造成内存锁影响redis性能,建议关闭

转载:https://www.cnblogs.com/moonandstar08/p/7282108.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