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迴歸港股,國際投資人怎麼看?

好公司,在哪個市場估值都不會低的。

作者 / 劉書豔

編輯 / 嚴 睿

在美股市場,投資人很喜歡拿阿里巴巴、拼多多和京東作比較。

佔據中國電商前三甲的這三家公司中,5200多億美元市值的老大哥阿里巴巴與爆發力十足600億美元的新秀拼多多,讓657億美元市值(5月7日收盤)的京東很是尷尬。

儘管遭遇了2018年的黑天鵝事件,使得京東股價跌至逼近2014年上市時的發行價。但2019年開始,京東迅速“去強東化”,發力社交電商與下沉市場,向平臺業務轉型,穩健與變革兼顧的戰略佈局之下,京東迎來了姍姍來遲的首次盈利:2019年全年淨收入5769億人民幣,淨利潤122億元。

自今年1月開始,有消息稱京東就在爲赴港上市做準備。這讓國內投資者們歡呼雀躍,如果京東迴歸港股,或許會影響更多赴美上市的中概股私有化或者二次上市。

知名市值管理專家、戰略諮詢專家周掌櫃則認爲:“京東不至於從美國退市,因爲京東還有很多美元投資。但回港股二次上市可能是中概股未來的趨勢。”

從根本的邏輯看,全球企業在美上市實際上是繁榮美國資本市場。但是美國政府擔心的是,當美國衰落中國崛起後,美國核心資產被拋售,轉而購買中國資產。這種擔心並不是毫無憑據,至少在美國知名投資網站或金融論壇上,絕大部分的分析人士都認爲,目前拿着中國互聯網公司的股票比美國同行們的更安全。針對中概股的監管和審查實際上是另一種恐嚇。

且不論美國是否會長期打壓中國公司,中國公司都應當從戰略上做好兩手準備,規避風險。

那麼國際投資者們到底是如何看待中概股的?在他們的眼中,京東這樣的總有故事和事故的典型中概股到底是什麼樣?登陸香港市場又會對整個中概股產生什麼影響?

01

“京東看起來不錯,但我更願意買入阿里巴巴”

安德斯(Anders) 美國投資人

儘管京東看上去略有被低估的嫌疑,但市場裏很多投資人與安德斯的觀點差不多——

“過去五年,阿里巴巴和京東的銷售額都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增長。這兩家公司的股票看起來都不錯,但從長遠來看,我更願意買入阿里巴巴。”

美國投資人安德斯( Anders) 告訴一點財經,阿里巴巴幾乎無庫存的商業模式所產生的現金流比京東的直營模式和物流業務更吸引他。

具體反應在賬面數據則是此前四個季度中,阿里巴巴將其高達41%的收入轉換爲可自由支配的現金,而京東的現金保證率僅停留在3%。

“你可以將阿里的股票壓在枕頭底下安然入睡,而京東的股票還需要你時不時檢查一下自己的持股量。”

安德斯說如果購買京東的股票,他會寄希望於公司持續增強的盈利能力上,但對阿里巴巴的投資則只要看其持續增長的銷售額便直接下注。

安德斯還認爲,選擇京東股票和選擇拼多多股票的投資者會是兩種偏好的人,前者可能會吸引尋求多元化、盈利能力和增長相結合的投資者,但如果希望投資一家新的、快速發展且專注電商的公司,那一定會投拼多多。

02

“中國公司在美國開始變得不受歡迎”

ALT Perspective,TipRanks排名前2%的知名金融博主

去年的時候,ALT Perspective寫過一篇關於阿里巴巴雙重上市好處的文章,而他也拋出了一些中國科技巨頭公司正在考慮二次上市的原因:

“導致中概股公司迴歸潮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公司在美國開始變得不受歡迎了。當前,美國對中國和中國公司的敵對情緒比較多,少數流氓員工違反公司政策的行爲損害了中國企業的聲譽,但在美國,這些情況也正在發生。”

ALT Perspective表示他能理解京東一直準備在香港再上市。但這是一件對美國投資者很遺憾的事情,因爲在美股處於前所未有的風暴行情中,中國互聯網公司遠比美國同行表現得更好。

“在全球爆發新冠疫情期間,京東表現非常搶眼,即便是在中國疫情還未完全結束的3月,京東股價都上漲了超過5%。這可能要歸功於京東的自建物流系統,京東爲隔離在家的數百萬家庭提供了生活必需品。

這也解釋了華爾街的意見領袖們關於京東的評級都是“看漲”、“強烈看漲”,幾乎很難找到一條負面的評價。

即便如此,對京東的股票觀察許久的ALT Perspective還是願意引用KraneShares首席信息官Brendan Ahern在談及京東在香港上市時的一句話來表達自己的觀點:“美國投資者沒有合理評估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價值”。

此外,ALT Perspective認爲,京東要在香港市場上市也並不是一條容易的出路。至少在納斯達克或者紐交所上市比在香港證券交易所掛牌要容易一些。京東要真想掛牌港股市場,恐怕要接受“嚴格而昂貴的審查洗禮”。

03

“京東是一隻有趣的股票”

Leo Sun,科技和消費品行業分析師

“幾位議員要求美國交易所將沒有向美國審計師開放賬簿的中國公司除名,而特朗普最近也阻止了聯邦養老基金購買更多中國公司的股票。美國政客的態度看,中概股公司確實面臨着嚴峻的考驗,不排除一些公司會被迫退市的風險。”

Leo Sun是一家美國證券公司專注於科技和消費品行業的分析師,他告訴《一點財經》,這種最糟糕的情況可能很難會發生在京東的身上,因爲包括騰訊、沃爾瑪和谷歌在內的大公司都擁有京東的大量股份。

很多美國投資者將京東定義爲一隻有趣的股票,Leo也如此認爲:“這家公司現在發展的障礙恰恰又是推動其發展的催化劑——這種障礙和催化劑指的是京東的運營模式”。

有數據顯示,機構投資者擁有京東42%的股份,在美國投資界這意味着京東具有一定的信譽度,是一個很好的信號。

由於管理層希望既兼顧現有股東的權利,又創造足夠大的流通量,京東在港股的定價將接近京東的美股價格,以減少交易地點之間的套利機會。

在Leo看來,眼下是京東赴港上市的合理時間,“因爲中國投資者的高需求以及流動性的增加,京東很可能獲得估值的提升,它沒必要過於依賴美國資本市場”。

同時,京東在香港上市的計劃並不會對美國投資者產生實質性影響,“按照京東目前市值略高於600億美元,因此30億美元的發行將其股票稀釋近5%,但京東最近批准了一項20億美元的回購計劃,可以抵消這一稀釋”。

04

“歡迎京東回港”

朱明,展博投資合夥人

好公司,在哪個市場估值都不會低的。

“美國投資者見識了本土科技股如亞馬遜、Facebook、Alphabet等公司的成長性後,對科技股的理解也更加深刻,這也是很多科技公司選擇在美國上市的原因。”

展博投資合夥人朱明告訴一點財經,無論美股市場還是港股市場,成長性都是投資者們十分看重的指標,好公司就會有好估值。

2019年11月,阿里成功回港二次上市,爲京東做了個很好的示範。今年1月間京東傳出赴港上市的消息,朱明認爲這對香港市場而言是件好事。

因爲在普遍認識中,香港市場投資人並不像美股市場那樣青睞科技股。香港的科技股以及各種“新經濟”類股票比重遠遠不及美國股市。

“香港市場的國際投資者多來自歐洲,中東等地,他們對消費、房地產、製造業等傳統行業比較感興趣,對科技股,特別是無法以傳統方式估值的科技股的理解不如美國市場,因此歷史上香港市場給科技股的估值往往不如美國市場充分。”

朱明告訴一點財經:“京東這樣的頭部科技公司對香港來說是一種稀缺資源,相信在其IPO後,將會滿足更多內地投資者的需求,額外的流動性將會幫助京東在與其他科技巨頭的競爭中取得更多的籌碼。”

香港市場靠近中國內地,中國投資者對科技股的狂熱追捧比起美國來,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只要市場資金足夠充裕,京東還是有很好估值空間的。

更重要的是,“當越來越多的中概股赴港上市,新經濟公司形成的規模效應將吸引全球投資者的目光,香港有一天將成爲中國科技公司上市的首選目的地。”

05

後記

對於京東而言,無論是堅守美股市場或者二次上市登陸港股,首先還是應關注提升自身的發展質量和內部治理,規避可能的風險。

就比如京東數字科技從京東集團剝離,雖然提升了京東集團的營業現金流,但是其京東白條等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的風險仍然存在。

對於投資者而言,京東數字科技和京東集團之間界限模糊,確定之間的聯繫和交易信息非常困難。要在香港上市,京東需要面臨比美國市場更加嚴格的財務審計和監管。

而且,京東赴港IPO能否得到很好的估值也還不好說。當初360私有化回A股,雖然市場給了很高的估值,但360已經過了最好的時期,隨後兩年多時間裏,它一路跌回原點。對已經進入成熟期的京東來說,接下來還要看它有什麼新故事可講。

這家即將登陸港股市場的中國第二大電商公司,最終將會迎來新的生機嗎?拭目以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