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傳輸數據鏈路層,MAC和PHY芯片

聲明:資料來源於網絡整理。

一、TCP/IP四層模型

數據鏈路層:實現網卡接口的網絡驅動程序,處理數據在物理媒介(比如以太網、令牌環等)上的傳輸。數據鏈路層兩個常用的協議是ARP協議(Address Resolve Protocol,地址解析協議)和RARP協議(ReverseAddress Resolve Protocol,逆地址解析協議)。

  • ARP:將物理地址轉化爲IP地址; 
  • RARP:將IP地址轉換爲物理地址;
  • 網絡層使用IP地址尋址設備,數據鏈路層使用物理地址(MAC地址)尋址設備;
  • ARP協議很不安全,它會全網廣播你的IP和MAC。

二、網絡收包

1、硬件結構

intel82546:PHY與MAC集成在一起的PCI網卡芯片;
bcm5461:PHY芯片,與之對應的MAC是TSEC;
TSEC:Three Speed Ethernet Controller,三速以太網控制器,TSEC內部有DMA子模塊;
DMA:(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存儲器訪問) ,它將數據從一個地址空間複製到另外一個地址空間,而無需CPU的參與。

2、收包原理

no NAPImac每收到一個以太網包,都會產生一個接收中斷給cpu,即完全靠中斷方式來收包。缺點是當網絡流量很大時,cpu                    大部分時間耗在處理mac中斷;
netpoll:  輪詢收包,缺點是實時性差

NAPI     採用 中斷 + 輪詢 的方式。mac收到一個包來後會產生接收中斷,但是馬上關閉。
                 直到收夠了n個包,或者收完mac上所有包後,纔再打開接收中斷

3、收包流程

      網線 -> Rj45網口 -> MDI 差分線->bcm5461(PHY芯片進行數模轉換) -> MII總線-> 
      TSEC(MAC) -> DMA把網絡數據包搬到CPU收包緩存->收夠n個包,CPU開始處理

三、網絡發包

       預先把發送的數據拷貝到一個物理連續的緩衝區裏,然後把緩衝區的物理地址傳遞給網卡,啓動網卡傳輸,網卡就用DMA方式把數據發送出去。發送成功後給出一箇中斷,表示發送完成。

四、關鍵硬件

1、PHY

       物理接口收發器,它實現物理層。IEEE-802.3標準定義了以太網PHY,包括MII/GMII(介質獨立接口)子層,PCS(物理編碼子層),PMA(物理介質附加)子層,PMD(物理介質相關)子層,MDI子層它符合IEEE-802.3k中用於10BaseT(14)100BaseTX(24條和第25)的規範

2、MAC

        MACMedia Access Control,即媒體訪問控制子層協議該協議位於OSI七層協議中數據鏈路層的下半部分,主要負責控制與連接物理層的物理介質在發送數據的時候,MAC協議可以事先判斷是否可以發送數據如果可以發送將給數據加上一些控制信息最終將數據以及控制信息以規定的格式發送到物理層在接收數據的時候,MAC協議首先判斷輸入的信息並是否發生傳輸錯誤如果沒有錯誤則去掉控制信息發送至LLC

3、MII總線

        在IEEE802.3中規定的,MII總線是一種用於將不同類型的PHY與相同網絡控制器(MAC)相連接的通用總線,使網絡控制器可以用同樣的硬件接口與任何PHY 通信。ETHERNET的接口實質是MAC通過MII總線控制PHY的過程。

五、問答

:10BaseT100BaseTX PHY實現方式不同的原因何在?

:兩種實現的分組描述本質上是一樣的,但兩者的信令機制完全不同。其目的是一種讓硬件,容易實現處理兩種速度。10BaseT採用曼徹斯特編碼,100BaseTX採用4B/5B編碼

:網卡的MACPHY間的關係?

:網卡工作在osi的最後兩層,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

物理層定義了數據傳送與接收所需要的電與光信號、線路狀態、時鐘基準、數據編碼和電路等,並向數據鏈路層設備提供標準接口,物理層的芯片稱之爲PHY。

數據鏈路層則提供尋址機構、數據幀的構建、數據差錯檢查、傳送控制、向網絡層提供標準的數據接口等功能以太網卡中數據鏈路層的芯片稱之爲MAC控制器很多網卡的這兩個部分是做到一起的他們之間的關係是PCI總線接MAC總線,MAC接PHY,PHY接網線(PHY與網線間,還有一個變壓裝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