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紀IPO:AI獨角獸的求生時代

“公司放假1周,再延長2周,接着再延3周,之後不用來了,公司倒閉了。”疫情期間網友們戲謔的段子正在變成現實,爲魔幻的2020年再增添一筆濃墨重彩。

疫情下,影視、旅遊、餐飲等行業,出現大批的倒閉潮,連被視爲一片繁榮的AI產業也難逃過這一劫,曾被譽爲全球最有前途的AI公司Wave Computing將員工遣散,申請了破產保護。

在國內,“AI四小龍”中的商湯科技、曠視科技IPO消息頻頻傳出,卻沒有擦出火花。而作爲AI芯片獨角獸的寒武紀接受上交所問詢27天后,在5月7號發佈了首輪的審覈問詢函以及相關問題的回覆。

然而寒武紀已經持續虧損三年,在接受“靈魂20問”之後能否上岸依然成謎。

AI市場欣欣向榮下的辛酸

“AI沒讓人類失業,搞AI的先失業了。”這一句調侃,說盡了目前欣欣向榮之下AI產業的辛酸。

2019年各大主打AI的科技公司裁員消息不斷,2020年在疫情黑天鵝的衝擊之下,AI產業出現的裂縫擴大加劇。

3月20日自動駕駛卡車創業公司Starsky Robotics資金鍊斷裂,停止運營;近日曾經被認爲會對英特爾、英偉達產生衝擊的AI芯片公司Wave Computing也宣佈遣散員工,在中國區所剩員工無幾,步入申請破產保護環節。

一衆上市的AI企業不過好,而另一邊許多排隊IPO急於尋求輸血的AI公司也同樣坎坷。

“AI四小龍”中的曠視科技在2019年8月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之後,上市消息逐漸銷聲。2020年2月25日,資料顯示曠視科技IPO的進程狀態爲“失效”。

商湯科技在2018年9月份獲得C+輪融資以後,截止目前沒有新的融資消息。商湯科技在被媒體披露推遲上市計劃之後,表示沒有上市的具體時間以及地點。

雲從科技在股份制改革之後,傳出2020年年底有望國內科創板上市;融資近7年的依圖科技迴應沒有明確的計劃在科創板上市。

除了“AI四小龍”之外,AI芯片獨角獸寒武紀也正在尋求上市的機會,在上市前寒武紀估值達到220億元。這些明星AI概念公司們儘管都獲得了驚人的估值,但是仍然不能避免連年虧損的問題。

AI芯片獨角獸寒武紀2017年-2019年間實現營收分別爲:784.33萬元、1.17億元、4.44億元,歸屬淨利潤分別爲:-3.81億元、-4105萬元、-11.79億元。三年之內寒武紀累計虧損約爲16億元,虧損似乎已經成爲了常態。

在《2019年人工智能產業白皮書》可以得知,2018年國內的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到了415.5億元,預計在2020年將會達到990億元。在龐大市場下,這些AI公司們仍然有着無限的希望。

但是《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投融資白皮書》裏的數據也顯示出AI行業熱潮正在逐漸冷卻。2019年前三季度AI行業總體融資規模爲577億元,而2018年則爲1189億元。再加上疫情的影響,IT桔子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國內風險投資額和上年同期相比縮水三分之一。

熱鬧的AI產業下面掩藏着稍有差池就會墮入懸崖的危險,而在AI芯片前輩Wave Computing光芒隕滅時刻,野心勃勃的AI芯片獨角獸寒武紀才正要邁出重要的一步。只是,成立僅有四年的寒武紀,卻也沒有辦法擺脫越挖越大的研發大坑。

內憂:研發成本高企

在回答上交所的“靈魂20問”中,寒武紀回覆一條,“除募集資金外,寒武紀未來3年內仍需30-36億元資金用於新款芯片研發。”

根據寒武紀的招股書透露信息,其此次擬募集的資金爲28億元,當中19億元將會用於新一代雲端訓練芯片、推理芯片、邊緣人工智能芯片以及系統項目的研發,9億元作爲補充的流動資金。

也就是說寒武紀前後還需要58-64億元資金,而其還透露未來3年內,還會進行5-6款芯片的研發。

而在此之前,寒武紀已經在研發上面進行了鉅額的投入。根據招股書數據,2017年-2019年間,其研發費用分別爲;2986萬元、2.4億元、5.4億元。截止至2019年末,寒武紀的技術人員達到660人,在員工中佔比爲79.25%。

由於芯片設計難度的複雜性,一款AI芯片產品的研發週期往往長達18-24個月,需要高達數百位的技術人員。芯片研發的投入週期長,一旦中間出現問題將會是不可逆的,只能重頭再來。

除了AI芯片的研發難度之外,難落地商業場景也是寒武紀不得不面臨的拷問。相比國外的英特爾、英偉達以及國內的華爲海思等芯片巨頭,作爲後來者的寒武紀並沒有較大的優勢。

Compass Intelligence公司發佈的2019年全球AI芯片公司排行榜中,華爲海思排12位,寒武紀排名第22。

研發高昂成本的支出,再加上巨頭的強勢,寒武紀在AI芯片這一領域中可以說是面臨着艱難險阻。能否在激烈的市場裏取得一席之地,又是對寒武紀重重考驗。

外患:客戶成對手,拓客艱難

寒武紀的崛起可以說是離不開公司A。

根據寒武紀招股書中的數據,2017年-2018年間,公司A對其營收分別貢獻了771.27萬元、1.14億元,佔比分別爲98.34%、97.63%。而到了2019年,公司A對其所帶來的貢獻僅有6365.8萬元,佔比下滑至14.34%。

寒武紀在5月7號的回覆稱,由於向公司A逐步交付了終端智能處理器IP,所以2019年的固定費用模式的IP許可銷售收入有所減少。而且因爲公司A後續選擇自主研發的技術以及相關產品,將會對寒武紀IP產品的採購有所下降,2020年預計寒武紀業績會出現下滑。

通過相關的媒體報道以及資料顯示,不難推測出公司A很可能就是華爲。

2017年華爲在MATE10上搭載了自主研發的麒麟970芯片,該芯片首次採用了NPU(神經網絡處理器)。而這款NPU的設計團隊來自於寒武紀,可以說寒武紀就此橫出江湖。

而華爲後續推出的麒麟990芯片採用的NPU,是其自主研發的達芬奇構架。由此華爲和寒武紀的蜜月期結束,在寒武紀的招股書中,風險因素章節裏就提到了,國內其他芯片設計企業的入場,會使其市場受到進一步擠壓,這當中就包括了華爲海思。

華爲可以說是給了寒武紀成長的機會,但是接下來國內手機廠商如果都自研芯片,那麼寒武紀的產品則缺乏一定商業應用場景。

第一大客戶變成強有力的對手,寒武紀的處境可想而知。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寒武紀接近三分之二的收入來自於相對穩定的G端市場,且寒武紀在2017年-2019年間,分別獲得政府補助823萬元、6914萬元、3386萬元。

再有,其招股書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間寒武紀前五大客戶貢獻的銷售金額,佔其營收的100%、99.95%、95.44%。也就是說,寒武紀的市場拓展能力依然有所不足。

綜上所述,寒武紀真正的營業能力依然有待考究,僅僅是技術上的跟進,無法完全支撐起寒武紀想要進入市場廝殺的野心。況且技術研發也是一頭亟待餵飽的饕餮,目前盈利能力不足的寒武紀儘管手握着數億現金,但是“只出不進”的情況下,能否在AI芯片這個領域變得更加強大,前景如何尚不可知。

文/劉曠公衆號,ID:liukuang11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