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直播風暴來了,AI虛擬偶像徹底革命李佳琦、薇婭?

 

雖說在電商直播時代“萬物皆可賣,人人皆可播”,但在KOL、明星、企業家等一一下場直播賣貨之後,AI虛擬偶像直播賣貨仍顯得獨樹一幟。

 

近期,國內知名虛擬歌手洛天依、樂正綾直播賣貨的消息吸引了不少“錦依衛”和二次元文化愛好者關注。在直播當天,短短1小時內,在線觀看人數上升至270萬,近200萬人打賞互動,堪稱AI虛擬偶像界的李佳琪。

 

另有消息爆料,“一禪小和尚”、“狗哥傑克蘇”正在籌備直播帶貨,預示AI虛擬偶像直播帶貨的浪潮即將到來。屆時,AI虛擬偶像市場或將再次引起資本關注,又迎來一場“你爭我奪”的惡戰。

 

AI虛擬偶像直播帶貨火了?

 

洛天依、樂正綾等AI虛擬偶像直播賣貨火了,是消費者因新鮮感產生的三分鐘熱度,還是因AI虛擬偶像直播帶貨更優於真人直播帶貨?市場分析結果更傾向於前者。

 

一來,AI虛擬偶像直播帶貨更像一次粉絲狂歡活動,某種程度上增加了品牌傳播及商品銷售的渠道,但在商品價值的呈現上,AI虛擬偶像帶貨有相當大的基因缺陷。

 

且知名度高的虛擬偶像纔有商業化價值,由此AI虛擬偶像帶貨規模化的可能性較小。據悉,虛擬歌手洛天依在微博、B站分別積累了459萬和182萬粉絲;一禪小和尚是MCN機構大禹孵化的IP,在抖音粉絲超過4600萬,狗哥傑克蘇也是抖音最頭部的幾個賬號之一。

 

二來,不同於李佳琪、薇婭的家喻戶曉和百貨皆可推薦,AI虛擬偶像賣貨僅覆蓋到95後、00後等關注二次元領域的新生羣體,這也意味着要推薦適用於新生羣體的商品纔會有銷售量。

 

當然,不排除有的品牌商只是想在新生羣體裏“露個臉”,以此增加品牌在新生羣體裏的知名度,貨賣不賣得出去不重要。而AI虛擬偶像則正好既能滿足品牌商的“露臉”需求,又契合新生羣體的關注點,兩者一拍而合搞了個“以直播帶貨之名行品牌宣傳之事”的活動。

 

三來,電商直播正在風口之上,主播之外,企業家、縣長、明星紛紛“不務正業”前來分一杯羹,苦於商業化困境中AI虛擬偶像下場直播帶貨也是意料之中的事,畢竟AI虛擬偶像可是萬能的,唱歌、跳舞、主持樣樣拿手,試水直播帶貨也不是不可以,但若想可持續發展困難重重。

 

不管出於什麼目的,AI虛擬偶像直播帶貨在新生羣體中火了,意味着AI虛擬人物浪潮又再次降臨。

 

資本逐夢AI虛擬偶像

 

2007 年,日本虛擬偶像初音未來誕生,以一己之力帶動了虛擬偶像行業的發展,這一市場潮流也很快傳至國內,隨之誕生了洛天依等虛擬人物,並在短時間裏登上CCTV、湖南衛視、江蘇衛視的舞臺,虛擬偶像市場火爆一時。

 

近幾年,AI、VR、全息等技術的成熟與廣泛應用,創業者、互聯網巨頭對虛擬偶像的關注度也日益提升,國產的虛擬偶像日益增多,成功出圈的虛擬偶像也不在少數。

 

騰訊基於《王者榮耀》中的遊戲角色推出的“無限王者”AI虛擬男團受人喜愛。如同真人偶像一樣,“無限王者”AI虛擬男團出專輯、辦活動、拍封面等商業活動一一落實,拓寬了騰訊虛擬偶像業務市場。

 

再有,愛奇藝旗下虛擬樂隊“RichBoom”在《我是唱作人》、《中國新說唱》、《青春有你2》等多檔爆款綜藝亮相,更是代言了青島啤酒、農夫山泉、雪碧等品牌,商業價值越來越高。

 

作爲孕育二次元文化的聖地,B站在虛擬偶像領域佈局已久,除了推出虛擬偶像2233娘以及彙集6000多位虛擬主播之外,還投資了洛天依、彩虹社等中日頭部的二次元虛擬偶像和Vtuber,還曾多次舉辦虛擬偶像演唱會等活動。

 

此外,酷狗、A站、虎牙等互聯網公司紛紛涉獵虛擬偶像市場,而聚焦於虛擬IP的初創公司也被資本關注。5月6日,邁吉客科技宣佈獲得由博將資本領投的數千萬元人民幣B輪融資,而邁吉客科技旗下的MCN魔法互娛正是專門聚焦虛擬IP業務。

 

虛擬偶像已在資本市場炸開了花,粉虛擬偶像的羣體也在持續擴大。

 

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如今已“出道”的虛擬偶像已超30個。據B站統計,有數以萬計的“UP主”圍繞“虛擬歌姬”進行創作和傳播。以洛天依爲例,在B站就擁有10000首以上的原創音樂作品,《普通Disco》、《權御天下》等代表作在B站的點擊量都可以千萬計。

 

總之,AI虛擬偶像市場羣雄逐鹿少不了一場惡戰。

 

AI虛擬人物價值凸顯,藍海廣闊

 

在某種程度上,AI虛擬偶像可以彌補人們正常活動上的不足或爲活動錦上添花,這也是它存在的價值。

 

一方面,AI虛擬偶像是疊加了多項互聯網技術的集成體,具有很強的塑造性。例如,爲AI虛擬人物提供“最強大腦”能高效蒐集信息也能儲存大量內容,能滿足虛擬偶像與消費者正常溝通互動的需求。

 

而且可以塑造出多才多藝、外形完美、聲音多變的形象,滿足粉絲對偶像的所有幻想。在搭檔真人主持做節目的情況下,虛擬偶像可以彌補真人主持才藝上的不足,而且在視覺上有高科技的效果,無論是“顏值迷”還是“科技迷”都可轉化成粉絲。

 

另一方面,相較於於真人偶像,AI虛擬偶像沒有情感的困擾更不會因高強度工作而累倒,保證了工作的效率和頻率,也意味着有更多的時間可以用來賺很多錢。當然,重要的是在工作過程中,AI虛擬人物可以保持相對穩定的工作狀態,保證表演的水準和質量。

 

不僅是AI虛擬偶像,二次元產業越來越智能化、數字化產品,也將帶動其他新生產業的發展。例如,越來越多的AI虛擬主持人、AI虛擬律師、AI教師等等……

 

當然,AI虛擬人物深入各行各業必然是因爲市場有需求且受消費者肯定。方今95後、00後擁護二次元文化的羣體在不斷壯大,而且隨着時間推移新生代用戶將成爲消費市場的中堅力量,預計AI虛擬人物還有很大的商業發展空間。

 

下一進程:瓦解技術、成本困局

 

在新生代用戶消費需求增長的推動下,AI虛擬偶像會火,這毋庸置疑。

 

據相關數據統計,Z世代(指在1995-2009年間出生的人)總人數約爲2.6億,而二次元是Z世代中的圈層代表之一。2019年,我國二次元產業總產值估計約爲2000億元,到2020年將突破2200億元。

 

但目前來看,因生產和塑造AI虛擬偶像IP而產生的成本和技術要求,對各大平臺來說依舊吃力。

 

據悉,邀請洛天依直播一次的費用是90萬,遠遠高於高於市場爆料的李佳琦報價32萬和薇婭報價18萬。而AI虛擬偶像出場費高是因爲AI虛擬偶像演出的技術要求非常高,這也意味着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來進行技術研究和產品維護。

 

同時,囚於技術和成本的困局,平臺想要批量生產AI虛擬偶像比較困難,而且就算研發出了AI虛擬偶像,還需要助力AI虛擬偶像出圈纔有商業價值,這也就需要投入高昂的營銷費用。

 

由此,只有同時解決成本問題和技術的問題纔有可能進一步擴大AI虛擬偶像產業。

 

總而言之,在廣闊的虛擬IP市場藍海里,各大平臺除了抵禦同行的攻擊,自身AI虛擬人物的差異化打造和創新也要跟上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的步伐……

 

文/劉曠公衆號,ID:liukuang11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