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企業本身就是個產品,你如何設計這個產品

(1)創業型企業

如果你企業還處於創業的路上,那麼你作爲CEO,你自己主要的職責就是兩個:

1、找人:找領軍人物,組建高管團隊,保證每個業務都有一個獨當一面的人物,事情交代給他,他就能給你搞定。而且還能擰合這個團隊,不要讓這個團隊內鬥起來

2、找錢:不管是風險投資,還是銀行信貸,還是政府支持,還是你自己自掏腰包..

但是,這個企業要怎麼架構,這纔是整體的事情。不過在這個階段,你也不需要關注太多,其實也就是兩個:

1、產品網格

2、銷售網格

按領域、按行業、按客戶規模、按地區,你網格鋪滿了,你就佔據住市場佔有率和定價權了。

其實作爲一個企業營收計算也很簡單:產品種類x產品單價x客戶數量x成交轉化率x購買頻次x再購率。反正就這幾個參數,你來回提升它。除此之外,你只能每日兢兢業業保持敬畏心和耐力,日拱一卒前進吧。

一個企業,最最基礎、最最本質核心的,就這兩顆球,說一千到一萬,很多大公司倒閉掉,也是因爲這兩個球砸在地上了。

(2)成長型企業

成長型的企業是已經在行業裏處於TOP 10或TOP 5的位置了。怎麼一步步挪到第一名,這時候如果沒有新的玩法出現、新的外部變量出現,在既定的環境、既定的遊戲規則下,你的核心競爭力只能是:組織箍木桶,補短板理論。

組織箍木桶,補短板,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最好的方法就是卡普蘭教授的三把刀:

1、組織:戰略中心型組織

2、協同:戰略地圖

3、績效:平衡記分卡

我也懶得自己畫圖了,我也懶得給你們按行業特性來實例化了。我從百度百科中找了一張,你們要想真正學習,那麼你們去找卡普蘭教授的三本書去看就行了。

(3)領導型企業

領導型企業,前面已經沒有可以對標的了,前路已經茫茫,只能靠自己來開拓。作爲領導型企業,又要擔心後面追兵追上,又要擔心突然業界哪裏冒出一個不世之材搞出了一個顛覆性的創新。

我過去老舉一個例子,就是:你好不容易費勁了所有力氣爬上了頂峯,才發現大家都已經不愛爬山了,而是又喜歡游泳了。但是,首先下山很難,另外,你爲爬山打造的整個能力模型,根本不適合去游泳。站在山頂上的你,冷暖自知。

所以,領導型企業的着眼點既不是打造產品網格和銷售網格,也不是把組織箍好桶大家集體推進。

領導型企業,恰恰着眼點在企業之外。

我昨天畫了一張圖,大家看看。

你會發現,這裏根本沒有產品和銷售,也沒有重心體現組織和流程協同,處於最頂端的反而是:使命、願景、價值觀、企業文化、商業模式這些很虛很長期的玩意兒。

卡普蘭提到的戰略組織、戰略地圖、平衡記分卡,也只是我這張圖裏中間運營那個塊中的落地工具。

和企業外部產業結合的創新、資本,反而成了和公司日常運營一樣重要一樣同等地位的東西。

你到了什麼企業發展階段,你就得按什麼套路來。身小衣服大是創業型企業死亡之地,身子大衣服小又是領導型企業的死亡之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