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筆記】如何科學減肥

  1. 肥胖原因

    1. 環境因素
    2. 脂肪的多少 = 攝入的熱量(吃進去、喝進去)- 消耗的熱量(基礎代謝(60% ~ 70%)+食物熱效應(5%~ 10%)
  2. 肥胖治療

    1. 飲食、運動
    2. 藥物
    3. 手術
    4. 心理支持
    5. 治療共存疾病
  3. 肥胖治療的飲食

    1. 膳食治療原則:
      1. 少吃:減少總能量攝入(800-1200kcal/d)
      2. 堅持:方案依從性好
    2. “最佳方案”的膳食類型選擇:低熱量平衡膳食(地中海飲食)。總體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下降
    3. 地中海飲食:Grains、Mediterranean Diet、Beans、Olive oil、Red wine、Dairy V、products、Nuts、Vegetables、Fish、Fruits
    4. 生酮飲食
      1.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高脂肪、蛋白質
      2. 最長12個月觀察研究發現,低碳水化合物(含量130g以下)膳食減重效果比低脂飲食好。
      3. 副作用:便祕、頭痛、口臭、肌肉痙攣、腹瀉、全身無力
    5. 注意事項:應選擇有益於健康的脂肪和蛋白質(魚、堅果、豆類和禽肉),有不飽和脂肪酸,不要有紅肉
  4. 肥胖治療的飲食技巧,

    1. 當外出就餐難以避免:
      1. 儘量不吃自助餐
      2. 吃菜前用熱水涮涮
      3. 吃不完打包
    2. 增加飽腹感:
      1. 餐前一杯白水/蔬菜湯
      2. 先吃蔬菜,再吃魚肉類,最後主食
      3. 用餐時間20分鐘以上,細嚼慢嚥
  5. 肥胖治療的運動

    1. 運動可以減少減重膳食引起的肌肉量減少,這可提高身體機能和胰島素敏感性,一點點的運動都有用
    2. 方案推薦:
      1. 每次30分鐘
      2. 5次/周
      3. 中等強度
      4. 有氧運動
      5. 2次阻力運動/周
  6. 肥胖治療的藥物

    1. 脂肪酶抑制劑
      1. 機制:抑制胰脂肪酶,減少脂肪吸收
      2. 代表藥物:奧利司他( Orlistat )
      3. 不良反應:便急、油便、脂溶性維生素吸收障礙
      4. 長期試驗,安全性良好
    2. 兼具減重作用的降糖藥物
      1. 二甲雙胍(Metformin )
      2. GLP-1受體激動劑( GLP-1 receptor agonist )
      3. 長期試驗,安全性良好
    3. 擬交感神經藥物
      1. 機制: 刺激交感神經釋放去甲腎上腺素, 從而誘發
        早飽感而減少食物攝入
      2. 代表藥物: 芬特明( Phentermine )、安非他酮( Bupropion )
      3. 不良反應: 血壓、心率增快、成癮性、精神症狀
      4. 短期≤12周
    4. 膳食補充劑/纖體保健品
      1. 支持其效果和安全性的證據有限
      2. 許多膳食補充劑經證實含有處方藥
      3. 不推薦
  7. 肥胖診斷

    1. 腰圍測量方法:全球未達成共識
      1. WHO推薦:檢測者取直立位在平靜呼氣狀態下,助骨下緣、腹部中線、胯骨上緣
    2. 體脂分佈評估主要方法:
      1. 雙能X線吸收法:存在個體內差異,主要用於流行病學調查
      2. 阻抗測定法:應用廣泛,阻抗轉換爲脂肪值的公式需要驗證
      3. CT:第4-5腰椎橫斷面影像
      4. MRI:準確性高,費用貴,一般僅用於研究
  8. 肥胖篩查

    1. BMI:分類是基於心血管疾病風險而制定
    2. 優點:與單純體重相比,BMM能[更好評估體脂總量
      BMI= 體重(公斤) / 身高2(米2)
  9. 減肥目標:

    1. BMI爲22.5-24.9kg/m?死亡率最低
    2. 可以先定一個小目標,先減它5-10%
  10. 關於反彈(1年高風險)

    1. 主觀原因:
      1. 飲食鬆懈
      2. 運動鬆懈
    2. 客觀原因:
      1. 機體能量消耗減少
      2. 刺激食慾的激素分泌增多
      3. 抑制食慾的循環介質減少
  11. 如何避免反彈

    1. 頻繁監測體重
    2. 摒棄極端的膳食模式
    3. 運動(高強度,每週200-300分鐘)
    4. 個體對自身體重可控制的信念
    5. 和醫務人員保持聯絡
  12. 減肥之利器:

    1. 廚房秤
    2. 體重秤
    3. 標準餐盤
  13. 小結

    1. 流行病學: 全球性、美國成人,中國兒童
    2. 篩查: BMI、腰圍、體脂測定
    3. 病因: 飲食、遺傳基因、疾病
    4. 危害: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
    5. 治療:持續低熱量平衡膳食,必要時藥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