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升維戰爭

阿里,這個中國企業標杆,不再創造驚喜了?

一點財經 邱 韻|作者

劉 煜|編輯

“所有朝着新方向努力前進的企業都會受到慣性的阻礙。的確,它們過去的創新越成功,任何試圖改變原有進程的後續創新就會面臨越強大的阻力。”

如果按照傑弗裏·A·摩爾《公司進化論:偉大的企業如何持續創新》一書中的觀點來說,阿里似乎正在面臨這一阻力。

從騰訊、京東、阿里、拼多多這幾大中國互聯網巨頭的最新季報和年報來看,它們似乎都取得了不錯的增長,騰訊靠遊戲賺取淨利潤極高,京東營收超預期,拼多多用戶量大增。與之相比,阿里似乎沒有太過驚喜之處,甚至2020Q1其營收增速爲近年最低,季度淨利潤更是下滑88%。

“阿里不行了?”隨之,市場上出現了這樣的聲音,其電商核心業務正面臨着“後浪”的衝擊。但更多人認爲,阿里近年來一直在拓展新領域、新邊界,只是尚未被更多目光所關注,或者說一貫的優等生總是不如進步生能博得更多關注。

比如去年阿里雲全年營收超過400億元,同比增長58%,成爲驅動阿里增長的重要力量。就行業而言,阿里雲的營收規模與增速均展現出碾壓同業的姿態,這正是數字產業經濟時代,被阿里寄予厚望的增長動能與價值中樞。

透過財報,我們已經能窺見端倪,阿里的另一種可能正在變得越來越明晰。

01

阿里“不行”了?

5月下旬,空氣中充滿了“財報秀”的味道。

按照阿里公佈的業績數據, 2020Q1營收1143.1億元,淨利潤31.62億元;而此前幾天騰訊公佈的一季報,騰訊營收1081億元,但其淨利潤卻高達289億元。

而營收上超過阿里的京東在一季度營收規模達到1462億元,更爲關鍵的是京東20.7%的增速雖與阿里22%的增速相當,但卻是其近幾年來的較高增長,而阿里卻是增速的新低。

更有意思的是搶在和阿里同天發佈財報的拼多多,雖然營收規模與阿里相差甚遠,但其截至3月31日的活躍買家數爲6.28億,財年大增1.85億,相差阿里的活躍買家數縮小到了1億。

阿里,這個中國企業標杆,不再創造驚喜了?

如果單純拿出某一項指標,疫情期間的利潤增長、或是收入增速,又或是用戶增速,騰訊、京東,甚至拼多多,似乎都有比阿里巴巴更爲優越的地方。

不過,如果認爲阿里是爲了抵擋所謂的“後浪”而變得保守,“那真是既不瞭解阿里,也小瞧了阿里”,有接近阿里的人士說。

在公佈2021財年的收入指引時,阿里巴巴首席財務官武衛表示:“基於目前我們對當前國內消費及企業數字化的看法,我們預計2021財政年度的總收入將會超過6500億元。” 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更是拿出一個非常提氣的KPI:下一個財年阿里的銷售額再增1億人民幣。

目前爲止,這是全球範圍內唯一一家公佈年度收入指引的大型科技公司,足以證明阿里對自身的增長有信心。

2020財年,阿里的消費型商業業務GMV爲7.05億元,突破1萬億美元;財年內,阿里數字經濟體全球年度活躍消費者達9.60億。儘管“後浪”來勢洶洶,但阿里的基本盤已經足以讓其跳出這種被製造出來的的競爭維度來展現自身的價值。

實際上,阿里的發展階段已經與其他電商、互聯網公司處在了不同的層面,在過去的同業對手們仍忙於開疆拓土、找用戶、找商家時,阿里已經開始了縱深層次探索,也就是早年間機會錨定的發展目標——商業基礎設施。

早在2015年5月,阿里公佈一個階段標尺,即“未來五年平臺銷售過1萬億美元”——2020財年,阿里的確實現了。同時,在那封公開信中,原COO張勇被任命爲阿里集團CEO,這一任命的目標明確:

“70後的阿里管理層將會帶領我們在未來十年裏,抓住互聯網+時代的機遇,全力進入雲計算和大數據時代。”馬雲在員工信中表示,阿里“不能只是成爲一家當今世界最會賣貨的公司”,而是“一個真正的開放透明繁榮的商業生態系統,讓無數的企業方便地從事商務活動“。

同那個“1萬億美元”一樣,阿里的這一規劃也在成爲現實。現在,從零售、金融、物流、辦公,到雲計算,通過阿里所構建的數字基礎設施,無數企業與商家正在數字化進程中快速成長。

在季度業績“不行”的質疑中,阿里五年前定下的十年規劃正在中途。對現在的它來說,單一維度的線性增長並非唯一目標。

而兌現了五年前業績目標的阿里,似乎已經擺脫了創新與慣性的“量子糾纏”,成爲下一個世代的“造風者”。

02

“造風者”升維

體量越大的企業慣性越大,創新也越不易,但阿里似乎要打破這個宿命。

“我們要做一個造風者。我們不僅不做跟風者,還要思考如何創造未來,不是追逐上一班列車,而去思考如何創造下一班列車”,張勇曾如此說道。

以近五年和十年爲象限,互聯網行業中,騰訊還是做遊戲,京東還是在做物流,美團還是在做外賣航旅,阿里一直在拓寬,並且步子跨得很大。

自1999年馬雲創辦阿里巴巴以來,它一直在選擇與進入新的賽道:2003年由淘寶網進入電商領域;2004年創辦支付寶,進入支付與金融領域;2009年創辦阿里雲,進入當下火熱的雲計算、雲平臺領域;2013年創辦菜鳥物流,進入物流領域,2015年誕生盒馬鮮生,2018年成立本地生活公司……

當然,在阿里的這些變化中也有着不變的核心,那就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一阿里自創立之初就確立的目標。

也因此,在定下“商業生態系統”目標的次年(2016年),阿里就將自己定義爲“商業提供基礎設施者,並強調“GMV從來不是我們的核心指標,商業基礎設施纔是”。

眼下的阿里早已不止是電商,而是從電商交易一直拓展到支付、金融、物流,以及雲計算等等,整體構建成一套以阿里云爲核心的數字基礎設施。

在其他人還在從單純的電商、互聯網企業角度追求用戶增長時,阿里已開始考慮整套基礎設施所能帶來的價值。

價值首先體現在覈心商業業務上。

財報顯示,阿里巴巴2020年第一季度來自核心商業的營收爲938.65億元,同比增長19%,營收佔比爲82%。由阿里雲支持的淘寶直播,成爲核心商業業務增長的一個新亮點,一季度,淘寶直播上使用直播的日活躍商家數同比增長88%。

同時,它也在爲更深層的數字化做更多探索。比如新零售,當前其作爲新零售標杆的盒馬門店數量已達到207家,線上訂單佔比60%,同比提升10個百分點;本地生活(餓了麼、口碑)已提前完成“3個100萬”行業賦能目標。

線上線下,前臺後臺的全領域佈局,使阿里能夠有更強的風險應對能力。

武衛說,儘管經歷充滿挑戰的季度,但在中國零售業務堅實發展及雲計算收入增長的推動下,阿里仍然實現超過5000億元的年度收入指引,同比增長35%。

零售之外,阿里也正在向其他領域拓展,比如數字文娛、創新業務(包括高德地圖、釘釘等)。財報顯示,阿里大文娛營收爲59.44億元,阿里創新業務的營收爲22.88億元。

其中,作爲阿里商業基礎設施的技術底座,阿里雲發展迅速。一季度,其營收122.17億,同比增長58%,總營收佔比從8%上升到11%,是拉動阿里營收增長的關鍵力量之一。

Canalys最新報告顯示,2019年阿里雲中國市場份額46.7%,追隨者中騰訊、電信等組成第二軍團。以營收看阿里雲財年營收超過400億元,連續兩個季度營收超過100億,遠超排名第二的騰訊。數據顯示,騰訊雲去年營收爲170億元,今年第一季度未公佈具體營收,其於財報中表示“受疫情影響季度環比下跌”。

疫情期間,它支撐了全國28個省市快速建立數字防疫系統,健康碼覆蓋全國25個省份,全球有超560家醫院採用達摩院醫療AI對疑似病例進行CT影像診斷。

阿里巴巴2020年第一季度產品開發費用爲105.87億元(約14.95億美元),上年同期爲86.59億元。對於不斷創造新賽道的“造風者”阿里來說,創新從未停止。

03

“社會企業”的底色

5月22日,阿里在發佈新財報的同時,張勇還在分析師會議上公佈了一個數字:阿里抗疫的投入目前已達34億人民幣。且條分縷析,每個業務都有抗疫“賬目清單”。疫情期間阿里的技術、物流、服務能力全面參與到保障抗疫物資和人們的基本生活之中,這些日常背後都是阿里真金白銀的支出。

在追求高成長性、強創新力的同時,成就偉大公司的另一個向度是能向商業社會賦予多大的價值。而阿里早已將自身放置在超越企業自身價值的視角來看未來的發展。

到2036年,阿里希望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幫助1000萬中小企業盈利,創造1億就業機會。用戶、客戶、就業,這是阿里爲自己制定的考覈三指標。

在其它互聯網企業還在原地尋求單線性增長時,不斷創新,不斷進入新賽道,註定了阿里與衆不同的增長路徑。

阿里曾將這一路徑總結爲“履帶式前進”,即在不同階段由不同階段帶領阿里加速成長——2017-2019年,螞蟻金服領跑;2019-2021年,阿里雲接棒;2021年-2024年,菜鳥挑頭。

當前的阿里數字基礎設施,正是由阿里雲驅動。以此,在其他人還在追求簡單的用戶、商家價值的時候,阿里已經將自己定位爲社會、產業基礎設施,給社會中的個人、企業帶來價值。如張勇所說,這是阿里的社會責任,也是它的核心價值。

比如去年有2200個品牌天貓銷售破億,淘寶天貓聯合菜鳥設立了10億元專項基金,補貼供應鏈和物流;比如盒馬首創共享員工模式,幫助40多家餐飲企業解決5000多名待崗人員收入問題。

同時,阿里的社會價值在此次疫情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張勇說,疫情從根本上改變了消費者的行爲和企業運營方式,數字化是大勢所趨。“社會經濟和生活全面走向數字化的大趨勢,是在不確定性中高度的確定性。”

對企業來說,尤其是製造企業來說,此次疫情衝擊是災難性的,但通過阿里,也有企業轉危機爲商機。廣東一家原本生產汽車內飾清潔和消殺用品的工廠,通過阿里後臺和數字化工具發現消費者對噴霧酒精的需求,在極短時間內完成產品研發,最終銷售火爆。

這是淘寶所推出的“超級工廠計劃”的案例之一,這一計劃囊括了四大數字基建服務,新品開發,營銷,供應鏈,金融。通過這些基建服務,一個工廠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完成研發、營銷、銷售,貸款。

可以說,在互聯網商業這個範疇,沒有系統比阿里效率更高,沒有平臺能給商家帶來更多生意機會,沒有平臺比阿里更全面,更有安全感。

除了廠家、商家,阿里也在爲消費者帶來機會。疫情期間表現最突出的當屬釘釘。對企業來說,阿里數字化所帶來的不止銷售,資金,解決員工緊缺難題,還有組織效率的提升;對衆多工作黨和學生來說,它甚至成爲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數據顯示,截至3月31日,釘釘用戶數超過3億,服務的企業組織數超過1500萬。

“通過聚焦長期價值、爲消費者和企業客戶的價值創造而投資,相信我們能從這場考驗中獲得成長並進一步把握未來增長的機遇。”張勇表示。

04

結語

阿里這家在互聯網同行中以運營見長的企業,不知不覺間蛻變爲以創新和技術爲特色。或者說,正是阿里出色的商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讓人無暇觀察它強大的技術能力,和作爲科技公司的本質屬性。

阿里巴巴是持續創新的公司,創新與創業不同,創新是使用創造性方法解決問題,創業是做拼圖進行資源整合。

從電商、支付、物流到雲計算,它不斷“創業”,也在不斷地進行資源整合。因此,它才能夠在互聯網轉向產業互聯網的當下,整合所有資源,推出一套完備的數字基礎設施。

在一個戰略核心下,前瞻性地佈局,在風口來臨前佔風口,在風口到來後起飛,同時找下一個風口,佈局……以此循環,當然,這些風口間可以連接,形成閉環。這是阿里20多年來持續增長的祕訣,如傑弗裏·A·摩爾所說,“應對創新和慣性的辦法很簡單:從外圍中提取資源,重新整合後再運用於核心。”

阿里的升維戰爭,將不再止於商業領域,更是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過程。這將會非常精彩,也非常令人期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