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架構設計筆記(30)—— 可行性研究與效益分析

在項目計劃和選擇的過程中,需要完成的首要目標是對項目進行估算。項目估算的範圍涉及方方面面,例如項目或產品開發的範圍 、 投入和回報 、 項目風險 、 作用和意義等。在傳統軟件工程方法中,是以可行性研究的方式來組織項目的主要估算內容。

可行性研究的範圍可能覆蓋技術 、 經濟 、 執行 、 環境等各種需要評估的因素,但它並不是最後的詳細計劃(例如:項目的時間進度及人員安排)。通常在進行可行性研究的階段,項目的目標或產品的最終方向也是極易變化的。但可行性研究的意義在於,雖然可行性研究不能指出項目最終的詳細計劃和方向,但可行性研究可以在項目定義階段用較小的代價識別出錯誤構思的系統,從而規避未來更多的資源投入的損失(時間 、 資金 、 人力 、 機會),或者因遭遇到無法逾越的技術障礙或環境障礙導致的不可避免的失敗。

對於那些可行性研究表明可執行的軟件項目來說,可行性研究的結果也不承諾系統的收益一定很大或技術風險和資源投入就一定很低,但可行性研究的結果設立了一個 “ 底線 ” ,即如果做什麼,風險和收益是什麼樣的控制範圍。這些評估結果給了未來的項目評估 、 項目風險控制,甚至在資源劇烈變化的情況下有計劃有重點地削減功能 、 重定義項目開發範圍,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方向性指引。

1 可行性研究的內容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經濟可行性 、 技術可行性 、 法律可行性 、 執行可行性和方案的選擇5個部分。

1.1 經濟可行性

經濟可行性主要評估項目的開發成本及項目成功後可能獲得的經濟收益。多數項目只有開發成本能控制在企業可接受的範圍內的時候,項目纔有可能被批准執行。而經濟收益的考慮則非常廣泛,例如:項目技術開發的直接現金收入 、 新產品在生命週期中預期的總銷售收入 、 技術積累 、 對公司業務和產品線的完善和支持 、 開闢新市場和利潤增長點 、 進入預期能帶來較高收益的新市場 、 提高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 、 打擊競爭對手搶奪市場份額 、 獲得新的信息化能力從而改善經營或管理格局等。

1.2 技術可行性

技術可行性評估對於假想的軟件系統需要實現的功能和性能,以及技術能力約束。技術可行性分析可通過 “ 提問 — 回答 ” 的方式來進行論證,包括:
(1)技術:現有的技術能力和 IT 技術的發展現狀足以支持想象中的系統目標實現嗎?
(2)資源:現有的資源(掌握技術的職員 、 公司的技術積累 、 構件庫 、 軟硬件條件等)足以支持項目實施嗎?技術風險在評估的哪個範圍內?(3)
目標:在目前設定的系統目標中,哪些目標會遭遇到較強的技術障礙?尤其是那些被設定爲必須實現的系統目標。

由於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項目的目標是比較模糊的,因此技術可行性最好與項目功能 、 性能和約束的定義同時進行。在可行性研究階段,調整開發目標和選擇可行的技術體系均是可用的手段,而一旦項目進入開發階段,任何調整都意味着更多的開銷。需要再次指出的是,技術可行性絕不僅僅是論證在技術上是否可實現,實際上還包含了在當前資源條件下的技術可行性。投資不足 、 時間不足 、 預設的開發目標技術難度過大 、 沒有足夠的技術積累 、 沒有熟練的職員可用 、 沒有足夠的合作公司和外包資源積累等均是技術可行性的約束。

軟件系統的技術評估者通常都只考慮技術手段是否能實現而忽視了當前的資源條件和環境,從而對技術可行性研究得出了過於樂觀的結果,這種錯誤判斷對後期的項目實施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加強前期的項目調研 、 尋求專家的諮詢以及採用具有大量成功應用案例 、 被廣泛支持的技術標準和事實標準等均有助於改善項目的技術可行性。

1.3 法律可行性

法律可行性評估可能由系統開發引發的侵權或法律責任,可能包括合同的訂立和條款,職責 、 侵權情況的設定,違約 、 爭議的解決等方方面面的內容。法律可行性還包括國家政策和法律的限制,例如:在政府信息化的領域中使用未被認可的加密算法或未經許可在產品中使用了其他公司被保護的軟件技術、構件等。

1.4 執行可行性

執行可行性也稱操作可行性,它主要評估預期的軟件系統在真實環境中能夠被應用的程度和實施過程中障礙。例如: ERP 系統建成後的數據採集和數據質量問題,或客戶工作人員沒有足夠的 IT 技能等。這些問題雖然與軟件系統本身無關,但如果不經評估,很可能會導致投入巨資建成的軟件系統毫無用處。

執行可行性還需要評估對用戶的各種影響,包括對現有 IT 設施的影響 、 對用戶組織機構的影響 、 對現有業務流程的影響 、 對地點的影響 、 對經費開支的影響等。如果某項影響會過多改變客戶的現狀,需要將這些因素作進一步的討論並和軟件系統的使用者進行溝通,提出建議的解決方法。

1.5 方案的選擇

評估系統或產品開發的可選方法。一般來說,同樣的項目,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來實現。甚至一個大項目的若干個子系統的實現方法也不一樣。如何進行系統分解 、 如何定義各子系統的功能 、 性能和界面,實現方案不唯一。可以採用折中的方法,反覆比較各個方案的成本和效益,選擇可行的方案。

2 成本效益分析

效益分析實際上包含了 “ 成本 — 收益 ” 的分析。從內容上來看,效益分析是可以包含在可行性研究的經濟可行性分析中的。但效益分析的目的在於,對項目開發目標的成本及可度量的項目現金收入和無形收益進行一次專門化的評估。這種以經濟回報爲收益的評估結果,是得到企業管理 、 決策層批准項目實施的重要因素。效益分析中的成本分析,將儘可能地列舉所有項目涉及的直接財務支出數字,以便管理層協調和制訂各種資源的支出計劃。效益分析中的收益分析,將儘可能清晰地列舉實施項目帶來的各種直接經濟收益和無形收益,以便管理層理解項目的價值和給予項目資源上的支持。否則,一旦項目所需要的各種資源不能按計劃投入,項目失敗的風險將大大增加,並且除了變更項目預設的開發目標外,幾乎沒有可供選擇的應急方案。

2.1 項目可能涉及的成本項目的成本部分

  • 基礎建設支出:如房屋和設施,辦公設備,平臺軟件,必需的工具軟件等購置費用;
  • 一次性支出:如研究諮詢費用 、 調研費 、 管理費用 、 培訓費 、 差旅費 、 其他一次性雜費等;
  • 運行維護費用:如設備租金和定期維護費用 、 定期消耗品支出 、 通信費 、 人員工資獎金 、 房屋租金 、 公共設施維護及其他經常性的支出項目。

2.2 項目可能涉及的收益

項目的收益,通常可以分爲一次性收益、非一次性收益和不可定量的收益三個部分。

(1)一次性收益

  • 開支的縮減。包括改進了的系統的運行所引起的開支縮減,如資源要求的減少,運行效率的改進,數據進入 、 存儲和恢復技術的改進,系統性能的可監控,軟件的轉換和優化,數據壓縮技術的採用,處理的集中化和分佈化等;
  • 價值的增升。包括由於一個應用系統的使用價值的增升所引起的收益,如資源利用的改進,管理和運行效率的改進及出錯率的減少等;其他。如從多餘設備出售回收的收入等。

(2)非一次性收益

在整個系統生命期內由於運行所建議系統而導致的按月的 、 按年的能用人民幣表示的收益,包括開支的減少。

(3)不可定量的收益

無法直接用人民幣表示的收益,如服務的改進,由操作失誤引起的風險的減少,信息掌握情況的改進,組織機構給外界形象的改善等。有些不可捉摸的收益只能大概估計或進行極值估計(按最好和最差情況估計)。

2.3 效益分析的若干指標和進一步的分析

  • 收益/投資比:軟件項目實施後整個系統生命期的收益/投資比值;
  • 投資回收週期:收益的累計數開始超過支出的累計數的時間;
  • 敏感性分析:分析項目中的一些關鍵性因素如系統生命期長度、系統的工作負荷量、工作負荷的類型、處理速度、設備和軟件的配置等因素髮生變化或進行合理搭配時,對開支和收益的影響最靈敏的範圍估計。通常當項目需要在不同因素之間取捨和調整的時候,需要參考敏感性分析的內容。

3 可行性分析報告

在國家標準 GB8567-1988 中,規定了可行性分析報告的詳細格式和內容。這個規範文本基本上涵蓋了可行性分析需要考察的問題,可作爲書寫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參考文檔模板。

不管可行性報告的形式如何,最重要的內容應當有以下幾項。

  • 項目背景:包括問題描述、實現環境和限制條件;
  • 管理概要和建議:包括重要的研究結果、說明、建議和影響;
  • 候選方案:包括候選系統的配置和最終方案的選擇標準;
  • 系統描述:包括系統工作範圍的簡要說明和被分配系統元素的可行性;
  • 經濟可行性(成本/效益分析):包括經費概算和預期的經濟效益;
  • 技術可行性(技術風險評價):包括技術實力、已有工作基礎和設備條件;
  • 法律可行性:包括系統開發可能導致的侵權,違法和責任等;
  • 用戶使用可行性:包括用戶單位的行政管理,工作制度和使用人員的素質;
  • 其他與項目有關的問題:例如,其他方案介紹和未來可能的變化。

可行性研究報告首先由項目負責人審查(審查內容是否可靠),再上報給上級主管審閱(評估項目的地位)。從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應當得出“行或不行”的決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