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對點技術的興起和傳統互聯網的涅槃

互聯網是如何走過來的?

2000年左右互聯網泡沫,當時的互聯網作爲一個新興概念,被一波創業先鋒和資本市場所追捧,可由於苦苦找不到盈利模式,諸如瀛海威、8848等互聯網先烈紛紛倒下,好在第一波以門戶爲代表的搜狐、新浪等互聯網企業以SP服務作爲盈利模式,才撐過了互聯網的冬天。直到後來的社交、搜索、網遊、電商等互聯網業態相繼崛起。

QQ最開始叫OICQ,馬化騰從OICQ身上看不到盈利希望,一度想把OICQ賣給電信,被拒絕,後來有了IDG和南非電訊的資金注入,OICQ才活了過來,也纔有了今天的騰訊帝國。百度最開始給搜狐和新浪做搜索技術服務,一度被新浪勒索,和新浪鬧翻,李彥宏下決心發展自己的用戶,纔有了今天的百度帝國。阿里巴巴最開始做企業黃頁,後來做了淘寶,又做了支付寶,一路走來形成了阿里帝國。

這些企業能走到今天,有必然也有偶然,互聯網行業十幾年的發展歷程中,千軍萬馬,奮勇向前,每年都有成批企業倒下,屍骨未存。互聯網消滅了時間、空間,因此註定在每個領域其最終格局只有唯一,沒有第一,企業精心構築好了自己的護城河,其實非常脆弱,其最終命運,要麼消亡,要麼併購。因此,我們看到,近兩年一系列的互聯網行業併購案,58同城和趕集併購,滴滴快的併購,美團大衆點評併購,美麗說蘑菇街併購,樂蜂唯品會併購…等等。

先燒錢圈用戶,再找盈利模式,似乎是互聯網創業的成功邏輯,有不少創業者把現象當真理,先期融資大把燒錢,圈用戶,以爲有了用戶就有了光輝未來,然並卵,燒着燒着資金鍊斷裂,盈利模式也沒找着,莫名死掉。有人又說了,淘寶不也是一直燒錢燒上去的麼。抱歉,馬雲那麼精明的人,會幹只燒錢不兌現的傻事麼?

傳統商業有哪幾種盈利模式?

世界上最堅強的盈利模式就是樓下便利店花5塊錢進一包煙,然後8塊錢賣出去。商業的本質在於交易,交易的本質在於價值互換,而盈利是價值互換後的結果,做爲商業,盈利是天經地義的事。商業推動了社會的繁榮,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精神生活,倒過來說,如果沒有盈利,就沒有商業,人類社會也不會像今天這樣繁榮。所以,盈利是商人的天職,不盈利是不道德的。

傳統商業是如何盈利的呢?其實就兩種,一種是貿易模式,一種是廣告模式。製造商買進原材料,製造成產品,然後賣給渠道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