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稅法的幾點感悟

經常有一些網友留言問我是如何學習稅法的,其實我覺得自己並沒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如果說稅法是一座山,我最多也是行至半山腰,距離山頂還路途漫漫。

但今日餘暇,我又想到這個問題,如果自己的半程感受能給初學者一點啓發,讓他們少走一些彎路,那麼寫一下也是值得的。 有心學習稅法的人,應該都是從事與稅相關的工作,比如企業的會計人員、稅務中介、稅務幹部,稅校老師、稅務律師,經偵人員等等。如果不是相關從業人員,對於稅法就隨便看看得了,不必深究找虐。

第一步:考個稅務師,快速入門

學習稅法,先考一個稅務師證書,是一個快速入門的辦法。稅務師考試內容是以稅爲中心設置的,通過考試,會促進大家在短時間內進行反覆大量的記憶,有助於大家建立一個對稅法的全面認知,以及稅法的大概輪廓。

而註冊會計師考試,重心不在“稅”上,不適合作爲入門考試。 但考試只是手段,不是結果。通過考試並不意味着到達了目的地,而只能說明你看清了自己將要面對的戰場的地形地貌。如同遊戲帝國時代的開局,當你單槍匹馬出現在江湖中,你周圍一片漆黑,只有你通過不斷地奔跑探索,周圍地形才能顯現,這時,纔算遊戲的開始。

第二步:心理建設很重要

學習稅法,最重要的一點是加強心理建設。稅收政策因其不斷變動,很容易讓人產生“學了也要變,學了也會作廢,不如不學”的抵觸感,這種抵觸感是影響大家堅持學下去的最大阻力。這點我自己深有體會。 如何破解?

唯有踐行者才能克服這個抵觸感,跨過這個攔路虎。去掌握變化是因爲“工作需要”。如果非工作需要,還不如將時間花在健身上,更有意義。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自己的工作限定在一畝三分地中,不要說我只是負責成本覈算,只要知道發票真僞如何判斷,增值稅進項稅如何計算就可以了,其他都不管。要以自己的崗位爲圓心,不斷擴大自己的能力圈。

如果說每一個知識點是一塊磚,磚太少不足以建造城池。 從人的一生來看,其實也不過是一場不足百年的遊戲,但在這個人數衆多的大型遊戲中,建造一座屬於自己的城池,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建造的過程辛苦,但竣工的時候會讓你感覺一切都是值得的,大小輸贏其實應該看談。 如果沒有這樣的心態,問一下自己,你進入這個遊戲幹什麼呢?只是爲了見證別人升級?即使志不在稅法中,而是其他領域,一樣適用。

第三步:獨立思考,學會提問

很多網友一遇到涉稅問題,第一反應就是問。勤學好問,這四個字總連着一起,讓人誤以爲只要不停地問,就是好學的表現。

其實不然,問應該是在自己反覆思考,反覆查找政策的前提下,思而不得再去問,缺少了思考的過程,問再多都是過眼煙雲,起不到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提問的時候,最好能把自己查找的政策,或經過自己思考後的困惑寫出來,這樣的問題纔是一個好的問題。而這時收到的答覆,你纔會記憶深刻,才能成爲自己深入領會的一個知識點。

當然對於非從業人員,但有稅收困惑的人,即使做不到專業的提問,但至少應該瞭解提問的一些基本規則。比如,

1、不要發語音提問,聽語音浪費老師的時間,且語音表達不如文字條理有邏輯。

2、不要問在嗎?我可以問個問題嗎?這樣說話雖然看起來很禮貌,但屬於沒有意義的對話,浪費時間。

3、別人幫你解答後說一聲謝謝,有部分網友得到答案後如黃鶴一去不復返,半點回音沒有,讓人心裏很不爽。除去謝謝,我個人還希望我義務解答過問題的,那些素無交情的網友,能通過轉發我公衆號文章、或點在看,或讚賞一下(哪怕只是一元錢)等不同方式,來表示一下對我的支持。

4、如果別人沒有幫你解答問題,請坦然面對,不用牢騷滿腹。很多老師,收到的留言提問非常多,時間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一回復,網上義務解答,答是人情,不答是本分,不要要求太高。如果想每次都能得到答案,可以加入收費答疑羣。

第四步,日積月累,建立體系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切知識都是積累。每天工作涉及的問題,網上遇到問題,自己深入思考後掌握後,要嘗試着搭建自己的稅法體系,不管是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還是其他更合適自己的方法,不斷構建一個體系,知識唯有體系化才能成爲解決問題的利器。

每一個問題都是多維的,相互關聯的,而不是片面的,單純的。在考試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考題,會寫一個附加條件,“不考慮其他稅種或其他因素”。這樣的學習方式是爲了讓人聚焦關鍵點。但在實踐中,我們遇到問題,不會這麼簡單化,而是需要考慮所有稅種,所有的相關因素。每一個問題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判斷它會觸發哪些規定,唯有掌握稅法體系才能快速判斷解決,而知識體系化唯有通過學習-實踐-思考-積累,不斷循環往復才能獲得。

以上只是一個學習行至半程人的淺見,希望能對大家的稅法學習有所幫助!

學習稅法的幾點感悟
(出處: Tax100 稅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