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S集羣安裝系統環境配置和規劃

說明:

一直使用WAS,但是裏面的很多知識一直沒有時間來寫文章共享,現在比較有時間了,就把以前的知識進行了一個詳細梳理,整理出Was集羣安裝和Was對應用的處理注意事項等一些文章,共享給開源中國的朋友們,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工具及系統:VM10、SecureCRT、CentOS6.5x64、WebSphere7x64_linux

簡介:

主要是介紹WAS集羣安裝的系統環境配置,如依賴包、基本環境配置、ip地址及主機名規劃等問題,防止安裝過程中出現異常的錯誤提示。

一、系統架構及VM設置

1、系統架構-機器分配

一臺管理服務器DM(管理集羣或者單節點管理應用的)     

IP:192.168.1.14     主機名稱:WasDM

三臺應用節點服務器AM(Application Manager,主要用於處理程序的容器,正式的應用放在這三個服務器上面)     

IP:192.168.1.15/192.168.1.16/192.168.1.17     主機名稱分別爲:WadApp01/WadApp02/WadApp03

兩臺WEB服務器IHS(IBM HTTP Server,主要用於前置http訪問處理,類似apache)          

IP:192.168.1.18/192.168.1.19    主機名稱分別爲:WasIHS01/WasIHS02

測試操作員均爲ROOT

2、VM設置

網絡設置:菜單-編輯-虛擬網絡編輯器

選擇VMnet8     NAT模式

下面有一個VMnet信息

子網IP:192.168.1.0     子網掩碼:255.255.255.0

然後點擊DHCP設置

開始IP地址:192.168.1.10     

這裏就是設置你虛擬機系統從來一個IP地址開始分配系統IP,每增加一個系統這個ip地址最後序號遞增,如我們設置的開始地址是10,那麼一次五臺電腦將自動分配爲:192.168.1.10、192.168.1.11、192.168.1.12、192.168.1.13、192.168.1.14

結束IP地址:192.168.1.254

左邊找到自己的系統,然後右鍵-虛擬機設置

找到網絡適配器-網絡連接-選擇自定義-選擇VMnet8(NAT模式),這個也就是剛剛設置好的網絡設置-確定

二、    操作系統準備

系統爲CentOs6.5x64 桌面版,因爲IBM WebSphere7需要圖形化界面,所以安裝桌面,並且並沒有手動分配空間,因爲僅僅測試使用,故沒有做系統優化,進入系統後,首先是把網絡連接,查詢自己的IP,然後進行hosts文件設置,和IP地址規範

1、配置hosts映射文件

#vim /etc/hosts 

#註釋掉多餘的數據

192.168.1.14     WasDM
192.168.1.15     WasApp01
192.168.1.16     WasApp02

192.168.1.17     WasApp03

192.168.1.18     WasIHS01

192.168.1.19     WasIHS02

2、設置防火牆

[root@wasdm ~]# service iptables stop

[root@wasdm ~]# service ip6tables stop

[root@wasdm ~]# chkconfig iptables off

[root@wasdm ~]# chkconfig ip6tables off

檢查是否設置成功的 啓動配置全部爲off表示關閉成功

[root@WasDM ~]# chkconfig --list | grep iptables
iptables        0:off   1:off   2:off   3:off   4:off   5:off   6:off
[root@WasDM ~]# chkconfig --list | grep ip6tables
ip6tables       0:off   1:off   2:off   3:off   4:off   5:off   6:off

檢查防火牆狀態,顯示的三條accept記錄如果都是空的,表示關閉的,如果沒有關閉,這三條記錄會有一些記錄

[root@WasDM ~]# iptables -nL

3、設置SELinux

關於selinux臨時生效

[root@wasdm ~]# setenforce 0

永久生效,需重啓

修改/etc/selinux/config 文件
將SELINUX=enforcing改爲SELINUX=disabled

4、設置主機名稱

修改文件network

#vim /etc/sysconfig/network

設置爲我們規劃好的主機名稱

NETWORKING=yes
HOSTNAME=WasDM

5、網絡採用NAT的DHCP動態獲取方式

由於我的其他設置均無法上網,所以沒有設置靜態地址,如果你的能設置靜態地址也能上網,則建議採用靜態方式,防止下次啓動會變化IP,設置如下

修改ifcfg-eth0文件

[root@wasdm ~]# vim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設置如下

#有MAC地址的,手動刪除一下,UUID也刪除,因爲後面要複製機器,刪除表示我們以後的MAC,虛擬機系統自動分配

#網卡

DEVICE=eth0
TYPE=Ethernet

#開機啓動,安裝好後也許不是yes,需要自己設置一次
ONBOOT=yes

#設置動態獲取DHCP還是靜態獲取static
BOOTPROTO=dhcp

#以上爲動態獲取,如果需要設置靜態獲取,則只需要把下面的#去掉,然後刪除BOOTPROTO=dhcp即可,不過還是建議一般使用靜態IP地址


#BOOTPROTO=static
#IPADDR=192.168.1.10
#NETMASK=255.255.255.0
#GATEWAY=192.168.1.1

6、安裝依賴包(必須)

[root@~] # yum install –y lrzsz gcc gcc-c++ glibc.i686  ksh libgcc_s.so.1

說明,最好把這些都安裝一下,免得出現不必要的錯誤,如ksh,是另一種shell腳本,WAS的IHS安裝需要使用到,lrzsz是採用上傳工具時所需要的庫,libgcc_s.so.1 這個是IHS如果安裝成功後,但是通過瀏覽器也可能無法訪問到,查詢admin_error日誌可以知道,他缺少這個包,所以最好之前就安裝好

7、交互軟件:SecureCRT

至此機器環境設置完畢,我使用的主機是Windows7x64 ,這些機器都是我採用的虛擬機來做的,虛擬機採用的VM10版本,所以還需要一個工具來建立兩個機器的訪問和傳輸文件,我這裏使用的工具是SecureCRT,不會用的自己查詢一下即可,很簡單的工具,這裏我們先把IBM WebSphere7軟件包上傳服務器/opt目錄下面,我們將在這個目錄下面做所有的研究。

8、處理WAS安裝包

用CRT建立好連接後,直接使用命令rz彈出對話框選擇文件上傳即可,我的安裝包爲IBM_WebSphere_Application_Server_Network_Deployment_7.0_and_Supplements.zip

解壓

#unzip IBM_WebSphere_Application_Server_Network_Deployment_7.0_and_Supplements.zip

解壓後重命名,防止名字過長,或者有特殊字符

#mv IBM_WebSphere_Application_Server_Network_Deployment_7.0_and_Supplements IBMWebSphere7

給足權限

#chmod -R 755 IBMWebSphere7

如果你們的安裝包是tar.gz結尾的直接

#tar -zxvf IBM_WebSphere_Application_Server_Network_Deployment_7.0_and_Supplements.tar.gz

然後刪除壓縮包

#rm -rf IBM_WebSphere_Application_Server_Network_Deployment_7.0_and_Supplements.zip


修改系統啓動級別爲3(不是必須,現在可以不做,等安裝完畢後操作也行)

#vim /etc/inittab

#修改這一行的5,修改成3,5代表桌面環境運行,3代表命令行模式啓動,主要是我們安裝好WebSphere7後,將不在使用桌面模式,這裏先統一做一個修改,然後賦值後都有效,有效提高系統性能,但是這裏麻煩的是每次啓動電腦後,都需要執行命令#startx來啓動桌面環境,此步驟也可以最後安裝完成後做,不是必須的

id:5:initdefault: -->id:3:initdefault:

這個時候我們先暫時不做任何操作,直接關機

#shutdown -h now

9、克隆機器,快速生成多臺服務器

克隆出一種6臺測試機器,克隆方法,右鍵虛擬機菜單-管理-克隆,創建全部克隆,這樣上面的環境我們只需要做一次即可,不需要重複操作,節約了大部分時間,注意需要修改每一臺的主機名稱

修改路徑在

#vim /etc/sysconfig/network

直接修改HOSTNAME=<你的主機名稱>,即可,修改後,依然要重啓機器然修改的主機名生效

10、靜態IP需要修改

如果有人使用靜態網絡的話,需要同時修改靜態網絡的IP地址哈

11、服務器之間的時間同步

查看時間是否爲同步時間,使用命令date即可查看,保證每個機器的時間,否則在配置集羣的時候會報時間同步異常問題,如果時間不同步,需要進行一些設置操作

命令:

#ntpdate asia.pool.ntp.org

然後使用date命令查看是否幾臺機器的時間都一致,必須一直才能添加節點,進行同步管理

如果時間不對,可能是時區造成的,我們修改文件

#vim /etc/sysconfig/clock

ZONE="Asia/Chongqing"

這個是中國重慶的同步時間,都改爲這個

我的系統默認安裝的時候忘記選擇時區了,是美國紐約時間,所以要改爲重慶

ZONE="America/New York"

查看時區命令(可省略):

#/usr/bin/tzselect

進行時區選擇

我們在zoneinfo裏面有很多時區,然後複製一個到本地配置文件即可

cp /usr/share/zoneinfo/Asia/Chongqing /etc/localtime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