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平臺建設技術大綱(2019版)》解析——未完,待續

2月18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發佈關於印發《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平臺建設技術大綱(2019版)》我們先來回顧下之前國家對於智慧城市建設的指導性綱要文件:

1、2015年,《智慧城市時空信息雲平臺建設技術大綱》

2、2017年,《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與雲平臺建設技術大綱》

3、2019年,《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平臺建設技術大綱》

從2015年開始,智慧城市歷經從“時空信息雲平臺”到“時空大數據與雲平臺”再到“時空大數據平臺”的變遷,標題的修改體現了19版大綱的重點——時空大數據平臺

我們且不論時空數據到底是什麼樣的數據,數據是什麼,我們通過生產、收集得到最基礎的數據,有了數據之後,在經過系統性地提煉就得到信息、基於信息進行簡潔地描述,就叫知識。比如我們通過測量星球之間的相對位置和時間,就到得了數據,通過數據得到行星之間的運動軌跡,就是信息,通過信息總結出開普勒三定律,就是知識,依據知識得到的應用科學,幫助我們每一天在改變着這個世界,

所以數據,信息,知識三者是層級遞升的關係,而最底層、最基礎的就是數據。

大數據呢,有三個特徵:體量大,我們基礎的測繪地理地信息數據,例如谷歌的街景數據採集車每天能採集的數據大概是1TB。

第二多維度,在這裏拿BIM來舉例子,BIM被稱爲第二次的建築設計革命,第一次當然是AutoCAD的發明了,BIM之所以能成爲建築信息的集成所在,就是因爲他覆蓋了水電暖通全建築要素、覆蓋建築從設計、施工、運行甚至建築全壽命週期的終結,能夠通過各個維度將建築信息進行解析重現並推演。

第三數據的完備性,例如自動駕駛汽車所需要的數據支撐,目前以馬斯克爲代表的所有的自動駕駛汽車其原理都是將道路以及已有信息提前輸入電腦,然後根據Model 3上數十多組的傳感器套件:包括攝像頭、超聲波、紅外傳感器等於汽車AI大腦所執行得到的結果。這是一個配對比較加篩選的過程,所以必須得考慮數據的完備性,有了更完備的數據,才能做出更加精準的選擇。所以,目前限制自動駕駛汽車發展的瓶頸仍然是數據,所以,自動駕駛目前仍定義爲在給定區域(例城市)不需要駕駛員控制的車輛。

可以預見的是,對於智慧城市時空平臺,基礎的測繪地理信息數據仍然是大數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測繪轉型升級的重要任務,是智慧城市的基礎支撐,且在2月25日召開的2019年全國國土測繪工作座談會上,自然資源部表示將啓動全國“十四五”基礎測繪規劃編制工作。推動在國家測繪基準體系建設與精化、實景三維中國建設、海洋測繪、內陸水下測繪等方向凝練形成大項目、大工程。

5G時代即將到來,智能軟硬件發展迅猛。可以預見的是,制約實景三維建設和應用的網絡帶寬問題、軟硬件配套問題有望基本解決。綜合國力的增強,科技經濟的全面發展,大衆應用的迫切需求,都爲實景三維中國建設創造了條件,也爲測繪行業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未完——待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