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無限:關於誠實

有網友針對【誠實】進行了論述,發現所謂誠實不過是一種幻覺罷了:
//********************************************************************
對於誠實,你要對意識有所瞭解
這裏,有三個意識範疇
這是極爲有用的方法
我很少講方法,因爲在目標不明確的時候,方法對達成目的是毫無用處的

首先,明確自己的目的
瞭解意識的目的,是爲了平靜安詳。
在目的被瞭解之後
我們來看誠實

誠實是一種內在的特質
本質,是“證成”
如果不能被“證明”,就是不誠實
比如,我說太陽發出黃色的光
這個是不能被證明的
因爲瞎子不能看到光
所以,對於瞎子,說太陽發出黃色的光,是不誠實的
另外,由於每個人對於光線的感知不同,所以,你說的黃色跟別人看到的黃色,也不相同
所以,從眼睛看到的一切,都是虛幻不實的,靠外在判斷一切,都是不誠實
依靠外境進行判斷,是不誠實,這是第一個範疇

第二個範疇,就是依靠記憶進行判斷,是不誠實。
記憶是體驗的殘存,本質上不是外境,而是外境根據內在的需要而進行的組合,其中會出現情緒和想象力的摻雜,使得真相變得不可見。
比如,一個殺人犯,殺人已經是過去
十年後,這個殺人犯已經不是當時殺人的人了,他的心念,已經改變
有時候,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人不斷在成長
懲罰一個人二十年前後的身體,爲他二十年前的行爲(其實行爲只是思想的延伸),這是不誠實的
重申一次,根據記憶判斷,屬於不誠實。

問:記憶是外境根據內在的需要而進行的組合,如果是不需要的,都不會存留,對嗎?
受害者不會認識到自己的力量
如果你不需要自己受害者的經驗
你就會看不到這些
不是不存留
而是看不到

第三個層次,根據概念判斷,屬於不誠實。
進一步對外在進行體察
我們會認識到概念
概念是不基於客觀實際的言語。
比如,兔子頭上的角,這就是一個概念
抑鬱症,也是一個概念
內向型的人,這也是一個概念
根據概念去判斷他人和自己,雖然不是從外在的體驗以及對外在體驗的殘存
貌似是從內在爲根據
但是,其實概念並不真的存在
//******************************************************************************* 本人對於概念的理解
爲了交流,我們創造了概念,所以概念是依賴人的理解而存在的

但每個人對概念的理解並不一樣
同樣是太極拳,一個剛開始練太極的人跟一個練了10年太極的人,理解並不一樣
一個練了10年太極的人,跟另一個練了10年太極的人,理解也不一樣
同一個練太極的人,今天的理解跟明天的理解不一樣

從這個角度,概念不可以被證實
所以通過概念判斷,屬於不誠實

對同一個象徵,場景不同,我們賦予它的概念也不一樣
你看到兩個字:“好啊”
有可能是一句問候
也有可能是答覆
也有可能是一句無奈的話
在特殊語境下,還有可能是用來諷刺別人的
而在郊外牧場,可能是放羊娃在對狼咬牙切齒
你聽到一聲:“好啊”
你心情好的時候,你會很舒服並回禮,你理解爲善意的問候
心情不好的時候,你可能會煩躁,“好什麼好”,成了煩人的象徵
如果你正被一羣人攻擊,你會神經繃緊,懷疑這人要出大招了…

同一個象徵,就會生出衆多的概念,而這些概念,根本無從證實
我們習慣性的從情緒和感覺中去判斷,而這些判斷,包含了更多無法證實的概念…
//*******************************************************************************
這三步,從外在感官判斷、從記憶判斷、從概念判斷,三個步驟由外而內,如果你發現你的判斷是依據體驗、記憶和概念,就是不誠實。

現在你還認爲,有那一個人是誠實的嗎?

以上內容出自【賽斯課堂】網友分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