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文章的碎碎念

  最近在寫文章,不能是最近,應該是很久以前了,提起寫文章,也是個血淚史。向我這種渣渣,寫個文章也是費勁,現在也只是在deadline前垂死掙扎,無奈,罷了罷了,說正事吧。

一、Linux下寫文章的工具

  Linux下當然推薦用Texmaker,好看又好用,安裝就不說了,自行google。

二、關於文章中的圖片

  文章中的圖片最好是用eps格式的,eps就是俗稱的矢量圖,有什麼好處的,普通的png格式的圖像,你放大個二三百倍,早就成鋸齒裝的了,但是eps就不會,任你隨意放大,還是保持原有的清晰度。但是千萬不要向我那樣naive,我一開始在文章中使用的eps格式的圖像是通過某一個網站轉換而來的,也就是先生成png格式,然後把png格式轉換爲eps格式用在文章中。簡直愚蠢的不行,這就是披着eps的外衣,透露着png的屌絲氣息。所以我們需要原生的eps文件,怎麼辦呢?據說matlab可以生成eps文件,奈何我不用matlab,只好用matplotlib來折騰,沒想到還真是可以。

如果只是想生成eps格式的圖像,只需要以下幾行代碼即可:

plt.imshow(data)
foo_fig = plt.gcf()
foo_fig.savefig('./mm.eps', format='eps', dpi=1000)

這樣就可以生成eps的文件了,高清放大無失真。但是這好像不能直接把它用在文章中,我們都知道matplotlib保存的圖像都是有背景的,或者說邊框極大,當你把上一步生成的圖像放到你的文章中的時候,你會發現文章中會有非常多的空白存在。簡直醜的不行,那怎麼辦?我們怎麼樣才能去掉這個邊框呢,你可千萬別截圖,截圖之後還是png等的啊,還是不能用啊。所以我們需要去掉邊框依然是eps格式的圖像。

  搜索了一番,找到了"epstool"這個工具,它就可以把那些無用的邊框去掉。怎麼使用的,你只需要做如下的改動即可:

plt.imshow(data)
foo_fig = plt.gcf() 
# 'get current figure' foo_fig.savefig('./originData.eps', format='eps', dpi=1000)
target = 'eps'
tp0 = "./tp0." + target
tp1 = "./tp1." + target
foo_fig.savefig(tp0, dpi=1000)

cmd0 = "epstool -b -t4 --output %s %s" % (tp1, tp0)
cmd1 = "epstool -p --output %s %s" % (target, tp1)
cmd2 = "rm tp*"
os.system(cmd0)
os.system(cmd1)
os.system(cmd2)

plt.show()

  這樣就可以把邊框去掉,然後保存在本地的是一個eps文件。然後就可以放在你的文章中了。


三、關於文章中的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最開始我是使用的bib格式,因爲之前下載的模板中有bib文件,然後在谷歌學術中搜索對應的文章索引,把他放在bib文件中即可。文章中索引的時候直接使用\cite{文章的索引名稱}即可,而且參考文獻那一欄就會按照你的索引順序自動把所有文章排好

  但是後來換了模板,文章中是直接使用的GB那種索引,導師不建議我用這種索引,推薦我使用bib格式的索引。我只好自己重新弄索引,那就是要自己編譯bib文件,生成相應的文件。具體操作步驟是,

  1、首先創建一個bib文件,然後把文章的索引複製到bib文件中。注意此處最好把你的bib文件命名和tex文件名字一樣的,此處爲samplepaper。

  2、然後在文章對應的位置進行索引,索引之後進行編譯。

  在latex中快速構建的那一欄選擇bibtex來進行編譯

          

  編譯之後就會生成對應的bbl文件,然後在文章中引入這兩行代碼

\bibliographystyle{splncs04}
\bibliography{samplepaper}

  這樣就可以了。

三、其它

  還有什麼好說的呢,好像還有點,寫文章是一個耐心活,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要耐得住性子。而且文筆也很重要,以及文中插圖的編排,精緻。還有不要拖延,不要拖延,有人幫你改最好,我的老師就不厭其煩的給我改了幾次。沒人幫你改自己就要多看看,多琢磨了。

  還有一些雞湯,就不餵給你了.....


Reference:

https://blog.csdn.net/qiang12qiang12/article/details/79105053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