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乃德之本

《論語》記載:一天,孔子的學生子夏問孔子什麼是孝,孔子只講了兩個字——色難。意思是說,給父母好臉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難做到的。

父母對於兒女的很多不是,都不會往心裏去,唯獨最難接受的,就是兒女給臉色看。有位老太太,中午去兒子房間找報紙,正碰上兒子回來。兒子剛談砸了一樁業務,心情不太好,見母親在他的牀上摸索,生硬地說:“媽,你沒事在自己房裏好好待着,別到處亂串。”母親解釋說:“我只是找張報紙,順便在你們牀上坐一會兒。”兒子的臉色很難看,出門前扔下一句:“吃飽沒事幹。”沒想到當天夜裏,這位老母親選擇了輕生。

兒女給父母好臉色難在哪裏?難就難在對父母的一些衰老行爲,如多愁善感,行動遲緩,說話絮絮叨叨,做事丟三落四等,要能夠始終給予理解、寬容和善待。難就難在對自己的一些不良行爲,如任性、嬌氣、以自我爲中心等,要能夠不斷進行反省、克服和糾正,特別是在外無論遇到什麼不順心、不如意的事,都不能把情緒帶到家裏來。難就難在給父母好臉色,要能夠持之以久。一時一事給父母好臉色不難做到,難的是處處事事都是如此,尤其是當老人久病在牀的時候。

一個人從母親十月懷胎到呱呱墜地,從咿呀學語到蹣跚學步,從上學、擇業到結婚生子,父母究竟付出了多少精力和心血?山東棗莊“捐腎救母”的田世國說:“母親生我養我,可我做的連她給我的萬分之一都沒有。”常思養育之恩,孝老愛親纔不會爲難。

除了感恩之心,恭敬之心對於行孝也極爲重要。《禮記·祭義》雲:“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給父母好臉色,關鍵是要常思養育之恩,常懷恭敬之心,常省自身之過,始終對父母懷有深切的愛心和敬意。有了恭敬心,與父母說話的態度和語氣,自會溫婉謙和,照顧侍候父母,自會恭謹周到。有了恭敬心,父母的教誨會認真聆聽,父母的責備會虛心悅納。

國風之本在家風,家風之本在孝道。願天下兒女,常以發自內心的微笑去慰藉父母的心靈。當我們樹起尊老愛老、孝老護老的現代風尚,孝心匯聚成流一定可以滋潤出社會的和諧美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