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P9+的高阶运营到底怎么做运营的

作为一个初阶的运营,时刻在想高阶的运营在想什么,有幸与以运营著称的公司的P9+进行了一次思想上的交流,在整体上也验证了一些我最近想的事情,一个运营如何才能从未高阶的运营,关于这次的交流大概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总结,每一个方面相差不多。

运营的相关手段和节奏

为了达成一定的业务目标,我们会制定相关的运营计划和运营的节奏,在运营的过程中你可能会注重渠道、内容、活动和用户的几个方面的运营,如果单独的提升某项指标,则不会出现逻辑上的运营手段,如果是一个产品方面整体的运营,特别是从零到一的产品,特别要注重运营的逻辑。一个新产品的第一步,除了找到种子用户,打磨完产品之后,要知道第一步做的什么,第二步做的什么,最终会做到什么结果。再聊各自做的事情,我说到之前做的一个产品,在产品出来之后去找行业的大V做背书。然后大佬就问我,你找行业大V做背书的目的是什么?对于你以后的运营有哪些帮助。讲真的,当初找大V做背书,目的很简单,就是有人帮忙站台,而且可以增加一些注册用户进来,通过这么交流一番,发现自己想的太浅薄了。在整个运营流程下,每一步都是有价值的,而不是为了做点事情而搞点运营的手段。

用户的调研

关于用户调研,我们常用的手段发问卷和用户访谈,以及自己的用户分层的设计,而在某些问题的指标划分上,容易出现一些没有用的指标。比如对于一个产品,大家可能会对用户的职业生涯的年龄层上进行划分,我们当时也做了年龄的划分,无非就是在这个行业中从业人员的入行时间确定用户在那个层次,这个指标在逻辑上是有问题的,与自己的主要业务目冲突。时间分布上的目标,没办法确定用户的背后的PV价值,只有按照PV或者UV进行划分才能符合业务目标的发展。

产品分析

说到竞品就是一个比较头疼的事情,为了做好竞品分析,我们会对比竞争对手的功能,竞争对手的宣传渠道等方面的内容,这些东西还是太浅薄,不足以让自己了解整个环境,让自己运营好产品。对自己产品要清楚产品对于客户的价值是什么,产品有那些功能,这些功能怎么用,在什么场景下可以使用。不光对自己产品要如数家珍,对比竞争对手的产品也要搞清楚,增加一个横向的对比,才会有较高的胜算。而且在做运营计划的时候,才会有针对性的进行,而不是对于市场有一个一知半解就开始做运营。如果仅仅是搞明白了自己产品而没有搞清楚竞争对手的产品,对于一个运营来讲是不合格的。

数据分析

问题的解决永远是工作中的首要,而问题的解决不只是靠自己的猜测,需要有相应的数据来支撑自己的解决方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更多的时候要注重数据的采集,要有基本的数据分析能力,商业逻辑的推理,在数据分析的时候首先推崇SQL+python or R的组合,其次推崇tableau或者power BI等数据工具,最下层的才是Excel表格。不过也无所谓了,只要能够解决问题,用什么工具都行重要的还是分析问题的思路,大致思路如下:问题界定、问题拆解、提出假设、分析验证,最终才是结论的呈现。

业务逻辑

普通的运营与高阶运营最大的差距在于业务的sence,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关注眼前的目标或者脚下的路,而他们在做好本质工作,做决定的时候都是依靠商业逻辑来判断的。做一个运营的方案或者技巧,首先要清楚对于整个运营对于整体的业务有什么帮助,要投入多少的资源,会带来多少的价值或者对于未来有多少的价值。整体聊下了感觉,任何的运营的手段和运营的技巧都是依附于业务来做决定,一切手段都是为了提升业务的价值,也就是通过业务逻辑倒推运营逻辑!这也就是为什么行业的运营越来越重要,反而华丽的数据,运营技巧在某些时候并不重要,只有对于行业有较深的了解,未来的路才会走的更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