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最全知識點,面試必備(基礎到進階,覆蓋vue3.0,持續更新整理,歡迎補充討論)

聲明:本篇文章純屬筆記性文章,非整體原創,是對vue知識的整理,對自己有很大幫助才分享出來,參考文章傳送:1.童歐巴對vue知識的整理 2.我是你的超級英雄對vue知識的整理 3.vue官網

基礎篇
說說你對MVVM的理解
Model-View-ViewModel的縮寫,Model代表數據模型,View代表UI組件,ViewModel將Model和View關聯起來
數據會綁定到viewModel層並自動將數據渲染到頁面中,視圖變化的時候會通知viewModel層更新數據
瞭解mvc/mvp/mvvm的區別
Vue2.x響應式數據/雙向綁定原理
Vue 數據雙向綁定主要是指:數據變化更新視圖,視圖變化更新數據。其中,View變化更新Data,可以w通過事件監聽的方式來實現,所以 Vue數據雙向綁定的工作主要是如何根據Data變化更新View。


當你把一個普通的 JavaScript 對象傳入 Vue 實例作爲 data 選項,Vue 將遍歷此對象所有的 property,並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把這些 property 全部轉爲 getter/setter。
這些 getter/setter 對用戶來說是不可見的,但是在內部它們讓 Vue 能夠追蹤依賴,在 property 被訪問和修改時通知變更。
每個組件實例都對應一個 watcher 實例,它會在組件渲染的過程中把“接觸”過的數據 property 記錄爲依賴。之後當依賴項的 setter 觸發時,會通知 watcher,從而使它關聯的組件重新渲染。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點此鏈接:8年開發老碼農福利贈送:網頁製作,網站開發,web前端開發,從最零基礎開始的的HTML+CSS+JavaScript。jQuery,Ajax,node,angular框架等到移動端小程序項目實戰【視頻+工具+電子書+系統路線圖】都有整理,送給每一位對編程感興趣的小夥伴
深入理解:
監聽器 Observer:對數據對象進行遍歷,包括子屬性對象的屬性,利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對屬性都加上 setter 和 getter。這樣的話,給這個對象的某個值賦值,就會觸發 setter,那麼就能監聽到了數據變化。
解析器 Compile:解析 Vue 模板指令,將模板中的變量都替換成數據,然後初始化渲染頁面視圖,並將每個指令對應的節點綁定更新函數,添加監聽數據的訂閱者,一旦數據有變動,收到通知,調用更新函數進行數據更新。
訂閱者 Watcher:Watcher 訂閱者是 Observer 和 Compile 之間通信的橋樑 ,主要的任務是訂閱 Observer 中的屬性值變化的消息,當收到屬性值變化的消息時,觸發解析器 Compile 中對應的更新函數。每個組件實例都有相應的 watcher 實例對象,它會在組件渲染的過程中把屬性記錄爲依賴,之後當依賴項的 setter 被調用時,會通知 watcher 重新計算,從而致使它關聯的組件得以更新——這是一個典型的觀察者模式
訂閱器 Dep:訂閱器採用 發佈-訂閱 設計模式,用來收集訂閱者 Watcher,對監聽器 Observer 和 訂閱者 Watcher 進行統一管理。
你知道Vue3.x響應式數據原理嗎?
Vue3.x改用Proxy替代Object.defineProperty。
因爲Proxy可以直接監聽對象和數組的變化,並且有多達13種攔截方法。並且作爲新標準將受到瀏覽器廠商重點持續的性能優化。

Proxy只會代理對象的第一層,Vue3是怎樣處理這個問題的呢?
判斷當前Reflect.get的返回值是否爲Object,如果是則再通過reactive方法做代理, 這樣就實現了深度觀測。
監測數組的時候可能觸發多次get/set,那麼如何防止觸發多次呢?我們可以判斷key是否爲當前被代理對象target自身屬性,也可以判斷舊值與新值是否相等,只有滿足以上兩個條件之一時,纔有可能執行trigger。
Proxy 與 Object.defineProperty 優劣對比
Proxy 的優勢如下:
Proxy 可以直接監聽對象而非屬性;
Proxy 可以直接監聽數組的變化;
Proxy 有多達 13 種攔截方法,不限於 apply、ownKeys、deleteProperty、has 等等是 Object.defineProperty 不具備的;
Proxy 返回的是一個新對象,我們可以只操作新的對象達到目的,而 Object.defineProperty 只能遍歷對象屬性直接修改;
Proxy 作爲新標準將受到瀏覽器廠商重點持續的性能優化,也就是傳說中的新標準的性能紅利;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優勢如下:
兼容性好,支持 IE9,而 Proxy 的存在瀏覽器兼容性問題,而且無法用 polyfill 磨平,因此 Vue 的作者才聲明需要等到下個大版本( 3.0 )才能用 Proxy 重寫。

VUEX篇
Vuex 是什麼?
運用到了js設計模式中的單例模式,單例模式想要做到的是,不管我們嘗試去創建多少次,它都只給你返回第一次所創建的那唯一的一個實例。
Vuex 是一個專爲 Vue.js 應用程序開發的狀態管理模式。每一個 Vuex 應用的核心就是 store(倉庫)。“store” 基本上就是一個容器,它包含着你的應用中大部分的狀態 ( state )。
Vuex 的狀態存儲是響應式的。當 Vue 組件從 store 中讀取狀態的時候,若 store 中的狀態發生變化,那麼相應的組件也會相應地得到高效更新。
改變 store 中的狀態的唯一途徑就是顯式地提交 (commit) mutation。這樣使得我們可以方便地跟蹤每一個狀態的變化。
Vuex 使用單一狀態樹,用一個對象就包含了全部的應用層級狀態。至此它便作爲一個“唯一數據源 (SSOT)”而存在。這也意味着,每個應用將僅僅包含一個 store 實例。單一狀態樹讓我們能夠直接地定位任一特定的狀態片段,在調試的過程中也能輕易地取得整個當前應用狀態的快照。——Vuex官方文檔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模塊:
State:定義了應用狀態的數據結構,可以在這裏設置默認的初始狀態。
Getter:允許組件從 Store 中獲取數據,mapGetters 輔助函數僅僅是將 store 中的 getter 映射到局部計算屬性。
Mutation:是唯一更改 store 中狀態的方法,且必須是同步函數。
Action:用於提交 mutation,而不是直接變更狀態,可以包含任意異步操作。
Module:允許將單一的 Store 拆分爲多個 store 且同時保存在單一的狀態樹中。
什麼情況下使用 Vuex?
如果應用夠簡單,最好不要使用 Vuex,一個簡單的 store 模式即可
需要構建一箇中大型單頁應用時,使用Vuex能更好地在組件外部管理狀態
Vuex和單純的全局對象有什麼區別?
Vuex 的狀態存儲是響應式的。當 Vue 組件從 store 中讀取狀態的時候,若 store 中的狀態發生變化,那麼相應的組件也會相應地得到高效更新。
不能直接改變 store 中的狀態。改變 store 中的狀態的唯一途徑就是顯式地提交 (commit) mutation。這樣使得我們可以方便地跟蹤每一個狀態的變化,從而讓我們能夠實現一些工具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我們的應用。
爲什麼 Vuex 的 mutation 中不能做異步操作?
Vuex中所有的狀態更新的唯一途徑都是mutation,異步操作通過 Action 來提交 mutation實現,這樣使得我們可以方便地跟蹤每一個狀態的變化,從而讓我們能夠實現一些工具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我們的應用。
每個mutation執行完成後都會對應到一個新的狀態變更,這樣devtools就可以打個快照存下來,然後就可以實現 time-travel 了。如果mutation支持異步操作,就沒有辦法知道狀態是何時更新的,無法很好的進行狀態的追蹤,給調試帶來困難。
新增:vuex的action有返回值嗎?返回的是什麼?
store.dispatch 可以處理被觸發的 action 的處理函數返回的 Promise,並且 store.dispatch 仍舊返回 Promise
Action 通常是異步的,要知道 action 什麼時候結束或者組合多個 action以處理更加複雜的異步流程,可以通過定義action時返回一個promise對象,就可以在派發action的時候就可以通過處理返回的 Promise處理異步流程
一個 store.dispatch 在不同模塊中可以觸發多個 action 函數。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當所有觸發函數完成後,返回的 Promise 纔會執行。
新增:爲什麼不直接分發mutation,而要通過分發action之後提交 mutation變更狀態
mutation 必須同步執行,我們可以在 action 內部執行異步操作
可以進行一系列的異步操作,並且通過提交 mutation 來記錄 action 產生的副作用(即狀態變更)

常規篇
computed 和 watch 的區別和運用的場景?
computed:是計算屬性,依賴其它屬性值,並且 computed 的值有緩存,只有它依賴的屬性值發生改變,下一次獲取 computed 的值時纔會重新計算 computed 的值;
watch:沒有緩存性,更多的是「觀察」的作用,類似於某些數據的監聽回調 ,每當監聽的數據變化時都會執行回調進行後續操作;當我們需要深度監聽對象中的屬性時,可以打開deep:true選項,這樣便會對對象中的每一項進行監聽
運用場景:
當我們需要進行數值計算,並且依賴於其它數據時,應該使用 computed,因爲可以利用 computed 的緩存特性,避免每次獲取值時,都要重新計算;
當我們需要在數據變化時執行異步或開銷較大的操作時,應該使用 watch,使用watch選項允許我們執行異步操作 ( 訪問一個 API ),限制我們執行該操作的頻率,並在我們得到最終結果前,設置中間狀態。這些都是計算屬性無法做到的。
Vue2.x組件通信有哪些方式?
父子組件通信
事件機制(**父->子props,子->父 onon、emit)
獲取父子組件實例 parentparent、children
Ref 獲取實例的方式調用組件的屬性或者方法
Provide、inject (不推薦使用,組件庫時很常用)
兄弟組件通信

Vue.prototype.$bus = new Vue

Vuex
eventBus 這種方法通過一個空的 Vue實例作爲中央事件總線(事件中心),用它來觸發事件和監聽事件,從而實現任何組件間的通信,包括父子、隔代、兄弟組件
跨級組件通信
Vuex
attrsattrs、listeners
Provide、inject
說一下v-if和v-show的區別
當條件不成立時,v-if不會渲染DOM元素,v-show操作的是樣式(display),切換當前DOM的顯示和隱藏。
v-if 適用於在運行時很少改變條件,不需要頻繁切換條件的場景;
v-show 則適用於需要非常頻繁切換條件的場景。
爲什麼 v-for 和 v-if 不建議用在一起
當 v-for 和 v-if 處於同一個節點時,v-for 的優先級比 v-if 更高,這意味着 v-if 將分別重複運行於每個 v-for 循環中。如果要遍歷的數組很大,而真正要展示的數據很少時,這將造成很大的性能浪費
這種場景建議使用 computed,先對數據進行過濾
組件中的data爲什麼是一個函數?
一個組件被複用多次的話,也就會創建多個實例。本質上,這些實例用的都是同一個構造函數。
如果data是對象的話,對象屬於引用類型,會影響到所有的實例。所以爲了保證組件不同的實例之間data不衝突,data必須是一個函數。
子組件爲什麼不可以修改父組件傳遞的Prop?/怎麼理解vue的單向數據流?
Vue提倡單向數據流,即父級props的更新會流向子組件,但是反過來則不行。
這是爲了防止意外的改變父組件狀態,使得應用的數據流變得難以理解。
如果破壞了單向數據流,當應用複雜時,debug 的成本會非常高。
v-model是如何實現雙向綁定的?
v-model是用來在表單控件或者組件上創建雙向綁定的
他的本質是v-bind和v-on的語法糖
在一個組件上使用v-model,默認會爲組件綁定名爲value的prop和名爲input的事件
nextTick的實現原理是什麼?
在下次 DOM 更新循環結束之後執行延遲迴調,在修改數據之後立即使用 nextTick 來獲取更新後的 DOM。
nextTick主要使用了宏任務和微任務。
根據執行環境分別嘗試採用Promise、MutationObserver、setImmediate,如果以上都不行則採用setTimeout定義了一個異步方法,多次調用nextTick會將方法存入隊列中,通過這個異步方法清空當前隊列。
Vue不能檢測數組的哪些變動?Vue 怎麼用 vm.$set() 解決對象新增屬性不能響應的問題 ?
Vue 不能檢測以下數組的變動:
第一類問題

// 法一:Vue.set
Vue.set(vm.items, indexOfItem, newValue)
// 法二:Array.prototype.splice
vm.items.splice(indexOfItem, 1, newValue)

第二類問題,可使用 splice:

vm.items.splice(newLength)

當你利用索引直接設置一個數組項時,例如:vm.items[indexOfItem] = newValue
當你修改數組的長度時,例如:vm.items.length = newLength
解決辦法:
vm.set使splice調defineReactivedefineReactiveVueObject.definePropertygettersetter調VueaddEventListenerVueset 的實現原理是: 如果目標是數組,直接使用數組的 splice 方法觸發相應式; 如果目標是對象,會先判讀屬性是否存在、對象是否是響應式,最終如果要對屬性進行響應式處理,則是通過調用 defineReactive 方法進行響應式處理( defineReactive 方法就是 Vue 在初始化對象時,給對象屬性採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動態添加 getter 和 setter 的功能所調用的方法) Vue事件綁定原理是什麼? 原生事件綁定是通過addEventListener綁定給真實元素的,組件事件綁定是通過Vue自定義的on實現的。
說一下虛擬Dom以及key屬性的作用
由於在瀏覽器中操作DOM是很昂貴的。頻繁的操作DOM,會產生一定的性能問題。這就是虛擬Dom的產生原因。
Virtual DOM本質就是用一個原生的JS對象去描述一個DOM節點。是對真實DOM的一層抽象。(也就是源碼中的VNode類,它定義在src/core/vdom/vnode.js中。)
虛擬 DOM 的實現原理主要包括以下 3 部分:
用 JavaScript 對象模擬真實 DOM 樹,對真實 DOM 進行抽象;
diff 算法 — 比較兩棵虛擬 DOM 樹的差異;
pach 算法 — 將兩個虛擬 DOM 對象的差異應用到真正的 DOM 樹。
key 是爲 Vue 中 vnode 的唯一標記,通過這個 key,我們的 diff 操作可以更準確、更快速,更準確:因爲帶 key 就不是就地複用了,在 sameNode 函數a.key === b.key對比中可以避免就地複用的情況。所以會更加準確。更快速:利用 key 的唯一性生成 map 對象來獲取對應節點,比遍歷方式更快
爲什麼不建議用index作爲key?
不建議 用index 作爲 key,和沒寫基本上沒區別,因爲不管你數組的順序怎麼顛倒,index 都是 0, 1, 2 這樣排列,導致 Vue 會複用錯誤的舊子節點,做很多額外的工作

生命週期篇
說一下你對Vue的生命週期的理解
簡單回答
beforeCreate、created、beforeMount、mounted、beforeUpdate、updated、beforeDestroy、destroyed。
keep-alive 有自己獨立的鉤子函數 activated 和 deactivated。
複雜回答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Vue中組件生命週期調用順序是什麼樣的?
組件的調用順序都是先父後子,渲染完成的順序是先子後父。
組件的銷燬操作是先父後子,銷燬完成的順序是先子後父。
在什麼階段才能訪問操作DOM?
在鉤子函數 mounted 被調用前,Vue 已經將編譯好的模板掛載到頁面上,所以在 mounted 中可以訪問操作 DOM。
你的接口請求一般放在哪個生命週期中?
可以在鉤子函數 created、beforeMount、mounted 中進行調用,因爲在這三個鉤子函數中,data 已經創建,可以將服務端端返回的數據進行賦值。
但是推薦在 created 鉤子函數中調用異步請求,因爲在 created 鉤子函數中調用異步請求有以下優點:
能更快獲取到服務端數據,減少頁面loading 時間;
ssr不支持 beforeMount 、mounted 鉤子函數,所以放在 created 中有助於一致性;
路由篇
vue路由hash模式和history模式實現原理分別是什麼,他們的區別是什麼?
hash 模式:
#後面 hash 值的變化,不會導致瀏覽器向服務器發出請求,瀏覽器不發出請求,就不會刷新頁面
通過監聽 hashchange 事件可以知道 hash 發生了哪些變化,然後根據 hash 變化來實現更新頁面部分內容的操作。
history 模式:
history 模式的實現,主要是 HTML5 標準發佈的兩個 API,pushState 和 replaceState,這兩個 API 可以在改變 url,但是不會發送請求。這樣就可以監聽 url 變化來實現更新頁面部分內容的操作
區別
url 展示上,hash 模式有“#”,history 模式沒有
刷新頁面時,hash 模式可以正常加載到 hash 值對應的頁面,而 history 沒有處理的話,會返回 404,一般需要後端將所有頁面都配置重定向到首頁路由
兼容性,hash 可以支持低版本瀏覽器和 IE。
路由懶加載是什麼意思?如何實現路由懶加載?
路由懶加載的含義:把不同路由對應的組件分割成不同的代碼塊,然後當路由被訪問的時候才加載對應組件
實現:結合 Vue 的異步組件和 Webpack 的代碼分割功能

const Foo = () => Promise.resolve({ /* 組件定義對象 */ })
import('./Foo.vue') // 返回 Promise
const Foo = () => import('./Foo.vue')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routes: [ { path: '/foo', component: Foo } ]})

在 Webpack 2 中,我們可以使用動態 import語法來定義代碼分塊點 (split point)
可以將異步組件定義爲返回一個 Promise 的工廠函數 (該函數返回的 Promise 應該 resolve 組件本身)
使用命名 chunk,和webpack中的魔法註釋就可以把某個路由下的所有組件都打包在同個異步塊 (chunk) 中

chunkconst Foo = () => import(/* webpackChunkName: "group-foo" */ './Foo.vue')

Vue-router 導航守衛有哪些
全局前置/鉤子:beforeEach、beforeResolve、afterEach
路由獨享的守衛:beforeEnter
組件內的守衛:beforeRouteEnter、beforeRouteUpdate、beforeRouteLeave

進階篇
說說vue和react的異同

使用 Virtual DOM
提供了響應式 (Reactive) 和組件化 (Composable) 的視圖組件。
將注意力集中保持在覈心庫,而將其他功能如路由和全局狀態管理交給相關的庫。

在 React 應用中,當某個組件的狀態發生變化時,它會以該組件爲根,重新渲染整個組件子樹(除非使用PureComponent/shouldComponentUpdate),在 Vue 應用中,組件的依賴是在渲染過程中自動追蹤的,所以系統能精確知曉哪個組件確實需要被重渲染
在 React 中,一切都是 JavaScript。不僅僅是 HTML 可以用 JSX 來表達,現在的潮流也越來越多地將 CSS 也納入到 JavaScript 中來處理
Vue 的路由庫和狀態管理庫都是由官方維護支持且與核心庫同步更新的。React 則是選擇把這些問題交給社區維護,因此創建了一個更分散的生態系統,所以有更豐富的生態系統
Vue 提供了CLI 腳手架,能讓你通過交互式的腳手架引導非常容易地構建項目。你甚至可以使用它快速開發組件的原型。React 在這方面也提供了create-react-app,但是現在還存在一些侷限性
React Native 能使你用相同的組件模型編寫有本地渲染能力的 APP,Vue 和Weex會進行官方合作,Weex 是阿里巴巴發起的跨平臺用戶界面開發框架,同時也正在 Apache 基金會進行項目孵化,另一個選擇是NativeScript-Vue,一個用 Vue.js 構建完全原生應用的NativeScript插件
什麼是 mixin ?
Mixin 使我們能夠爲 Vue 組件編寫可插拔和可重用的功能。
如果你希望再多個組件之間重用一組組件選項,例如生命週期 hook、 方法等,則可以將其編寫爲 mixin,並在組件中簡單的引用它。
然後將 mixin 的內容合併到組件中。如果你要在 mixin 中定義生命週期 hook,那麼它在執行時將優化於組件自已的 hook。
在 Vue 實例中編寫生命週期 hook 或其他 option/properties 時,爲什麼不使用箭頭函數 ?
箭頭函數自已沒有定義 this 上下文中。
當你在 Vue 程序中使用箭頭函數 ( => ) 時,this 關鍵字病不會綁定到 Vue 實例,因此會引發錯誤。所以強烈建議改用標準函數聲明。
Vue模版編譯原理知道嗎,能簡單說一下嗎?
簡單說,Vue的編譯過程就是將template轉化爲render函數的過程。會經歷以下階段(生成AST樹/優化/codegen):
首先解析模版,生成AST語法樹(一種用JavaScript對象的形式來描述整個模板)。使用大量的正則表達式對模板進行解析,遇到標籤、文本的時候都會執行對應的鉤子進行相關處理。
Vue的數據是響應式的,但其實模板中並不是所有的數據都是響應式的。有一些數據首次渲染後就不會再變化,對應的DOM也不會變化。那麼優化過程就是深度遍歷AST樹,按照相關條件對樹節點進行標記。這些被標記的節點(靜態節點)我們就可以跳過對它們的比對,對運行時的模板起到很大的優化作用。
編譯的最後一步是將優化後的AST樹轉換爲可執行的代碼。
diff算法說一下
同級比較,再比較子節點
先判斷一方有子節點一方沒有子節點的情況(如果新的children沒有子節點,將舊的子節點移除)
比較都有子節點的情況(核心diff)
遞歸比較子節點
說說你對keep-alive組件的瞭解
keep-alive 是 Vue 內置的一個組件,可以使被包含的組件保留狀態,避免重新渲染 ,其有以下特性:
一般結合路由和動態組件一起使用,用於緩存組件;
提供 include 和 exclude 屬性,兩者都支持字符串或正則表達式, include 表示只有名稱匹配的組件會被緩存,exclude 表示任何名稱匹配的組件都不會被緩存 ,其中 exclude 的優先級比 include 高;
對應兩個鉤子函數 activated 和 deactivated ,當組件被激活時,觸發鉤子函數 activated,當組件被移除時,觸發鉤子函數 deactivated。
說說你對SSR的瞭解
SSR也就是服務端渲染,也就是將Vue在客戶端把標籤渲染成HTML的工作放在服務端完成,然後再把html直接返回給客戶端
SSR的優勢
更好的SEO
首屏加載速度更快
SSR的缺點
開發條件會受到限制,服務器端渲染只支持beforeCreate和created兩個鉤子
當我們需要一些外部擴展庫時需要特殊處理,服務端渲染應用程序也需要處於Node.js的運行環境
更多的服務端負載
你都做過哪些Vue的性能優化?
編碼階段
儘量減少data中的數據,data中的數據都會增加getter和setter,會收集對應的watcher
v-if和v-for不能連用
如果需要使用v-for給每項元素綁定事件時使用事件代理
SPA 頁面採用keep-alive緩存組件
在更多的情況下,使用v-if替代v-show
key保證唯一
使用路由懶加載、異步組件
防抖、節流
第三方模塊按需導入
長列表滾動到可視區域動態加載
圖片懶加載
SEO優化
預渲染
服務端渲染SSR
打包優化
壓縮代碼
Tree Shaking/Scope Hoisting
使用cdn加載第三方模塊
多線程打包happypack
splitChunks抽離公共文件
sourceMap優化
用戶體驗
骨架屏
PWA
還可以使用緩存(客戶端緩存、服務端緩存)優化、服務端開啓gzip壓縮等。
vue2.x中如何監測數組變化?
使用了函數劫持的方式,重寫了數組的方法,Vue將data中的數組進行了原型鏈重寫,指向了自己定義的數組原型方法,當調用數組api時,可以通知依賴更新。
如果數組中包含着引用類型,會對數組中的引用類型再次遞歸遍歷進行監控。這樣就實現了監測數組變化。
說說你對 SPA 單頁面的理解,它的優缺點分別是什麼?
SPA( single-page application )僅在 Web 頁面初始化時加載相應的 HTML、JavaScript 和 CSS。一旦頁面加載完成,SPA 不會因爲用戶的操作而進行頁面的重新加載或跳轉;取而代之的是利用路由機制實現 HTML 內容的變換,UI 與用戶的交互,避免頁面的重新加載。
優點:
用戶體驗好、快,內容的改變不需要重新加載整個頁面,避免了不必要的跳轉和重複渲染;
基於上面一點,SPA 相對對服務器壓力小;
前後端職責分離,架構清晰,前端進行交互邏輯,後端負責數據處理;
缺點:
初次加載耗時多:爲實現單頁 Web 應用功能及顯示效果,需要在加載頁面的時候將 JavaScript、CSS 統一加載,部分頁面按需加載;
前進後退路由管理:由於單頁應用在一個頁面中顯示所有的內容,所以不能使用瀏覽器的前進後退功能,所有的頁面切換需要自己建立堆棧管理;
SEO 難度較大:由於所有的內容都在一個頁面中動態替換顯示,所以在 SEO 上其有着天然的弱勢。
對於即將到來的 vue3.0 特性你有什麼瞭解的嗎?
監測機制的改變
3.0 將帶來基於代理 Proxy的 observer 實現,提供全語言覆蓋的反應性跟蹤。
消除了 Vue 2 當中基於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實現所存在的很多限制:
只能監測屬性,不能監測對象
檢測屬性的添加和刪除;
檢測數組索引和長度的變更;
支持 Map、Set、WeakMap 和 WeakSet。
模板
模板方面沒有大的變更,只改了作用域插槽,2.x 的機制導致作用域插槽變了,父組件會重新渲染,而 3.0 把作用域插槽改成了函數的方式,這樣只會影響子組件的重新渲染,提升了渲染的性能。
同時,對於 render 函數的方面,vue3.0 也會進行一系列更改來方便習慣直接使用 api 來生成 vdom 。
對象式的組件聲明方式
vue2.x 中的組件是通過聲明的方式傳入一系列 option,和 TypeScript 的結合需要通過一些裝飾器的方式來做,雖然能實現功能,但是比較麻煩。
3.0 修改了組件的聲明方式,改成了類式的寫法,這樣使得和 TypeScript 的結合變得很容易
其它方面的更改
支持自定義渲染器,從而使得 weex 可以通過自定義渲染器的方式來擴展,而不是直接 fork 源碼來改的方式。
支持 Fragment(多個根節點)和 Protal(在 dom 其他部分渲染組建內容)組件,針對一些特殊的場景做了處理。
基於 tree shaking 優化,提供了更多的內置功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