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幾篇關於于敏構型的文章,推薦一下,真的很詳細

看到幾篇關於科學家于敏的文章,講述了中國氫彈的研究歷史,也系統講解了于敏構型的原理。

       對於于敏和那批中國科學家的貢獻,其實已經有一定程度的認識。而通過袁老師重述何祚庥視角的這一過程,更深刻的體會是,在那一代中國科學家身上所彰顯的,除了智慧的頭腦,更有與之匹配的偉大科學家精神。在那段歷史中,物質條件的短缺,國際環境的壓力,還有當時政治大背景的陰霾,都在於敏何祚庥他們的研發過程中時刻縈繞不去。然而在何祚庥的回憶中,這些困難卻似乎又全都被輕輕放下,最終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故事,卻充滿着戰勝科學難題的熱情與趣味。正因如此,在聽袁老師講述的時候,“第一原理”、“反應截面”、“聚變裂變混合堆”……這一個個技術名詞不再是晦澀遙遠的東西,而全都變得親近生動起來:這些智慧結晶就像佩戴在於敏何祚庥身上不會褪色的勳章,即使經過了幾十年,中國也早已跨越了幾個時代,卻仍能在我們眼前熠熠生輝,讓所有今日的中國青年同樣爲能見證它們而驕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