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挫折”這件事

  最近腦海中總是浮現這樣一個詞:挫折,經過一番思考,忽然發現,從小到大,我似乎沒有經歷過較大的挫折。曾聽說,經歷過大的磨難和挫折,會讓人迅速地長大與成熟。可能正是沒有經歷過較大挫折的原因,自我感覺成長的速度很慢,直到如今,大學畢業之際,仍然有些許不成熟,或者說,很不成熟。不知道這是好是壞。趁着最近畢設答辯完成,閒下來寫一篇文章(記一篇流水賬),來回憶一下我從小到大遇到過的那些“挫折”。

  小學時期,還不懂事,也不知道什麼叫做“挫折”。只記得小時候,剛從鄉下來到城市,由於基礎太差,連一所並不算好的小學都不想接收,後來還是爺爺找了點關係,勉強能夠進入學習。小學時由於調皮搗蛋,班主任很不喜歡我,但是我跟同學們關係很好,老師的不喜歡似乎也沒有太影響到我的成長。在六年級時換了一個班級,最終小升初考了全校第二名進入了區裏最好的初中,小學時過的無憂無慮,似乎沒有遇到過什麼困難。

  進入初中,第一次考試考了全校100多名,從那個很一般的小學出來後,我第一次感覺到原來我的基礎這麼差,尤其是英語。父母並沒有說什麼,只是說盡力就好,而期中考試時像開掛一樣考到年級二十幾名,第三次月考考到年級前二十,到後來年級前十甚至前五是很常見的成績。在初中階段,英語突飛猛進,恰好遇到的兩個班主任都是英語老師(當然,英語的進步也離不開她們的培養),因此她們都十分喜歡我,雖然我還是很調皮。當時,每天除了學習就是玩耍,比起那些每天作業做到晚上12點的同學來看,我的作業幾乎從不帶回家,放學之後打籃球(或者三國殺)到天黑,回家之後喫宵夜看電視(當然,可能是因爲我很少做語文作業的原因,我基本在學校就能將作業全部完成)。初中階段沒有遇到過什麼大的挫折,不過初二時與班上一位要好的朋友關於高中的“設想”現在看來似乎有點好笑,當時我們都覺得要去市內最好的高中,最後卻都留在了區一中,不過中考後我們似乎不那麼失落,甚至連一點不高興也沒有,可能是因爲經歷了初三,曾經的想法已經變了吧。

  高中時期,也是在玩玩打打中過去,高一時落下的課程最終還是在高考中體現,高一時玩的太嗨,理綜三門課都沒有認真聽過課,憑藉着三基的高分仍然留在了火箭班。儘管高三幾輪複習時,理綜都能考到260甚至270+,但在高考時,理綜發揮失誤考了241,高考總分631,在湖北省排名5000左右。帶過我的兩個班主任分別對我說,我至少應該考650/640以上,也許她們對我的期望值很高,讓她們失望了。而就我自己而言,看到成績的瞬間並沒有太過失落,儘管有一些失誤,但到時看到的一句話“高考的迷人之處,不是如願以償,而是陰錯陽差”,似乎也說服了自己,因此並沒有過多地糾結分數問題;並且因爲一些原因,也沒有過於在意985、211的學校頭銜,最終報考了西電,成爲了當年西電在湖北招生的最高分。

  進入大學,仍然是之前的狀態,大部分時間在玩,但是學習也不會落下太多,可能是因爲應試教育的原因,在大學中,利用往年期末試題,總能在很短時間內取得不錯的分數。大一結束,均分排名班級第3,由於一個競賽偶然的加分,意外地獲得了國家獎學金,當時覺得十分的幸運與驚喜;說實話,在大學學習中,我並沒有很用功,但最後仍然獲得了保研資格,似乎我總是這麼的“幸運”。大學過程中,遇到過一些小挫折,大多是一些課程成績。大二時的模電,半小時寫完試卷,檢查3遍後交卷,原以爲95+,結果成績出來只有80,知道成績時覺得很受打擊;大三時的DSP,由於前面考的幾門成績都不錯,因此複習DSP時很放鬆,不認真,又恰恰碰到題目改革,因此最後只考了85,將大三時的平均分拉下一大截……

  仍記得在上海交通大學直博面試時,老師問我在大學中遇到的最大挫折是什麼?我思考了一會,發現好像沒遇到過較大的挫折,於是我說了大三時參加英語競賽的事,我準備了大概3個月,爲的是進入決賽拿到國家一等或特等獎,可是得知只獲得了二等獎時,我確實很失落,跑去老師辦公室看成績,發現與進入決賽的最後一名選手只相差了一分,而我在考試過程中,因爲不確定而沒有寫上的正確答案至少有1-2分,當時我突然覺得是不是老天爺在跟我開玩笑,爲什麼考試的時候不把想到的可能答案寫上去。(這麼簡單的考試技巧,寧可錯寫也不空着,爲什麼我當時就會選擇把試卷空着?)

  突然發現,也許因爲我很少(或從未)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不管是學業還是其他,因此對各種可能的結果都可以接受,從來不會很失望,導致我至今沒有感覺遇到過什麼大的挫折。我經歷過失敗,有過難過和失望,但我覺得還不足以用挫折來形容它們,因爲我很快就能從中恢復。最後,雖然不知道經歷挫折是好是壞,但希望自己能在今後的生活中,不被挫折打敗,不被困難嚇倒,而是學會利用它們快速地成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